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公關葬送品牌
最可怕的是,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寶馬經銷商海南寶悅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售后服務負責人稱,由于沒有汽車車內檢測的具體規定,暫時無法滿足車主的要求,有問題可以維修,退車無法做到。
多弱智的經銷商,為了一部車,毀掉的卻是寶馬無價的品牌!聯想到前幾年的系列“寶馬事件”,筆者和身邊所有朋友都發誓不買寶馬車,當然我們只是小部分群體,但是一個品牌的倒下不是一朝一夕,寶馬在中國也許還要繼續大量做廣告,大量失去顧客,這是多可怕的事情。
一個經銷商為了多賺幾十萬,不給車主換車,可以理解。但是寶馬總部不出面解決這樣的新聞事件,就是寶馬的不對了。為了一部車,寶馬損失的可不是幾十萬問題。我們團隊認為:中國內地的公關就是處理好企業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就是要理解并尊敬中國市場秩序,而且一定尊重中國文化,不能因為企業有實力就可以通過政治因素、高層公關解決所有問題。否則企業會在發展過程中“自作自受”,可惜國外企業往往過于強勢,最后原本可以簡單的解決的問題,企業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網絡時代,很多企業危機的起因都是來自弱勢群體。而且越是來自弱勢群體的危機,最后的社會反響會越大,而且會出現“輿論一邊倒”的現象,這是因為社會越進步,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呼聲會越來越重視,而且由于會聯想到自身權益,所以企業和組織往往成為輿論中的靶子。
寶馬對于中國市場的理解基本是依靠廣告和高端車展,往往忽視了顧客的感受,“開寶馬的都是好人嗎?”使眾多寶馬車主尷尬不已,我的朋友——某集團的董事長,寶馬的忠實用戶,擁有3系、5系、7系各一輛,分別針對不同場合和不同伙伴選擇不同的車接待,但是一直對寶馬的負面新聞耿耿于懷,考慮下部車是否買“低調的奧迪”,看這就是品牌的傷害,“寶馬有毒泣血退車”實際上完全可以寫成“感謝寶馬駕駛者的快樂”,但是寶馬就是忽視了網絡時代的最大特點“危機總是從小事、小人物開始”。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果寶馬認為強勢能決定一切的話,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品牌:當寶馬被驢子拉著走的時候,寶馬和驢子的品牌也就毫無二致了。可樂的品牌又怎樣,在印度、在比利時等國家也不一樣遭受巨大損失嗎?尊重消費者不僅是說法,還要切實可行的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幫助顧客解決實際的困難,一定要在重大事情上做到及時反應,敢于認錯。
國際公司的習慣思維就是“中國人窮,往往貪圖小利,有時候甚至抱著敲詐的思想來處理事情”。2005年至今,很多國際公司公關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誤解了中國消費者,甚至輕視中國消費者。世界是平的,以前我們了解信息的速度相對較慢,彼此之間交流信息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互聯網時代,我們點一下鼠標、動一下鍵盤,就可以知道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消息。某品牌出現質量預警,企業賠償數千萬美元,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卻不能得到相應補償,你說中國的消費者是否應該憤怒?
公關管理有四個主要因素,我們簡單稱之為ABCD,就是指association(聯合)、believe(信任)、communicate(溝通)、driving(推動)四種溝通理念。企業在危機管理時一定要注意態度,要主動,要聯合相關機構,要聯合社會資源,要信任媒體、信任顧客,信任大眾,進行積極溝通,推動事情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反之,采取被動、消極、拒絕溝通的方式處理公關事件,最后的結果自然是企業不愿看到的——中國市場不會主動淘汰哪個企業,但是顧客卻有權利聲討某個企業,忽視了顧客權益的企業可以去擺平媒體,但是其實付出的代價往往更大。
在這里筆者奉勸寶馬企業:這樣弱智的經銷商還是廢棄吧,寶馬是“駕駛的樂趣”,不是“寶馬有毒”——一旦這樣的說法被改變成網絡流行歌曲,寶馬你就等著成為網絡公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