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 管理者應糾正的幾種心相
行文之前先說說心相。通俗地說,“心”上有“相”就叫做“想”。 五代宋初的道家隱士陳希夷,名摶(?—989),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陳摶老祖”,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心相》,書以“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為綱,闡明“心相”的理論與實踐,列舉吉兇禍福之征兆,壽夭貴賤之標志;均處世待人之格言,實千古不易之定論;末后勸人“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知其惡而弗為,禍轉為福。”讀者既可用以對照修心,防非止惡;又可用于擇交觀人,親賢遠佞。是修心、積德、造命的有益讀物,因此這里筆者進行推薦之。
下面筆者重點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談談管理者應糾正的幾種“心相”。
應糾正之心相一:不要總說自己西瓜甜
前幾日,從事call-center管理的PETER先生找筆者交談,說到了許多管理者的一種很常見但應糾正的心相,就是喜歡說自己西瓜甜,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種心相具體到銷售實踐中或營銷實踐中,就是公司的sellers只知道給customer說,我們公司的產品好,我們公司的西瓜甜,O--YE!如果客戶繼續問,為什么你們公司的西瓜比別人家的甜,還是只會說,我們公司的西瓜本來就比別人的甜,O—YE!這種情況我們在具體市場分析和市場交易中司空見慣,顯然,這種心相是不行的。
解決方案:不談瓜甜,只說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的生產工藝,材料構成,作業流程,質量控制等數據,不要用虛假離譜的數據向客戶說“虛相”。可以請銷售人員告訴客戶,因為我們的西瓜種的土壤好,晝夜溫差大,氣候合適,品種優良,請客戶去判斷。客戶自己會進行判斷的,知道溫差影響甜度,品種影響口感,再給點樣品嘗一口,是不是沙瓤叫客戶自己說出來。
有人說,你講的不是心相,講的是銷售行為和方法。事實上,行為和方法是受控于思想的,思想,就是“心田的相”,是應糾正的。
應糾正之心相二:低級“洗腦”
文化是大相無形的。有許多管理者企圖以文化或企業文化為名,行洗腦和愚民之實。顯然,新勞動法施行,加上現在的員工基本都讀過初中,思想上還都能明白點事兒,不好忽弄。或許為了拿兩個工錢他在低級洗腦面前表面上唯唯諾諾,可心里說不定正嘲笑管理者傻呢。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哄誰呢。這樣一來,管理者的影響力會下降,會被看不起,沒有這種心理上的影響力,行動上則很難讓員工服氣,大家都在皇帝的新裝中混一天是一天,光屁股怎么了,只要不要說出來,大家心知肚明,不點破即可。
可同時,管理者有沒有去過寺廟,看到拜佛者那種發自內心的虔誠?
解決方案:與其低級洗腦,莫如坦誠。管理中也存在許多價值交換,管理者付出給員工坦誠,員工也會相應回報以坦誠,所謂人心相換。
坦誠的方法有多種,根據具體情況不同靈活表示即可。相反,如果不坦誠,存欺詐,最終結果是以詐對詐,兩敗俱傷。
應糾正之心相三:壓抑情商和靈活度,崇拜剛性制度
許多管理者感覺,只要有制度,就一切OK。錯了,核心是人。人不是機器,除了可以按部就班干工作外,人還有思想,感情,并且人的積極性不同,其工作效率不同。有的管理者高度崇拜制度,卻違背了人性的規律,最終損失慘重。
解決方案:強化人性和制度管理并行。強化人性的具體表現有許多,比如可以辦切合實際的報紙,刊物,活動,PARTY,等等,也可以組織沙龍,以休閑辦公的方式進行工作交流等等。
結束語
心相萬千。管理者的心相決定著管理風格和管理效益,也決定著管理的綜合評價。總之一句話,要以平常心進行管理,糾正一些不良的心相。制度要有,流程要有,過程控制要有,但平常心不可缺,這是基礎。
以上是筆者觀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