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了我的阿拉丁神燈?
大跌之前的中國股市就是阿拉丁神燈。
哦,阿拉丁神燈,我說想要什么就給我什么!
就是這樣。中國股民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品嘗到錢媽媽生錢兒子的滋味。多么令人眩暈的美夢,現在活生生就在眼前!日子踩在迷夢的云端里,隨著股指上升,興奮!不停地興奮!
整個中國股民一起被前所未有的盛大牛市集體催眠,以致他們聽不到證監會發出警告的聲音,他們聽不到證監會再次警告的聲音,他們聽不到證券商的短信警告,他們也完全忘記在漫漫熊市的日子里,他們神情黯淡地搓著麻將,打發虛無的時光。盛世美景足以掩蓋一切。
風險、跌停,當然!但是現在不會,現在怎么可能?。?br />可見人類有時是多么瞎眼的動物!而且還是一齊瞎眼。
我很想說,2007年大跌前的股市一定是一起值得關注的成功品牌個案!何等盛況空前!
我很愿意來學習了解和分析,為什么股市這個品牌在有過重大不信任和毀滅性打擊的背景下,依然贏得無數信眾推崇倍至,甚至忠誠無限。
聰明人為何甘心變傻?
如果愿意更多了解人性的真相,那么我們都別錯過2007年中國股市跌宕!
你很快就會發現:原來不論是市井小民,還是假裝不識人間煙火的白領,面對漲跌,表現沒有兩樣。人生就是這樣,似曾相識,沒什么意外。
據說,在5月30日大跌之前,全中國各大酒肆抬眼望去,落座都是“咱有錢”狀態中人。一看就知道在牛市中賺了的人。牛氣迫人,一夜新貴無數!
一般來說,股市資產如果沒有翻一倍以上,哪好意思在交易大廳講業績啊!
這樣亢奮的氣氛,營造了一個似乎是永不落幕的股市神話。這個神話很快變成可靠的現實,于是“入市必賺”成為通行無阻的真理。
看看以下這些真實的報道,就可以知道大跌前的股市,是如何成功地將股民變成對它忠實的信徒。并且這樣的忠實堪稱堅定不移,牢不可摧。
這種情形多么符合心靈營銷的最高境界:覆蓋心靈。
致力于“心靈營銷”研究的上海臨格全生提出:品牌的最高境界便是覆蓋心靈。
覆蓋心靈用的英文詞語是Adoration――意思是崇拜、愛慕、喜歡。
大跌之前的股民豈不正是這樣,他們對股市何止是愛慕,簡直稱得上是傾慕、獻身!以致已經顯然忘記危險的存在。
全生先生提出的“心靈營銷”理論指出:覆蓋心靈的過程產生了品牌宗教。成功品牌就是廣告主建立的宗教。品牌以獨特的給予吸引信眾,“信眾”(消費者)對宗教產生愛慕和崇拜是理所當然的事。
大跌之前的股民顯然就是這樣:他們已經無比相信當前的股市繁榮,成了這一個牛市的忠實信眾!
看看他們的表現吧!
斥證券商善意提醒為無聊
股民小何對他沒有理會證券商的碴感到萬分后悔:“我把畢業后賺的錢全都投到股市了,現在好了,本也沒保住,虧了一小半!我收到證劵商給我的短信示警,我當時認為證劵商給我們發這種短信真是無聊。當時我要是能認真想一下就不至于今日吧!悔得我腸子都綠了。”
為自欺買單
針對證監會連續兩次發文提示“買者自負”,南京股民陳健認為:證監會的意思只不過是現在大盤點位高了,證監會在提示股價起落的市場風險。當5月30日大跌降臨,陳健果然買者自負。
死也不賣
新股民羅先生:“5·30”大跌之前,曾有一位朋友提醒他注意控制風險,“見好就收”,可他并沒采納,“死也不賣”,結果手頭幾只股票全線跌停,一天之間股市資產縮水兩成。對此,陳先生滿臉悔意。
死在最終沒忍住
南京的周先生是個老股民,用他的話來說, “革命歷史波瀾壯闊,才造就了今天的幾百萬身家。”當股價一路瘋狂上升,經驗告訴他,該拋了。但是老周沒能抵擋周圍朋友的捷報頻傳的誘惑,最終深陷跌停,到嘴的肥鴨飛了,老周的心情是又疼又恨又悔。
2007年6月,我們的身邊頻繁上演這樣的故事。據說絕大多數的同學聚會已經變成了割肉互慰會,割肉最多的那一位成為大家受傷的底牌,想必只有他的心疼最找不到出口。
為什么聰明的博弈者們一齊眼瞎不理會潛伏的危機,隱藏在背后的營銷原理是什么,可以給企業營銷提供哪些可供借鑒的原則?是否僅僅只是投機和愿賭服輸的心理驅動?
我們試圖解析隱藏在股市背后的營銷之道。并試圖為企業提供可以操作的借鑒之道。
解析股市營銷原則
各位請看!這些股民是多么忠誠于股市。他們勇敢地面對并抵擋各種反對的聲音,不管來自官方還是專業機構。
其中有很多在股市里混跡多年,身懷多處炮傷的老股民,交了不少學費,對股市起伏有深刻的切膚之痛,為何在非理性的市場面前一同變傻?
致力于心靈營銷的上海臨格認為:股市中顯然存在著從眾原則和炭火原則,是使股民深深著迷的兩大重要原因。
從眾原則
引導股民一起不顧警告,闖下山崖的一個營銷原則是從眾原則。
從眾原則即是指眾人皆往我亦往。這是人性的天然傾向。因為人生在世,需要被接納在一個群體中才有安全感。很少人可以孤獨的生存,除非她/他有病,或特別堅強。后者幾乎不存在,前者則需要得醫治。因此從眾原則是一個普適性的原則。
股民們正是這樣:因為大家都持股不拋,所以我也不拋。因為大家都認為股指還會上揚,雖然我可能有些異議,覺得日子好的有點過分,但是到最后我不由得也認為這樣。
從眾原則使得身邊的眾人的聲音壓過了官方和專業機構警告的聲音。人們總是屈服于大眾的力量。雖然其實真理有時真的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對于企業來說,從眾原則讓我們在營銷中重視建立主流消費群體的力量。比如,某個供應商說,我是寶馬的供應商、我是通用的供應商、我每個月都向紐約港發貨。大家都選用我的貨物。這樣,就很容易將那些猶豫不決的對象拉進合作陣營中,勝過千言萬語。那好吧,就是選他吧!因為人人都有從眾的天然傾向。
炭火原則
所謂的炭火原則是指:
將一塊碳放在火焰沖天的熱爐中,它很快就被點燃,成為熊熊燃燒的火爐的一分子; 將一塊碳放在殘火僅余的冷爐中,它很快就歸于冷寂。
火爆的股市正是一個熱焰沖天的巨大火爐,每一個證券交易所都是熊熊燃燒的中心,每一個進到里面人都不由自主變得火熱。這些火熱的人迅速成為熱烈氣氛的營造者,把這些熱情的信息散播到周圍的親朋好友當中,帶動他們也一齊加入火熱的股市中。
一個團體中,往往起先只有幾個人炒股,很快就變成大家一齊炒;原因就是在這里。這是一個炭火原則。
對于企業來說,炭火原則會幫助我們認識到,讓消費者迅速購買的一個原則就是創造一個熱火朝天的熱賣氛圍,他便很快熱起來,加入購買大軍,消費者本身也成了熱賣氛圍的制造者,并不斷帶動別人火熱起來;
運用炭火原則有很多成功的營銷案例。比如腦白金,我記得腦白金是典型的運用炭火原則的高手。它一開始啟動全國市場最上量的一篇廣告名叫《XX出現腦白金瘋狂》(XX是指地名),所有腦白金公司的分支機構發現,只要一上這篇文章,整個市場銷售瘋狂。所以他們都把這篇廣告叫做“瘋狂篇”。是典型的炭火原則的成功應用,制造市場火爆氣氛。
企業主必須了解到,如果你的市場氛圍冷冷清清,就算本來有沖天熱情的消費者也會變冷,因為一顆冷碳不能使全盆燃燒,只會慢慢也變冷。
無論是炭火原則還是從眾原則,都是很多品牌公司采取的營銷法則。他們以熱賣和受大眾歡迎的姿態開腔,最后就變成那個熱賣和受歡迎者。
以第一的姿態開腔,最后變成第一品牌。
以第一的姿態做事,最活變成第一品牌。
有時候你的姿態必須先于事實,而行動將姿態變成現實!這真的很有意思。
事實上,正是這些原則使眾多的第一變成現實。
也是這些原則護持著那些浴血奮戰的地位。
而對于廣大股民來說,也許炭火原則和從眾原則將使他們保持充分的智慧和清醒。
不因為炭火原則被燃燒成灰燼,也不因為從眾原則的強大勢力而失去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