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懂得替自己說話的人最后都“贏”了
(本文轉載自網絡,僅供內部學習參考)
發現
談判機會并不總是顯而易見,如果你以前從未想過為自己爭取什么就更是如此。但你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況,感到實在應該討價還價一番。例如,如果違心地答應承擔特殊任務或幫忙,這就是要求回報的機會。當你被要求負責一個有風險的新項目,你可以要求得到更多支持。如果你的工作量超出合理范圍,占用了你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你就可以要求更多資源,或調整你的職責范圍。
但也要分清輕重緩急:你的個人目標對你很重要;但如果你能更投入、更高效,并帶動同事提高標準,組織整體也將受益。考慮談判時,一定要考慮整體目標。
準備
首先,收集有用信息。你越了解別人在工作中提過什么要求、哪些要求得到滿足,你就會越自然地為自己爭取權益。
你還需要得到關于談判對手的情報:他們更愿以何種方式收到消息或特殊要求?他們是否希望提早得知情況?他們希望你準備好解決方案,還是愿意和你商量?
第二,找準自身位置。分析一下你的工作是否有助于你的談判對手或其他同事成功,從而了解對方看重你什么,以及評估自身的重要性。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分析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你和談判對手的地位對比:羅杰·費希爾和威廉·尤里在《談判力》中提出的“無法達成協議時的最優選擇”。
第三,準備多個方案。談判需要創造性。如果能提供多個解決方案,你就能吸引對方坐下來談判。不應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執著于一個方案;應當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尋找多贏方案。
在準備提出方案時,你可以考慮對方可能說“不”的理由。所有談判都會涉及這類潛在問題。
行動
非正式談判中,雙方地位通常并不對等。一方想要解決問題或抓住機會,另一方則可能并非如此,希望一切照常。如何開啟一場合作性而非對抗性的談判呢?
首先,向對方清晰展示你的價值。如果對方打太極,你可以考慮幾種策略。其一是搬來盟友為你游說,爭取讓對方愿意與你談判。
另一種策略是主動點出對方可能拒絕的理由,證明你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通常的回應會是“沒錯,這正是我擔心的”,這就開啟了對話空間。
你也可以提及自己的BATNA,但必須留心不要讓對方感覺你在威脅他。你可以說明如果不再進行對話,你的最優選擇是什么;但之后要表明你不準備這么做。
對話
說服對方開始談判后,你需要以開放心態投入對話。你準備好的提議只是達成共識的第一步。通過問3種問題,你們雙方能夠找到共贏方案。
通過提出假設測試問題,你可以提出或寬泛或具體的思路,引出對方的反應。互惠性問題采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培養談判雙方建立互惠觀念。回式問題在提出建議的同時收集信息,確保對話是合作性而非對抗性的。這些問題能夠突出你和談判對手的關系,經常會帶出更深層的問題。日常談判通常要求你離開舒適區、挑戰慣常做法。但事實充分證明,無論為你自己還是為組織,主動進行日常談判是值得的。
欲了解最新資訊請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大勢管理微信公眾號,如需了解培訓、拓展、咨詢等內容請移步成都企業培訓機構或電話聯系我們,歡迎來電028-85223358,現已開通大勢商學院在線培訓,如需試聽課程,請點擊大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