找人才,千萬別有這3種小心思
(本文轉載自網(wǎng)絡,僅供內(nèi)部學習參考)
“如果我能克隆自己就好了。”
西北大學研究員勞倫·瑞維拉“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都是‘自我’。”她的研究總結道,“如果面試官對于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沒有系統(tǒng)的認識,那么他們會傾向于以自身為標準,并按照‘自身的形象’來定義優(yōu)點。這意味著大多數(shù)合格的被面試者都是那些與其面試官最為相似的求職者。”大家往往會希望聘請這樣的人,也就是另一個自己。然而,他們很快就會對其感到厭倦和沮喪,因為這些人沒有成長和提升的空間。你已經(jīng)有你自己了,無須再找另一個你。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么這顯然說明,你并未意識到雇員的學習曲線。你是想通過聘請他人來分享你的學習曲線。新雇員需要的是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獨立角色——一條成長的道路。聘請新人提供了一個改變此前行事方式的機會,也就是創(chuàng)新的機會。如果你聘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不妨問問自己是否將某些任務轉交給其他的團隊成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樣也能為他們帶來新的挑戰(zhàn)。或者也可以通過更好地運用技術工具來解決這一問題,而不是招聘額外的人員。如果你真需要招聘新人,不要再聘請另一個微縮版的自己,而是聘請能夠為團隊注入新活力的員工。
“如果能找到人幫我做這些令人厭煩的工作就好了。”
盡管這種沖動是可以理解的,但卻更加危險。當然,每個人都會試圖避開那些令人厭煩或困難重重的任務。然而,人們很難吸引到有才干的員工來從事那些索然無味的工作。如果你希望推掉所有你所厭惡的工作,而且大多數(shù)都是垃圾工作,那么這便是對你新招聘員工的不敬,因為你把他當成了垃圾場(這種情緒很可能會反復)。這個問題還有更加棘手的一面,即經(jīng)理希望聘請員工從事的并非是無聊的工作,而是“骯臟的工作”。這并不只是新經(jīng)理才犯的錯誤。
這并不是領導藝術。如果你在招聘的時候總想著這一點,那么公司將出現(xiàn)員工流失問題。就像尋找另一個自己可能意味著需要對外分攤更多的任務一樣,尋找一名追隨者意味著減少對外分攤任務,并自愿承擔更多令人不愉快的工作。
“如果我知道該怎么做就好了。”
可能有些任務需要有人做,但你自己卻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所需的專長。因此你十分看重那些擁有這一技能的人士,也是你招聘新員工的目的。然而,這種想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有時候可能會滋生嫉妒情緒,你可能會感覺受到了威脅,因為他們擁有你不具備的才干。或者你是在“造神”,當公司希望聘請一位“獨角獸”或“忍者”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這么做。不管怎么樣,此舉都會給財務和情緒帶來過重的負擔。除此之外,如果你對他們的工作一無所知,那么你就無法為此人指明一條明確的道路,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才干和整體生產(chǎn)力。
我們應該這樣來梳理這種情緒——“如果我能掌握我不知道的那些技能該有多好。”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學著真正落到實處。如何解決知識空白問題?正因為如此,思想、理念和經(jīng)驗的多元化至關重要。通過招聘來增添那些寶貴的資產(chǎn)。如果你真的希望推動所在的機構向前發(fā)展,那么你就需要聘請那些擁有不同技能的人才,尋求不同學習曲線的人才,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才。你應該讓你的團隊接觸那些不喜歡你的人,挑戰(zhàn)你觀念的人,以及告訴你未知事物的人。如果你對于所管理業(yè)務的某些部分缺乏了解,那么就應把“學習”當作自我發(fā)展過程的一部分。
通過研究新招聘員工在情緒方面“應完成的工作”以及公司實際需要他們所做的工作,我們招聘錯誤人選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而且更有可能為一個好崗位招聘到一個好員工。
欲了解最新資訊請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大勢管理微信公眾號,如需了解培訓、拓展、咨詢等內(nèi)容請移步成都企業(yè)培訓機構或電話聯(lián)系我們,歡迎來電028-85223358,現(xiàn)已開通大勢商學院在線培訓,如需試聽課程,請點擊大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