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6歲女富豪的誕生看企業家社會責任
一、財富積累是幾代人的心血,財富消耗往往是一代人的事情。現實中,企業的第二代接班人由于沒有受過磨練,大多不是積累財富,而是在有限的管理中將上輩子留給自己的財富消耗殆盡。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古訓“江山易打不易守”,史上各朝各代的更迭、沒落似乎都在闡明這個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秦始皇雄才大略,費盡心力統一六國,欲建立千秋萬代之贏家王朝,卻也不過短短十五年便毀于農民起義浪潮中;此后各朝代——無論強盛或衰敗,總也難免奪取他人政權易,固守自己政權難的厄運。登上權力寶座需要的不過是非凡勇氣與戰爭謀略——有時甚至是被逼至死路上的條件反射般的頑抗,但要在這個位置上坐得安穩、長久,就遠遠不是如此簡單的了——那是所有才智的大集合,非常人可為也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一直強勁地保守在將近兩位數的水平,社會財富的急劇增長,股市的持續攀高,催生了數以萬計的千萬甚至億萬富翁,財富積聚的速度是否遠遠高于其增長的速度并不是這里要特別討論的問題,這里關注的是,大量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與社會利益相對接。財富的集中再快,也有個過程,說白了,這是個積累的過程,在中國,這往往是由上一代甚至上幾代人的人打拼來完成的,先人積福子孫享,向來是中國的傳統;而接手大筆財富的第二代人,卻往往由于沒有受過應有的磨煉,卻難以守住這個血汗堆砌起來的龐大江山,不僅固步自封不再進取,反而在有限的管理中將偌大一筆財富消耗殆盡,重演現代版的江山改朝換代。
二、中國企業家的家庭觀念大于社會責任,形式主要在子承父業。至于基金管理,職業經理人接班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那里還很難兌現,大多是家族繼承。
中國慈善事業向來受著富豪缺位的拷問,個中原因已有諸多探究,但其中起著重要決定作用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中沉積下來的父業子承的深刻傳統。靠著自己一輩子的血汗打拼下來的基業,許多人根本沒有慮及將其拱手讓人或是從事社會公益,為自己和子孫積累資本才是心底里持續前進的動力。國外那種深切的得之于民,回饋于民的思想在中國企業家的骨子里幾乎是不存在的,也沒有人把這種用切實的對其也當成來之不易的財富換取社會短暫的贊頌當成是至高的榮耀或義務;然而從不顧及如果子孫不肖、揮霍成性、或者天生缺乏管理才能或許會將所有基業敗空,他們也樂意將這種同樣的來之不易瀟灑留下。社會責任與家庭觀念的比拼,在中國的企業家那里,從來就沒有占到絲毫的優勢。
三、不光是富不過三代,事業發展也難過三代。財富管理凸顯未來走勢社會進步。西方國家非常重視對接班人的風雨磨練,中國企業家值得學習和借鑒。
幾千年來對血脈倫理的推崇,使中國的許多企業不自覺地深刻打上家庭繼承的烙?。欢鴩猬F代尤其近幾十年日漸盛行的以立下遺囑以基金形式管理產業、或者讓職業經理人接班的良好管理模式在國內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蛟S,大部分人還沒有想通,為什么辛苦打拼下來的江山要交由完全不相關的一些人去管理。中國人的觀念,所謂繼承,是純粹的財產繼承;而外國的理念,則是越來越傾向于產業的繼承,事業的沿繼?;鸸芾淼男问侥軌蚴挂淮嘶驇状伺Φ慕Y晶能夠按照一直按照這種共同的價值理念以設立人指定的方式代代流傳,人雖不在,基業長存;而金錢輾轉于不同人之手,管理才能的差異,個人主觀影響至深,兜兜轉轉,最為常見的卻是富不過三代,接班人缺乏基本的應對困難的能力——即便在到了將近接班的年齡時刻意地予以培訓,這種先天的缺陷也常常成為其能力缺失的致使弱點;而西方國家從小就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具備事業接班人資格的人一般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經歷磨煉以確保其可以完成光榮的交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