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零為整廣告才有效
筆者分析了很多中小企業廣告的模式,發現其中都有一個共性:做廣告就像擠牙膏!很多中小企業是這么做廣告的:
1、尋找一個廣告制作公司,把自己的意思(這意思是不能改變的)傳達過去,然后得到一份設計精美的宣傳冊。
2、過了幾個月,有需要參加展會的,覺得只有宣傳冊還不夠。現在別的企業都直觀生動的多媒體宣傳片,也去做了一個。
3、當地晚報的廣告代理公司業務員上門推銷業務,介紹說“你看,你的同行某某在我們報紙做了廣告,效果很好。”于是詢問價格,討價一番,也做了三天的報紙廣告。
4、報紙廣告似乎沒什么作用,聽說電視臺廣告不錯。于是在當地電視臺又投放了一個星期廣告。
5、每次做廣告錢,先問價格,如果便宜的廣告形式,那就試試,反正花不了幾個錢。
6、1-3月份,做了宣傳冊;4-5月份,做了廣告片;6-7月份投了幾天報紙;8-9月份投了幾天電視臺;……
7、一年下來,廣告做得確實也不少,可銷售卻沒有變化;錢也花了不少啊,零打碎敲的幾十萬也花出去了。
要我說,如果你的企業平時就是這么做廣告的,不如聽我的,帶上幾十萬現金,開著車到繁華地段,把錢全部扔到大街上,然后大喊一聲:“我是××公司的,我們賣××產品。”這樣產生的效果都比你那樣做廣告要好的多!
這不是在開玩笑,本人對待廣告從來不開玩笑。廣告根本不是你這么做的。也許很多中小企業也覺得聽好笑,但實際上在平時營銷中,太多的中小企業都是這么做的。不信你就總結一下你以往做了多少廣告,因為廣告賣出去多少東西。當然,也許對這類中小企業來說,根本就不去總結。對于每次廣告活動增加了多少銷售也沒有感覺。對于這種公司來說,無疑就是把錢扔在大街上,而且扔得理所當然,一點不覺得心疼。因為羊毛是一點點拔掉的嘛。就像把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加熱,直到被燙死青蛙都沒有太大反映。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要來點實在的。因為中小企業很實在,看見了實在的才能掏錢,就像平時做的廣告,每一次都是看到了精美的宣傳冊、廣告片或者電視臺露個臉的誘惑才肯花錢。盡管這些錢都是打水瓢。
對于這些中小企業,我想勸他們經常去農村的集市去逛逛。去看看那些小商販們是怎么賣東西的。你見過這樣的小商販嗎?在集市上吆喝:“走一走,看一看,高質量的皮鞋50塊錢兩雙啦!”然后抱著小鬧鐘,看時間過了3分鐘或者5分鐘再接著:“兩雙50塊,70塊錢3雙,快來買啊!”如果你見過這樣的小商販,那不是在集市,肯定是在精神病院。集市上的小商販是這么做生意的:“走一走,看一看,皮鞋50塊錢兩雙,70塊錢三雙,便宜的好皮鞋啊。這位大姐,一看你就識貨,隨便挑,……這位大哥,你穿上這皮鞋顯得多氣派……”。如此反復,不停的吆喝。才能招攬生意,人們才會逐漸圍攏過來。
所以,別怕嗓子喊啞了,有西瓜霜呢,集中精力盡情的吆喝。實在吆喝累了,就停下來休息。這個時候,估計人們都被你的吆喝聲打動了,已經開始掏錢了。你的目的也才能達到。
道理很簡單,但真正做到并不那么容易。畢竟對很多小企業來說,把錢往一處砸,還是需要魄力和膽識的。前提是你的廣告策略對不對路,如果你的廣告策略不對,或者根本沒有策略,就把錢全部集中在一個月內用完,或者集中投到某一媒體,那么還是把錢扔大街上吧。這和賭博有什么區別呢?當然如果你確定了這局一定可以贏,那你就大膽下注吧。
曾經有一家美容中心的老板找到我,讓我為他們做一年的廣告,把這一年的計劃都安排好,尤其是地方臺的電視廣告。我問她打算這一年花多少錢,她說十五萬塊錢,不少了吧。我告訴她,太少了。這樣的廣告還是別做了。她說那需要多少才能夠,我以前和一個廣告公司合作,去年才花了大概不足十萬,廣告也做得挺好。我說多少都不夠,你去年只花了不足十萬,去年由于你做的廣告給你帶來的客戶有多少呢?她沉默了。是的,沒法不沉默,因為那種擠牙膏式的廣告根本無助于銷售,那些中小企業也無法對廣告效果進行評估。最后我給她提了個建議,我只給她計劃兩個月,利用報紙廣告和活動,費用只需10萬。兩個月后,生意好了,廣告你接著做。生意沒有起色,我出錢給你接著做,怎么樣?后來她給我電話同意了我的建議。結果是五個月后她又拿出了十萬的廣告費。
做廣告不是鬧著玩呢,別它當成一種慣性的商業活動。看到別人做什么,也跟著做什么,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策略沒有分析。中小企業沒有大企業那么多的錢,不可能一年365天都大規模做廣告。但是一定要用十字分析法,進行策略制定。縱向的和橫向的都可以壓縮,對于有些企業來說,把“十”字壓縮成一個點都不為過。因為同樣的墨水畫出的這個點比大大的十字更來得顯眼,更有誘惑力。廣告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能夠幫助銷售的增長,如果不能,何必勞神傷財去做呢。還是那句話,不如把錢扔在大街上吆喝一聲,也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呢,說不定還能上新聞、報紙頭條什么的,免費做了廣告。
從現在開始,重新審視你的廣告,把你以前那些所謂的廣告計劃扔進垃圾桶里。壓縮你計劃的時間,選擇合適的策略,化零為整,拼命地吆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