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核心管理實踐應用的典型因素
(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供內部學習參考)
企業內部的固有盲點和缺陷,可能造成管理質量的差異。以下是阻礙核心管理實踐應用的幾個典型因素:
1.錯誤認知
我們的研究顯示,相當多管理者無法客觀判斷所在企業運行狀況的好壞。(這種認知偏差普遍存在,例如在一項研究中,70%的學生、80%的駕駛員、90%的大學教師都認為自己“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在每次調查結束時,我們都會請管理者按1到10分,對本企業管理水平打分。大多數管理者對所在企業管理質量的看法都非常樂觀,自評的中位數是7分。但我們發現,企業對自身管理質量的認知,與實際情況(管理質量得分和業績)不存在任何相關性,表明自我認知嚴重脫離現實。
這種嚴重錯位很成問題:最需要改進工作方法的管理者不主動尋求改變,反而以為自己做得不錯。
2.治理結構
在有些企業,管理者或許已充分意識到了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性,但為了個人利益對此視而不見,這種情況在家族企業尤為普遍。
為什么家族企業采納先進管理流程的意愿如此低?我們的研究佐證的一個解釋是,管理質量提升可能導致家族成員個人利益嚴重受損。采用新管理模式可能要求企業聘請外部人才,或將領導權委托給家族外部人士。
擔任高管的家族成員、尤其是企業所有者應認識到,建立新的管理能力并不必然導致失去控制權。他們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有所變化,但責任不一定減少。
3.技能缺陷
良好管理實踐所需的能力(如計算能力和分析技巧),企業現有人員可能尚不具備,這在新興經濟體中較為常見。我們的數據顯示,員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企業,平均管理質量得分明顯較高。企業所在位置鄰近名牌大學和商學院,管理質量得分也通常較高;如果附近有高管教育資源,企業似乎更易取得良好業績。雖然某種程度上,企業的能力水平受所處環境影響,但管理者如果認識到提升員工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并提供內部培訓,將能發揮重要作用。
4.組織文化與團隊關系
有時,盡管企業高層正確認識到變革的必要性、愿意做出改變且具備所需能力,但推行核心管理實踐仍很困難。
有些情況下,組織整體拒絕改變。
管理實踐通常有賴于組織成員的復雜共識。
但我們發現,管理者手中還有更有效的工具:現身說法。
核心管理實踐通常不需要技術投入,可能看起來相對簡單,但它并不像電燈開關一樣可以隨意切換;高層的深度介入和相關技能都不可或缺,而且最終需要組織各級從根本上轉變心態。
在這個組織扁平化的時代,經常出現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應成為戰略家”。但我們要提出,每個人也需要成為管理者。深思熟慮打造的核心管理實踐,將大幅提升組織的執行能力,最大限度增加戰略取得成功的幾率。
欲了解最新資訊請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大勢管理微信公眾號,如需了解培訓、拓展、咨詢等內容請移步成都企業培訓機構或電話聯系我們,歡迎來電028-85223358、58220538現已開通大勢商學院在線培訓,如需試聽課程,請點擊大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