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再:把企業做到無國界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2005年10月24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數萬名代表齊聚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參加聯合國60周年華誕慶典。大中華國際集團總裁黃世再是惟一受邀參會的華人企業家代表。
把企業做到無國界,是黃世再一直堅持的理想。這位早年的歸國華僑,以他的愛國熱情和創業精神,創造了國內地產界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目前,大中華國際集團已發展為集金融、房地產、商業、電視傳媒、旅游、電子商務等多元化產業經營為一體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500億元的投資遍布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主流城市及熱點區域,不斷推動中國城市化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提升城市的內涵價值。除了在地產等領域上的大手筆,近年來,黃世再又把眼光投向了全新領域———數字貿易。2009年8月,大中華威斯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黃世再瞄準網絡商機地帶、進軍數字貿易的又一超前創舉。
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人們眼中的黃世再是一個富豪,然而黃世再自己則說,其實他一分錢也沒有,因為他覺得:“企業的資產是社會的,為企業做事就是為社會做事,企業做得越好,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當中國的企業都能做到無國界時,中國將更加繁榮富強。”黃世再如是說。
見證深圳巨變
2009年7月,大運會主辦地深圳一派驕陽似火,對于黃世再來說,這份炙熱更充滿了一種濃濃的自豪和激情。因為由他的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歷時10年建成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成為了大運會執行局的辦公場地。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榮耀和責任。
“就是因為我們伴隨深圳走過了20余年的創業歷程,收獲時才格外覺得甜如蜜。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大中華能成為一個平臺,代表深圳國際化的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我們除了由衷地驕傲,更多了一份責任。我們一定以最人性化的服務,一切為了大運,一切為了深圳!”黃世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為了深圳”———這不是黃世再為大運會定下的特別主題。事實上,在過去的近20年里,深圳不是一個地名,而早已是黃世再事業的一個主題詞。作為一位歸國投資的愛國華僑,黃世再親身見證了深圳的巨變,更以他的赤子之心和經營投資,成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者。
直到今天,黃世再依然記得第一次來到深圳的情景。“作為上世紀90年代深圳的第一個外資開發商,我是看著深圳從一片荒蕪中建設起來,發展到今天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與深圳的發展速度相媲美。”黃世再說。
黃世再1951年出生于廣東惠來縣,早年赴國外留學。20世紀80年代作為愛國華僑在香港創辦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公司,涉足房地產開發、財務顧問、基金管理、貿易、百貨、物流等行業。20世紀80年代末,黃世再回國,在深圳成立大中華國際實業(深圳)有限公司。從此,他的大中華在深圳扎了根。讓黃世再倍感自豪的是,大中華是當時在深圳做房地產開發的第一家外資公司。
此后,黃世再陸續投資開發了“龍珠花園”、“匯展閣”、“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
等數十個項目,其中“龍珠花園”堪稱經典的第一役。“那時的布吉,到處是荒山、土坡。當時李灝市長批準我們進行房地產開發,為香港回歸做好準備工作。所以我們在開發龍珠花園之前,就已經將其定位成為‘香港回歸做準備的樓盤’。”
1995年,黃世再推平深圳布吉鎮3座60多米的大山,蓋起了龍珠花園。這個由17棟高層組成、總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住宅區,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高層住宅小區。盡管布吉當時人口僅1.7萬人,但龍珠花園“為香港回歸作準備,吸引香港家庭到深買房”的準確定位,大大拓寬了龍珠花園的銷售渠道,而“購房入戶、免首期、3年分期付款”等大膽新穎的營銷模式,吸引了眾多的香港買家,從而創造了一天售房300多套,成交額達1.5億元的驕人業績。這個數字不單只在深圳絕無僅有,更是轟動了全國。
業界評論,龍珠花園最大的意義,是推動了深圳關外購房入戶政策,使布吉升級為城市。建設龍珠花園,實際等同于建設一座新城市,它有利地推動了布吉的城市化進程,大大地推動了深圳關外樓市的發展。
一年之后,1996年1月8日,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奠基。2005年12月18日,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開盤,累計投資超過13億元,而在建設之初,交易廣場所在的深圳中心區還只是一塊荒地,沒有人愿意來投資,黃世再是第一個。
如今,中心區已經成為深圳的CBD,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也成為CBD中的地標建筑。
從龍珠花園到深圳CBD地標,黃世再用一個個地產實績為深圳的建設添磚加瓦,親身見證并參與了深圳的成長。正如他自己所說:“引以為豪的是,我們能在為社會的貢獻中特別是在深圳CBD這樣的國際商務實踐中體現自身價值。”
深圳速度全國聞名,而這也是黃世再對企業的要求。在大中華國際集團,有一塊醒目的牌子:“這里是加油站,不是休息亭”。“深圳可不能躺在那里睡大覺,辦事效率決定著效益。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人,都要做到“快、省、責、勤”,這樣才會有更廣闊的前途。”黃世再說。
對于深圳,黃世再充滿了感情:“我不會離開深圳,我對深圳有很深厚的感情。十幾年了,我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在深圳做我應該做的事情,我不會輕易離開這里。而且,我對深圳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地產先行者
黃世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個地產先行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處于鼎盛時期的黃世再,在國內地產界有至高的地位和影響。他是中國房地產業初期的代表人物,但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評論稱,黃世再在挑戰游戲規則的同時,也探索出許多游戲規則。
1994年,黃世再像“愚公”一樣,在深圳布吉的荒山野嶺中推山開路,蓋起了17棟總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龍珠花園,并首創“購房入戶”的概念,這個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高層住宅小區打響了深圳農村城市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槍。正因如此,黃世再被稱為“農村城市化第一人”。
外銷這個概念的始作俑者,也是黃世再。1997年7月1日,黃世再借助香港回歸的轟動效應,大肆炒作位于深圳羅湖口岸的匯展閣“深港一體化、口岸物業”等熱辣賣點,吸引了大量香港人前來購買,港人在深置業的熱潮由此引發并迅速蔓延。
當時,酒店式公寓在西方已有幾十年歷史,但在中國第一次登陸并付諸實踐,匯展閣本為某國企的不良資產,黃世再收購后以酒店式公寓的概念為樓盤注入新的血液,短短3個月內化腐朽為神奇,創出每平方米2—4萬元的全國最高房價、3個月內全部售罄、銷售額達5個多億的旋風式銷售奇跡。經此一役,黃世再又多了個稱謂:“外銷概念”第一人。
黃世再的營銷策略也是出類拔萃的。2003年1月,大中華開發的龍威豪園首次提出“交一萬、送三萬”的響亮口號,兩周內送出600萬元現金回饋置業者,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反響。黃世再首創的為業界匪夷所思的營銷模式,使龍威豪園在半年內售罄,并迅速被國內各樓盤競相模仿,成為業內主要營銷手段之一。
黃世再還被稱作 “進軍中心區第—人”。1996年,為開發深圳市中心區,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厲有為率隊前往香港招商,黃世再大膽“吃螃蟹”,看中并簽下了當時中心區的一塊荒蕪之地,籌建以金融為主題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作為深圳中心區的第一個建設項目,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自開建之初就備受矚目。當時的中心區還是一片荒蕪,起初沒有人敢輕易真金白銀投下巨資,于是黃世再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黃世再在大中華立項之初,就確立了三條建設原則,即要成為深圳金融證券業的一個象征,要建成一個信息樞紐,要為世界500強企業及其他大型機構進入深圳提供高級寫字樓、高檔酒店、高品位商場等場所及服務。
在建設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的過程中,幾經波折,但黃世再始終不改初衷:“我的觀念是,企業做事必須腳踏實地,一件一件地去做好,不要怕受挫折。說實話,為了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我們耗去了不少的資源,包括資金方面,如果我當初放棄這個項目,而改在別的地方投資,我可能早就做成功另一個項目盈利了。所以,人要學會堅持。”
2003年8月,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幾經周折終于拿到了預售許可證、施工許可證。2004年3月21日,世界500強之一的喜來登大酒店與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簽約,喜來登正式進駐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成為深圳地產業和酒店業的一大盛事,從那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外知名公司不斷進駐廣場。
2005年12月18日,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開盤,這座國內目前最大的單體建筑位于深圳中心區的中軸線上,雄踞CBD中心,與深圳市民中心(市府所在地)正對,是深圳地鐵一、四號線的惟一交匯處,是集超甲級寫字樓、大型停車坪、大型商業中心、會展博覽城、國際公寓為一體,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城市建筑綜合體,總建筑面積達33萬平方米,堪稱深圳中心區的 “城中城”,曾被中國貿促會評為“2005年度中國寫字樓王”。
黃世再常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秦始皇建立秦國花了10年時間,我建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也花了10年,可謂十年磨一劍。這個廣場對于我的意義,就像是兒子對于父親一樣。”
進軍數貿產業
大中華是黃世再一生鐘愛的事業,更是他內心的歸屬。“大中華的目標是立足深圳,走向世界,做一個無國界的企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國界,無企業,只有大社會,是我對大中華和深圳的期望。”黃世再如是說。
一直以來,黃世再不僅思維超前目標遠大,而且雷厲風行高效務實。他不僅在地產界縱橫四海,也把敏銳的目光投向了其它新領域。數字貿易,是近年來黃世再為大中華定下的一個發展重點。
成立于2009年8月的大中華威斯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大中華國際集團與威斯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合作打造的網絡科技品牌公司。作為公司技術后臺的威斯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擁有數以百計的技術研發工程師,堪稱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他們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將引領大中華威斯達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
據悉,大中華威斯達擁有的GIDSOO商品搜索引擎,是借助GID(商訊通電子商品手冊)商訊通平臺上的海量信息,為各區域、各行業提供所需的垂直搜索與宣傳推廣,全面覆蓋全球GID商品推廣的搜索需求,為全球網民及商業行業提供多方位的商品信息搜索服務。GID商品搜索的“商機地帶”廣告產品主要是為了解決特定關鍵詞的網絡推廣方式,按時間和排位付費,出現在GID搜索右側,不受左側的排名影響,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在此基礎上,GIDSOO擁有全球 7.47億網民(我國超過3億)的潛在購買力,并實現了商品推廣的投入和成效的精準計算,其低廉、公開、公道的收費價格,是其它廣告媒體絕對無法比擬的。據了解,自威斯達推出商機地帶業務以來,短短3個月就打開了珠三角市場,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網絡數字交易新時代,GIDSOO將牽起新一場互聯網的商業革命,推動數碼貿易的迅速發展,有著不可估計的前景。黃世再的決策又一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企業的成功和財富的收獲,對于黃世再來說,并非真正目標,在他看來,有一樣東西比財富更重要,那就是社會責任:“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缺少不了兩點:秉德和生意。企業家要思考為國家做些事情,要把國家放在第一位。”
黃世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這份信仰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從商為人之道:“衡量一個企業的價值,排第一位的是社會責任。有能力,就要幫助更多的人。”多年來,他一直踐行著這句話。
從大中華國際集團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新長城·大中華助學金”到大中華小學、大中華助學金及大中華公益基金等公益行動,多年來,黃世再積極投身社會慈善,讓大中華國際集團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
大中華國際集團奉行“進取、高效、協同、包容”的文化策略,建立層次豐富的人才梯隊。目前,公司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諸多畢業于知名大學經濟專業、富于國際化企業運營經驗的高級人才。黃世再用人有一條不成文規矩:不炒人。如果員工想到別的地方發展,他不阻攔,他也會告訴員工:如果在其他地方發展不理想,歡迎回來。這在跳槽頻繁的深圳地產業,十分罕見。“我從來不炒員工魷魚,而且非常尊重員工。我始終認為,員工是公司的最大財富,沒有好的員工就沒有好的企業。”黃世再說。
多年來,秉承“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經營理念,大中華國際集團不斷壯大,集團聲譽不斷提升。“大中華”,這個凝聚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共同姓名,這個承載大國崛起夢想的中國企業,正以無國界的寬廣國際視野,走向世界,走向更輝煌的未來。這也是黃世再始終不變的理想。“我的夢想就是把這座大中華大廈蓋好,與大家共同分享。”他說。
把企業做到無國界,是黃世再一直堅持的理想。這位早年的歸國華僑,以他的愛國熱情和創業精神,創造了國內地產界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目前,大中華國際集團已發展為集金融、房地產、商業、電視傳媒、旅游、電子商務等多元化產業經營為一體的外商投資企業,超過500億元的投資遍布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主流城市及熱點區域,不斷推動中國城市化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提升城市的內涵價值。除了在地產等領域上的大手筆,近年來,黃世再又把眼光投向了全新領域———數字貿易。2009年8月,大中華威斯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黃世再瞄準網絡商機地帶、進軍數字貿易的又一超前創舉。
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人們眼中的黃世再是一個富豪,然而黃世再自己則說,其實他一分錢也沒有,因為他覺得:“企業的資產是社會的,為企業做事就是為社會做事,企業做得越好,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當中國的企業都能做到無國界時,中國將更加繁榮富強。”黃世再如是說。
見證深圳巨變
2009年7月,大運會主辦地深圳一派驕陽似火,對于黃世再來說,這份炙熱更充滿了一種濃濃的自豪和激情。因為由他的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歷時10年建成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成為了大運會執行局的辦公場地。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榮耀和責任。
“就是因為我們伴隨深圳走過了20余年的創業歷程,收獲時才格外覺得甜如蜜。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大中華能成為一個平臺,代表深圳國際化的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我們除了由衷地驕傲,更多了一份責任。我們一定以最人性化的服務,一切為了大運,一切為了深圳!”黃世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為了深圳”———這不是黃世再為大運會定下的特別主題。事實上,在過去的近20年里,深圳不是一個地名,而早已是黃世再事業的一個主題詞。作為一位歸國投資的愛國華僑,黃世再親身見證了深圳的巨變,更以他的赤子之心和經營投資,成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者。
直到今天,黃世再依然記得第一次來到深圳的情景。“作為上世紀90年代深圳的第一個外資開發商,我是看著深圳從一片荒蕪中建設起來,發展到今天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與深圳的發展速度相媲美。”黃世再說。
黃世再1951年出生于廣東惠來縣,早年赴國外留學。20世紀80年代作為愛國華僑在香港創辦大中華國際投資集團公司,涉足房地產開發、財務顧問、基金管理、貿易、百貨、物流等行業。20世紀80年代末,黃世再回國,在深圳成立大中華國際實業(深圳)有限公司。從此,他的大中華在深圳扎了根。讓黃世再倍感自豪的是,大中華是當時在深圳做房地產開發的第一家外資公司。
此后,黃世再陸續投資開發了“龍珠花園”、“匯展閣”、“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
等數十個項目,其中“龍珠花園”堪稱經典的第一役。“那時的布吉,到處是荒山、土坡。當時李灝市長批準我們進行房地產開發,為香港回歸做好準備工作。所以我們在開發龍珠花園之前,就已經將其定位成為‘香港回歸做準備的樓盤’。”
1995年,黃世再推平深圳布吉鎮3座60多米的大山,蓋起了龍珠花園。這個由17棟高層組成、總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住宅區,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高層住宅小區。盡管布吉當時人口僅1.7萬人,但龍珠花園“為香港回歸作準備,吸引香港家庭到深買房”的準確定位,大大拓寬了龍珠花園的銷售渠道,而“購房入戶、免首期、3年分期付款”等大膽新穎的營銷模式,吸引了眾多的香港買家,從而創造了一天售房300多套,成交額達1.5億元的驕人業績。這個數字不單只在深圳絕無僅有,更是轟動了全國。
業界評論,龍珠花園最大的意義,是推動了深圳關外購房入戶政策,使布吉升級為城市。建設龍珠花園,實際等同于建設一座新城市,它有利地推動了布吉的城市化進程,大大地推動了深圳關外樓市的發展。
一年之后,1996年1月8日,深圳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奠基。2005年12月18日,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開盤,累計投資超過13億元,而在建設之初,交易廣場所在的深圳中心區還只是一塊荒地,沒有人愿意來投資,黃世再是第一個。
如今,中心區已經成為深圳的CBD,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也成為CBD中的地標建筑。
從龍珠花園到深圳CBD地標,黃世再用一個個地產實績為深圳的建設添磚加瓦,親身見證并參與了深圳的成長。正如他自己所說:“引以為豪的是,我們能在為社會的貢獻中特別是在深圳CBD這樣的國際商務實踐中體現自身價值。”
深圳速度全國聞名,而這也是黃世再對企業的要求。在大中華國際集團,有一塊醒目的牌子:“這里是加油站,不是休息亭”。“深圳可不能躺在那里睡大覺,辦事效率決定著效益。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人,都要做到“快、省、責、勤”,這樣才會有更廣闊的前途。”黃世再說。
對于深圳,黃世再充滿了感情:“我不會離開深圳,我對深圳有很深厚的感情。十幾年了,我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在深圳做我應該做的事情,我不會輕易離開這里。而且,我對深圳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地產先行者
黃世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個地產先行者。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處于鼎盛時期的黃世再,在國內地產界有至高的地位和影響。他是中國房地產業初期的代表人物,但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評論稱,黃世再在挑戰游戲規則的同時,也探索出許多游戲規則。
1994年,黃世再像“愚公”一樣,在深圳布吉的荒山野嶺中推山開路,蓋起了17棟總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高層住宅龍珠花園,并首創“購房入戶”的概念,這個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高層住宅小區打響了深圳農村城市化進程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槍。正因如此,黃世再被稱為“農村城市化第一人”。
外銷這個概念的始作俑者,也是黃世再。1997年7月1日,黃世再借助香港回歸的轟動效應,大肆炒作位于深圳羅湖口岸的匯展閣“深港一體化、口岸物業”等熱辣賣點,吸引了大量香港人前來購買,港人在深置業的熱潮由此引發并迅速蔓延。
當時,酒店式公寓在西方已有幾十年歷史,但在中國第一次登陸并付諸實踐,匯展閣本為某國企的不良資產,黃世再收購后以酒店式公寓的概念為樓盤注入新的血液,短短3個月內化腐朽為神奇,創出每平方米2—4萬元的全國最高房價、3個月內全部售罄、銷售額達5個多億的旋風式銷售奇跡。經此一役,黃世再又多了個稱謂:“外銷概念”第一人。
黃世再的營銷策略也是出類拔萃的。2003年1月,大中華開發的龍威豪園首次提出“交一萬、送三萬”的響亮口號,兩周內送出600萬元現金回饋置業者,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反響。黃世再首創的為業界匪夷所思的營銷模式,使龍威豪園在半年內售罄,并迅速被國內各樓盤競相模仿,成為業內主要營銷手段之一。
黃世再還被稱作 “進軍中心區第—人”。1996年,為開發深圳市中心區,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厲有為率隊前往香港招商,黃世再大膽“吃螃蟹”,看中并簽下了當時中心區的一塊荒蕪之地,籌建以金融為主題的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作為深圳中心區的第一個建設項目,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自開建之初就備受矚目。當時的中心區還是一片荒蕪,起初沒有人敢輕易真金白銀投下巨資,于是黃世再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黃世再在大中華立項之初,就確立了三條建設原則,即要成為深圳金融證券業的一個象征,要建成一個信息樞紐,要為世界500強企業及其他大型機構進入深圳提供高級寫字樓、高檔酒店、高品位商場等場所及服務。
在建設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的過程中,幾經波折,但黃世再始終不改初衷:“我的觀念是,企業做事必須腳踏實地,一件一件地去做好,不要怕受挫折。說實話,為了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我們耗去了不少的資源,包括資金方面,如果我當初放棄這個項目,而改在別的地方投資,我可能早就做成功另一個項目盈利了。所以,人要學會堅持。”
2003年8月,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幾經周折終于拿到了預售許可證、施工許可證。2004年3月21日,世界500強之一的喜來登大酒店與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簽約,喜來登正式進駐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成為深圳地產業和酒店業的一大盛事,從那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外知名公司不斷進駐廣場。
2005年12月18日,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正式開盤,這座國內目前最大的單體建筑位于深圳中心區的中軸線上,雄踞CBD中心,與深圳市民中心(市府所在地)正對,是深圳地鐵一、四號線的惟一交匯處,是集超甲級寫字樓、大型停車坪、大型商業中心、會展博覽城、國際公寓為一體,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城市建筑綜合體,總建筑面積達33萬平方米,堪稱深圳中心區的 “城中城”,曾被中國貿促會評為“2005年度中國寫字樓王”。
黃世再常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秦始皇建立秦國花了10年時間,我建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也花了10年,可謂十年磨一劍。這個廣場對于我的意義,就像是兒子對于父親一樣。”
進軍數貿產業
大中華是黃世再一生鐘愛的事業,更是他內心的歸屬。“大中華的目標是立足深圳,走向世界,做一個無國界的企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無國界,無企業,只有大社會,是我對大中華和深圳的期望。”黃世再如是說。
一直以來,黃世再不僅思維超前目標遠大,而且雷厲風行高效務實。他不僅在地產界縱橫四海,也把敏銳的目光投向了其它新領域。數字貿易,是近年來黃世再為大中華定下的一個發展重點。
成立于2009年8月的大中華威斯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大中華國際集團與威斯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強強聯手、合作打造的網絡科技品牌公司。作為公司技術后臺的威斯達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擁有數以百計的技術研發工程師,堪稱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他們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將引領大中華威斯達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
據悉,大中華威斯達擁有的GIDSOO商品搜索引擎,是借助GID(商訊通電子商品手冊)商訊通平臺上的海量信息,為各區域、各行業提供所需的垂直搜索與宣傳推廣,全面覆蓋全球GID商品推廣的搜索需求,為全球網民及商業行業提供多方位的商品信息搜索服務。GID商品搜索的“商機地帶”廣告產品主要是為了解決特定關鍵詞的網絡推廣方式,按時間和排位付費,出現在GID搜索右側,不受左側的排名影響,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機。在此基礎上,GIDSOO擁有全球 7.47億網民(我國超過3億)的潛在購買力,并實現了商品推廣的投入和成效的精準計算,其低廉、公開、公道的收費價格,是其它廣告媒體絕對無法比擬的。據了解,自威斯達推出商機地帶業務以來,短短3個月就打開了珠三角市場,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網絡數字交易新時代,GIDSOO將牽起新一場互聯網的商業革命,推動數碼貿易的迅速發展,有著不可估計的前景。黃世再的決策又一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企業的成功和財富的收獲,對于黃世再來說,并非真正目標,在他看來,有一樣東西比財富更重要,那就是社會責任:“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缺少不了兩點:秉德和生意。企業家要思考為國家做些事情,要把國家放在第一位。”
黃世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這份信仰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從商為人之道:“衡量一個企業的價值,排第一位的是社會責任。有能力,就要幫助更多的人。”多年來,他一直踐行著這句話。
從大中華國際集團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新長城·大中華助學金”到大中華小學、大中華助學金及大中華公益基金等公益行動,多年來,黃世再積極投身社會慈善,讓大中華國際集團真正成為了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
大中華國際集團奉行“進取、高效、協同、包容”的文化策略,建立層次豐富的人才梯隊。目前,公司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諸多畢業于知名大學經濟專業、富于國際化企業運營經驗的高級人才。黃世再用人有一條不成文規矩:不炒人。如果員工想到別的地方發展,他不阻攔,他也會告訴員工:如果在其他地方發展不理想,歡迎回來。這在跳槽頻繁的深圳地產業,十分罕見。“我從來不炒員工魷魚,而且非常尊重員工。我始終認為,員工是公司的最大財富,沒有好的員工就沒有好的企業。”黃世再說。
多年來,秉承“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經營理念,大中華國際集團不斷壯大,集團聲譽不斷提升。“大中華”,這個凝聚中華民族智慧與情感的共同姓名,這個承載大國崛起夢想的中國企業,正以無國界的寬廣國際視野,走向世界,走向更輝煌的未來。這也是黃世再始終不變的理想。“我的夢想就是把這座大中華大廈蓋好,與大家共同分享。”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