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過紐約 成為EMBA重鎮(zhèn)
香港無疑已成為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熱點地區(qū)之一。盡管香港人口不足700萬,但在今年《金融時報》的排行榜上,香港有三所商學院的EMBA課程躋身25強——包括凱洛格-香港科大(Kellogg-HKUST)的合作項目、香港中文大學,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Richard Ivey school)在香港設(shè)立的分校。
香港在內(nèi)地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便是上海。兩地之間飛行時間不過兩小時。人口逾900萬的上海今年有兩個EMBA課程入選全球25強。
擁有超過800萬人口的紐約一直被公認為EMBA的全球核心,今年卻只有兩所商學院入圍(盡管兩校共有4個EMBA課程入選全球25強)。
香港頂尖的EMBA課程,與新加坡和中國內(nèi)地同類課程一樣,更傾向于招收在職管理人員,而非全職學生。全日制MBA課程在上述國家地區(qū)并非最熱門。
“在職MBA課程在這些地區(qū)廣受歡迎,”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主任陳志輝先生(Andrew Chan)說道,“亞洲人不愿意舍棄自己的工作去讀全日制課程。”
這一現(xiàn)象背后隱藏著很多歷史原因。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強(KC Chan)認為:“美國首先培養(yǎng)起來的是全日制EMBA市場,而亞洲始終沒有形成這一環(huán)境。”
香港的EMBA課程市場發(fā)展如此蓬勃,關(guān)鍵在于其課程各有特色。全日制MBA課程在該地區(qū)已經(jīng)成為一種大眾化消費品,而頂尖的EMBA課程卻各自有明顯不同的定位。
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辦了一個EMBA課程。這是一個美國式的兩年制課程,周末授課,學員還可前往美國學習。事實證明該課程對美國的外派人員頗具吸引力,這些人員十分看重美國頂級MBA提供的資格認證。該課程在香港位列前茅,全球排名第三。
香港中文大學的EMBA課程全球排名第15。該校EMBA課程的目標群體是國際舞臺上的中國經(jīng)理人——學員需要具備中、英文雙語能力。“我們不但要從教育產(chǎn)品的特點,更要從獲益角度來突出我們的課程,”陳教授說道,“我們希望能將中國介紹給外面的世界,同時也將外面的世界介紹給中國。”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毅偉商學院(Richard Ivey school)以其案例研究而聞名,它對其特有的教學方法充滿信心。毅偉商學院亞洲部院長凱思琳#斯勞特(Kathleen Slaughter)指出,“學員就是沖著案例研究來讀這個課程的,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和他們做學生時接觸過的講座式教學方式大不相同。”
毅偉商學院與香港科技大學合辦的EMBA課程,對那些擁有國際背景的管理人員頗具吸引力。“外派管理人員希望能夠拿到擁有國際知名度的國際學歷。”
斯勞特小姐說,毅偉商學院是唯一一家在香港市中心擁有校園的非本土商學院。但近些時日,主校園設(shè)在新界沙田的香港中文大學和位于九龍的香港科技大學,先后在港島設(shè)立了教學中心,為那些參加課程學習的精英們省去了奔波之苦。
參加這三項EMBA課程學習的都是精英人士。香港中文大學EMBA課程學員的平均工作年限達14年;毅偉商學院的40名學員平均工作時間為17年。“今年我們明確強調(diào),毅偉EMBA課程是專門為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設(shè)計的。”斯勞特小姐說。
這些EMBA課程的學費自然不菲。凱洛格-香港科大EMBA課程的學費為8.8萬美元,毅偉商學院EMBA課程的學費是57萬港幣(合7.3萬美元),香港中文大學的EMBA課程學費為23.6萬港幣(合3萬美元)。
香港中文大學的EMBA課程,學費明顯低于另外兩位對手。2002年香港中文大學推出了第二套EMBA課程,該課程更具全球性,是OneMBA聯(lián)盟的組成部份。該課程與全球另外四所商學院——包括位于教堂山(Chapel Hill)的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Kenan-Flagler Business School)、墨西哥Egade-Itesm商學院、巴西Fundacão Getulio Vargas商學院,以及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鹿特丹管理學院(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建立起戰(zhàn)略聯(lián)盟關(guān)系,收費是香港本地EMBA課程的兩倍,達45萬港幣。
今年,OneMBA聯(lián)盟的110名學員中只有15名來自香港,但是聯(lián)盟的行政主管麥克#豪爾(Mike Hall)爭辯說,這并非學費的問題。“學費不過是學員半年的工資而已,”他說道,“這可是一項回報率非常高的投資。”
香港EMBA課程的投資回報率的確很高,尤其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課程。凱洛格-香港科大的EMBA學員,畢業(yè)三年后的薪酬水平在《金融時報》2006年的EMBA排行榜中位居榜首——薪酬高達294,374美元。
OneMBA聯(lián)盟是香港地區(qū)最為全球化的項目,其學員可以在其聯(lián)盟學校停留數(shù)周,開發(fā)全球團隊,并借助網(wǎng)絡(luò)開展工作。其它商學院也有自己值得驕傲的國際EMBA項目。
“最令我感到驕傲的是,我們班上沒有哪個國家的學員能形成一定比例,”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EMBA課程主任戴啟思(Steven DeKrey)指出。
新加坡MBA和EMBA教育蓬勃發(fā)展,與其政府大力推動密不可分。與此不同的是,香港EMBA市場的興盛,很大程度上緣自于香港背靠中國大陸的地理優(yōu)勢。隨時都有新的商學院進入大陸這個市場。
例如:香港八所大學之一的香港大學(Unersity of Hong Kong),早在8年前就已涉足商學院市場——港大MBA課程主任陳先生(Chris Chan)很喜歡把自己的商學院同牛津、劍橋相提并論。目前,港大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型本科課程和全日制MBA課程。港大的全日制MBA課程已經(jīng)和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立起學員交換關(guān)系。
陳教授無畏于與其它更成熟的商學院一決高下。“商學院從來不看重歷史成績,不斷創(chuàng)新才是它的核心。”他說道。香港發(fā)生的這一切恰好證明了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