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管理之窺視稱謂
一、稱謂背后的企業行為淺析:1、總監:戲稱總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所以稱為總監,企業把區域或大區的所有事務均交由該職位來處理,此稱一般適用于合資、外資企業居多,其它企業也有部分。2、經理:戲稱經常修理別人或被別人修理,故稱經理,企業把區域大區的營銷事務,行銷事務交由該職位來處理,但不包括財權。此稱謂民營、私企使用頻率較多,其它企業也有一部分適用。3、首席:戲稱談不談先吃飯,總是坐在飯桌首席的位置上,故稱首席。企業把行銷事務交由該職位來操作,一般不包括財權。此稱主要是以在外國注冊,中國區域操作市場的企業所適用,也有部分合資企業適用。
二、下級對上級稱謂背后的意義:1、總監:某總,代表著已經不是小企業,小老板,老總管理的事務相對較多,財大氣粗。操作市場的施展空間相對較大,有更人多的決策權,能夠左右下屬的生死、榮、利。2、經理:負責某一方面的事務,權力有限,無決斷權,運籌帷幄于一方,實際操作市場的施展空間非常有限。3、首席:區域市場的掌舵人,非外資企業的美稱,至少是喝過洋墨水的說法。實際操作市場的施展空間更小,多淪為執行層面。4、老板:老板決定一切,可見外資企業的層級負責的特性,可以隨時炒每個下屬的魷魚,要求下屬服從一切,執行力較強。5、領導:領導就是上級,領導說了算,一切都聽領導的安排,實則為陽奉陰違居多,多為國企的稱謂,執行層相對較松散。
三、客戶(經銷商)對稱謂的理解:
經營品牌較多的經銷商曾與筆者笑談各企業的營銷稱謂,感嘆老外的老板稱謂,致使他們很敬仰上級,服從意識較強,下級只能執行。另外,老板是對效益負責的,要有利潤,要有銷量,沒有即行開除部分人員,不留情面。表現在工作效益極強。國企的領導稱謂,人員工作時間長,盤根錯節的關系較復雜,這樣的企業,營銷系統的人員,大家很團結,不管銷售能力如何,銷售業績如何,誰也動誰不得,大家都在混飯吃。表現在工作拖拉,服務意識不強。私營、民營、股份制的經理稱謂,工作效率相對較低,服務上更多是敷衍,或口頭承諾較多,真正落實的工作也不過如此,除非上升到營銷高層。多是英雄老板,平庸執行。
營銷稱謂的變化,代表著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層級權責的反映,企業營銷模式的對應。稱謂背后傳達的企業作事風格,產品的張力,品牌的特性,以及做市場的決勝力。在此整理以供營銷有志之士警醒,安于現狀之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