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就成功的領導者
(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供內部學習參考)
CEO們每天都做些什么?
平均來看,CEO 們每天大約有1/4的時間用來獨處,其中包括發送郵件;處理個人私事的時間占10%、旅行占8%,而剩下56%的時間是至少與另外一人一起度過,主要是進行提前約好的會議。在這段時間中,CEO和其他人一對一度過的時間大約占1/3,而和多于一人一起度過的時間為2/3(這個數據包括CEO整個工作日的時間分配,而不僅僅是辦公時間)。
CEO 最常進行交流的部門是產品部(35%的時間和工作人員在一起)、市場營銷(22%的時間)和財務部門(17%的時間),最普遍的外部會議是與顧客(10%的時間)和供應商(7%的時間)一起開的。
不過每個CEO在上述方面的時間分配又不盡相同,我們的模型把CEO的行為分成了以上提及的兩類——“領導者”和“管理者”,然后從這兩個維度對他們分別進行打分。
哪種類型的CEO更適合公司?
當我們控制了行業、國家和公司規模等不同變量,分析CEO類型和公司的財務表現時發現,管理風格更傾向于“領導者”的CEO比“管理者”經營的公司更高產且收益更好。此外,令我們驚訝的是,這些以前被忽視的CEO的行為差異與企業生產力有很大的關聯,產生的影響相當于公司1/5資金投入(包括機械,設備和建筑等等)。這是因為“領導者”們恰好在更好的公司中工作嗎?我們觀察了在一個CEO任職前后公司數據的變化,發現一個“領導者”上任后能為公司帶來生產率的提升。提升效果是在3年后顯現出來的,這說明“領導者”花了很大力氣對公司進行改革。
某一種類型的CEO總是更好嗎?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認為最好的CEO并不會陷入公司日常管理的細節,而是專注于更高層次的領導任務,例如召集不同部門經理、交流運營策略和制定公司前景。
但其實由數據繪制出的結果與這個一刀切的結論不同。“領導者”往往在大型公司、復雜性高和技術密集型的企業中更為普遍,而“管理者”則在某種程度上更趨向于運營更小更簡單的組織(比如日常工作強度高的行業)。而且,在我們的數據庫中大量“管理者”都在成功地運營著公司。
這些發現讓我們假設,在數據庫中捕捉到的企業業績差異可能是由于CEO和企業的不匹配導致。有些企業需要親力親為的“管理者”做CEO,而其他公司則需要更高級別、制定遠景的溝通型“領導者”做CEO。然而,CEO的市場還遠不完美。在我們的樣本中,“管理者”的數量大大多于“領導者”,富余的管理者可能在需要“領導者”的公司任職,因此給其公司的業績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為了支持這一假設,我們發現在更低效勞動力市場中,“管理者”所帶領的企業比“領導者”的業績差異更大。雖然我們不能確切證明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些分配摩擦,但從經驗來看,這些差異很重要,并且表明公司與CEO行為特征之間的契合對于企業業績至關重要。
應環境所需,制定愿景、集聚關鍵職能和溝通有效的“領導者”總體來說可以對企業業績產生有意義的影響。然而,同樣重要的是理解并找到CEO領導風格和企業切實所需的正確匹配。
欲了解最新資訊請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大勢管理微信公眾號,如需了解培訓、拓展、咨詢等內容請移步成都企業培訓機構或電話聯系我們,歡迎來電028-85223358、58220538現已開通大勢商學院在線培訓,如需試聽課程,請點擊大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