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企業內部培訓課程
設計課程的前提——成為專業人士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設計課程的前提,培訓別人,自己首先要成為專家能手,通常來說,設計課程都是自己熟悉的,有著豐富經驗的內容,“給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否則,講師講的不是自己的經驗感悟,不是長期努力工作的積累,連自己都心虛,又怎能讓學員接受呢?當自己有豐富的經驗總結,非??释c人分享時,設計課程的時機就到了。
設計課程的步驟
調研客戶需求
要讓培訓課程受歡迎,就必須了解學員的需求。在設計培訓課程前,講師首先需問自己幾個問題:學員是誰,他們需要什么,他們的關注重點有哪些,他們希望培訓能解決什么問題等。不同學員的需求關注點是不一樣的,如基層員工側重操作面,希望學會實戰的業務開展步驟、方法與技巧。而中高層管理者則對理念碰撞,思維啟迪、戰略制定的方面會更加感興趣。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進行培訓調研。調研可以小規模舉行,講師與少數代表性的學員溝通交流。也可以讓培訓負責人員協助,大范圍進行,更有專業性和代表性。調研后講師把調研結果整理總結,分析學員關注的重點,確定課程開發的方向,如哪些是詳細講授的,哪些點到為止,一筆帶過等。這樣課程按照學員需求來開發,針對性就會大大加強。
明確設計的目的和原則
培訓調研完后,把培訓的總體原則和目標確定下來,明確培訓主題,為內容設計指明方向。
培訓目的:培訓目的不一樣,內容設計就有明顯區別。如培訓是讓人員了解業務基本流程方法,理論知識就會多一些。如果是提升人員操作技能,就要增加實際案例,現場模擬等。
培訓主題:培訓主題要明確具體,不要太大太多,因為一次培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主題越少越好,越集中越好,如怎樣處理服務工作中的壓力,怎樣寫好市場調研報告等?
培訓時間:培訓時間可長可短,可以圍繞一個專題展開幾天培訓,也可以就一個小專題設計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培訓。這需要明確,否則課程內容偏多或偏少,大大影響培訓效果。
培訓形式:培訓內容與培訓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對內容有一定影響。如果要案例分析,就需要增加身邊的案例。如果是互動培訓,就需要增加游戲設計的內容。
設計具體內容
設計培訓內容,首先搭建課程框架,然后填充內容,最后對課程潤色,最后形成標準化課程。
?。?)搭建內容框架
把課程的主要關鍵內容言簡意賅的列出來,形成培訓課程的主框架,在此框架基礎上,把每個關鍵內容的組成部分,即小的關鍵點再列出來,形成培訓課程的二級或三級目錄,這樣培訓課程的骨架就形成了。整個培訓的關鍵性內容就會一目了然。如客戶開發課程,可以按業務流程搭建主框架如下:信息搜集——客戶聯絡——客戶拜訪——溝通談判——成交簽約等。在客戶拜訪的二級框架下,我們可以再列出其關鍵點:如何進行預約——開場白介紹——介紹產品/服務——處理客戶反應等內容。
?。?)填充內容
設計好框架之后,就要往里面填充內容了,這樣讓課程有血有肉。內容一般是基礎性知識加上講師的經驗總結,然后再加上案例、故事、游戲輔助內容等。內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重點突出。不僅要讓人員了解到問題是什么,更要提出怎樣解決的方法和措施。“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同時配以相應的表格、圖形、流程、模型等工具,讓人員更方便的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固化。如開發銷售技巧課程,就要把銷售的流程、目標顧客的特點、怎么打招呼、怎么介紹產品,碰到不同的客戶如何處理,怎樣解決客戶的問題和疑問等等進行詳細設計,讓員清楚銷售流程的關鍵環節、掌握每個環節的技巧,使學員一學就會。
一般來說,典型的培訓課程分部分,開場,主題內容和總結。開場就是要激發起學員的興趣,概括課程主要目的和內容。結尾部分總結學到的要點。關鍵是主體部分,不僅要把相應的知識介紹的清楚,關鍵是要講這些培訓的知識轉變成學員的行動的能力。
?。?)對內容修改潤色
設計完課程內容后,還需要對內容進行潤色,讓課程更加生動精彩。主要的潤色方式有:增加故事案例:安排一些能夠開啟心智活躍氣氛的故事,講一些在行業、企業、本地區等發生的實際案例、經驗教訓等,案例越貼近實際越有感染力、發生時間越近越好,這不僅能在培訓時有效調節學員氣氛,更讓學員感受到培訓與自身工作息息相關,增加學習自覺性。
增加新素材:課程素材、培訓案例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熱點新聞、流行電視劇、電影、周圍的新鮮事都可以成為培訓的素材。讓學員感覺到有新意,處處留心皆學問。如熱播《士兵突擊》可以作為提升業務人員信念的素材;而三鹿奶粉事件更是企業危機公關的活教材。
搭配講課形式:講課形式很重要,再精彩的課程如果干巴巴的講,也會讓學員昏昏欲睡。在課程里面,配合合適的講課形式,如講授問答、互動、游戲、演練等,課程會更加精彩。
標題美化:設計能奪取眼球的題目和標題,要比平鋪直敘更能激發學員興趣,如把客戶可發標題改成客戶開發的七種武器,六大要點等。
(4)不斷完善培訓內容
課程設計完成之后,通過內部小規模試講,發現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正。然后在培訓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增加新的內容案例素材等,培訓內容會長講長新,貼近實際。
設計不同的課程樣式和版本
?。?)設計不同的課程樣式根據培訓不同場合的需要,培訓課程至少需要設計三種樣式,多個版本。
○提綱式:把內容高度提煉,最好1—2頁左右,主要是用于培訓前的張貼宣傳公告用,讓大家對培訓的主要內容能夠基本了解,明白培訓講課的側重點,便于學員提前準備。
○膠片或文本:這是培訓課程的主體,主要是用于培訓現場講授用,根據培訓需要,可以做成PPT膠片形式或者是文本形式,這種課程形式涵蓋了培訓的主要內容。
○培訓教案:這個是培訓講師自用的,內容也最詳細,包含了膠片或文本的全部內容,另外還包含了培訓時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及培訓師不想公開展示的內容,如講課的節奏,講課氣氛的調節,講課的形式安排等等,這些往往是培訓老師的不傳之秘。
(2)設計不同的版本
根據講課對象不同,培訓課程的側重點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講師設計不同的版本,如新人培訓版、人員提升版、管理版,分別用于不同類型學員的培訓。各版本的內容側重是不一樣的,如新入職人員版側重知識的普及,重點解決“知不知,會不會”,對一般人員,重點解決“熟不熟,精不精”,而對管理者則側重宏觀或全局性問題。版本一多,部分講師心理可能會犯怵,嫌麻煩,其實這樣做并不難,版本不一樣,但核心內容是相同的,只不過講的側重和深淺不同而已。因此在設計版本時,可以以重點學員的核心培訓課程為藍本(如基層員工),形成課程主模塊,然后增加適用于其他人群的模塊,如入職基礎模塊、業務精通模塊等,這樣碰到什么樣的學員,需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屆時把課程模塊進行排列組合就形成了適用課程。這樣設計課程既能體現了專業性,又體現了通用性。
如何借鑒和參考
現在市場上培訓課程、培訓教材汗牛充棟,數不勝數,這就為講師設計課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借鑒和參考。許多講師以為找到了設計課程的捷徑,直接照搬其他著名講師或知名企業的培訓課程,或者是大段抄襲,把題目或標題簡單改頭換面就變成自己的了。這種比葫蘆畫瓢,圖省事的辦法,當時省事不少,以后麻煩很大。因為這些教材都包含著設計者自己獨特的風格特色,針對特定的環境和情景,滲透著設計者自身的切身經驗體會等,里面的很多東西是學不來的,如果不了解這些背景,刻意的模仿,在講課時難免就會出現鸚鵡學舌、生澀虛假的情況,讓講師和學員都倍感拘謹不自然。比較科學的方式是采用古人學習西學的方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對這些課程批判的繼承,以自己的課程骨架為綱,借鑒外部教材,把外部教材優秀部分進行改造,加上本行業、本企業及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故事等,用自己的語言無縫的銜接,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的借鑒和參考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設計培訓課程是培訓講師的基本功,具備熟練的業務技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學員需求,這樣設計的課程才能實戰性和生動性并舉,這也給企業培訓講師們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