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如此重要,這些加分項你怎能不知道?
(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供內部學習參考)
一激發對公正的訴求
大部分人都會說他們在評判和對待他人時,會努力做到開放和公正。這在心理學中稱為“平等訴求”。研究顯示,如果人們真誠希望公正看待別人,且頭腦中的公平觀念受外界影響得到強化,他們會在相當程度上自發且無意識地避免認知偏差。這差不多像是跳過認知的第一階段,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在此階段人們對他人的認知更精確、更能準確判斷他人意圖。
為激發對方的平等訴求,你可以稱贊他看人的水平,如“公正”、“不帶偏見”、“敏銳”、或“驚人地準確”。如果你和對方不熟,切勿不著邊際地夸人,你可以指出對方的職責和地位要求他能準確評判他人。你不會說錯:為獲得職業成功,大部分人的確需要掌握讀人之術,對同事和客戶都如此。你還可以現身說法,和對方分享自己曾因某些偏見誤判別人的經歷。
二讓自己不可或缺
很多時候,要想讓他人覺得有必要進入認知的第二階段,正確認識你,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對方需要你。這在心理學中稱為“結果依賴”。簡單說就是,他人如果沒有你的配合就不能達到目的。正因此,沒有權勢的人總會用心觀察有權勢的人。這也是為什么必須借助別人才能達到目標的人,會費神研究對方的性格、意向和習慣。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能讓對方感到有必要預測你的行為和需求并加以配合,那么對方必然會直接進入認知的第二階段。
為制造結果依賴,你可以試著尋找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的領導低估了你,你可以主動申請加入某項需要雙方密切配合的工作。躲開不喜歡自己的人,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你想讓對方轉變觀念,就必須克服這種本能,強迫自己黏上他。如果能讓對方認識到你沒那么差,事情就好辦多了。
三把握正確時機
人類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控制欲。在職場中,不確定性、選擇受限、高壓管理或管理過細,都可能導致無助、冷漠和抑郁。當人們感到失控,會很自然地想重獲控制感。研究表明,如果無法正面解決問題(比如告訴煩人的老板,“我不干了”),人們會對其他事情更為警覺、更關注細節,包括對別人的觀察。
當你發現對方正處于無助中,比如正為年度目標疲于奔命的上級、正在趕工或剛剛丟掉重要客戶的同事,你的機會就來了。人們有時能通過修正對他人的認識重獲控制感,所以你只需在恰當的時間出現,或者再搭把手,就很容易讓對方認識到你的能力。
我們都想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給別人留下印象。研究顯示,如果人們相信別人認識到了真實的自己,他們會更開心、更滿足、人際關系更好,且更有目標感。如果能讓別人懂你,并恰當地為你提供機會和支持,生活會更簡單、更令人愉悅。
但你不能只是坐等周圍人來正確認識你。你需要用心謀劃一下,如何引導并激勵他人用最善意的眼光看待你。只要你愿意,任何時候都可能讓別人看到一個更好的你。
欲了解最新資訊請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大勢管理微信公眾號,如需了解培訓、拓展、咨詢等內容請移步成都企業培訓機構或電話聯系我們,歡迎來電028-85223358、58220538現已開通大勢商學院在線培訓,如需試聽課程,請點擊大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