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企業公民的三大支柱
它們看似零散、隨意、彼此之間沒有關系,實際上卻有一條主線貫徹始終。微軟中國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劉鳳鳴介紹,微軟的企業公民理念中所包含的所有觀點和行為可以歸納為微軟的“房子理論”。微軟企業公民這個屋頂是由三大支柱支撐起來的,那就是“負責任的商業行為”、“網絡安全”和“發展知識經濟”。
為何“蓋房子”
微軟的房子理論在全球是統一的。不過,根據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以及公司本身發展的情況,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做法。劉鳳鳴說:“在中國,我們最早著手做的是第三個支柱‘發展知識經濟’”。
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來確定如何去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對微軟來說是一個基本的考慮。微軟認為,作為信息產業的龍頭企業,微軟有責任幫助國內的信息產業特別是軟件行業一起發展。
而另一方面,信息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社會問題,那就是“數字鴻溝”。“我們要帶頭解決行業所面臨的最尖銳的社會問題。”劉鳳鳴說。因此,微軟開展了多種項目幫助中國“跨越數字鴻溝”。最近幾年,微軟中國在網絡安全方面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大。
微軟認為,“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是最根本的一個支柱。“企業就像一個人一樣,在任何一個社會里生活,我們都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劉鳳鳴說,“遵紀守法是一個最基本的起點,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在這方面最具說服力的一個例子是,微軟在產品兼容性問題上的努力。劉鳳鳴說:“我們的產品影響范圍特別大,這些產品是否能和別人的產品兼容就變成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把我們商業運作的軟件模式和開放式源代碼運作進行了非常好的結合。這是基于我們所處的特殊的行業地位所決定的、我們應該做的一些事情,而不是法律要求的。”
如何“蓋房子”
“房子理論”為微軟在企業公民方面的行為描繪出了極其簡潔的輪廓。但是,具體到每一個項目,微軟又是如何鎖定和實施的呢?
劉鳳鳴說:“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做,要基于我們自己的產品技術,這是我們的強項,可以最大限度地在這方面發揮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捐錢買汽車,但是這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既不是造汽車的,也不是跑運輸的。我們畢竟既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宗教的場所。我們是企業,要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為社會帶來好處,當然這同時是保護自身利益的過程。”
在微軟中國目前所做的企業公民項目中,劉鳳鳴最自豪的是“潛力無限”和“攜手助學”這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微軟全球項目的本土化成果。
“潛力無限”是一個具有深度的項目,其中有多層次、多方面的社會合作。在中國,它包括當地政府、機構、主管、基層團委以及NGO、來自學校的志愿者和微軟的志愿者之間的合作。“這個組合具有示范效應,我們認為,做類似的事情都應該具有這些因素才有可持續性。”劉鳳鳴說。
到去年底,微軟已經在全國建成了16個“潛力無限”社區學習中心,培訓農民和農民工。顏慧就是“潛力無限”的一名優秀而幸運的畢業學員。在參加培訓前,她的工作是一家醫院手術室的衛生員,4年來從沒有想過生活會有什么轉變。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了“潛力無限”計劃并成為其中的學員。由于她學習刻苦,在畢業時還獲得了“十優”學員的稱號。在她培訓結業之后的兩個月,她所在醫院的腹透科的數據管理崗位出現了空缺,她憑借在培訓中學到的電腦知識抓住了這個機會,成功地獲得了這個工作。
劉永軍是另一個生動的例子。1996年,由于國企改革下崗,他從北方邊陲小城齊齊哈爾市只身來到了北京,成為了西城保安公司的一名員工。通過朋友的介紹,他參加了“潛力無限”項目的培訓。劉永軍深有感觸地說:“沒想到這個培訓把電腦和我所擅長的篆刻聯系在了一起。我不僅可以通過電腦進行設計、修改,還通過網絡申請榮獲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篆刻組印數量之最,并獲得了中國篆刻家稱號。如果沒有電腦和網絡,我就會和這個‘吉尼斯’擦肩而過了。”
“這個項目培訓出來的農民工里面有很多非常動人的故事,這個項目可以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改變他們對生活的看法,增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甚至改變他們的一生。”劉鳳鳴說。
而“攜手助學”則是在各個國家逐步實施的政府工程項目,給中小學的老師和學生建立計算機的環境,開發一些相應的教學資源。2003年,微軟進一步推出了針對基礎教育的“K12”。(K12代表一個孩子從小學一直到高中畢業的12年。)目前,微軟已經在101個國家實施了這個項目。
K12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重點。微軟(中國)政府行業部教育行業副總經理左京允說:“美國、新加坡、日本、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做的主要是未來教育的示范。”
而在中國,這個項目有些不同。微軟中國更想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不是錦上添花。左京允加入這個項目后,通過互聯網發現教育部有一個支持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項目。這個發現改變了K12項目在中國的方向。微軟中國建議總部重新與教育部進行商談。
隨后,微軟與教育部簽署了支持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框架協議:一是微軟中國在農村建立100間示范性的計算機教室;二是微軟要在全國培養1000名骨干師資;第三是微軟要投資或者支持遠程教育的開發和應用。
“我們承諾用5年的時間投入1000萬美金。”左京允說。在該項目啟動時,比爾·蓋茨還特地趕到中國參加了啟動儀式。
“我們做的是推動整個教學方面變革,強調的是這個變革的結果。我們有一套的后續的跟蹤、支持、服務的配套過程。”左京允說。到去年6月,微軟的百間計算機教室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部目前已經計劃將微軟的培訓模式擴充到21個中西部省份,到項目結束時將能培訓10萬名信息技術第一線的老師。
當然,這樣一個水滴石穿的項目,也會為微軟帶來一定的收益。“首先,這個項目顯示出我們對于教育方面的關心,特別是對基礎教育,對國家比較迫切需要的一些教育支持,贏得政府的認可,對微軟的形象的改善很有幫助。”左京允說,“同時,這對我們整個公司的業務也有一些促進。因為Windows和Office在教育方面的應用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