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花VS金龍魚:油脂巨頭的對陣細節
食用油是人們生活必需的消費品,是提供人體熱能和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食用油的質量要求不斷提升。而糧油市場的逐步開放,更使食用油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市場前景廣闊。
2006年以來我國食用油進口需求呈現繼續增長態勢,平均增幅約為3-4%。其中棕櫚油進口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05年進口額為17億多美元,位居各種植物油進口的首位。而食用油的消費也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致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轉變將造就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小包裝油的行業成長,每年將有20%-25%的成長比率。我國油脂產業總體增長大約在5%-6%,小包裝油的增長幅度遠遠高于散油的平均增長。
從食用油市場來看,目前我國國產油增長緩慢,進口油增長迅速,精煉油消費增長很快,占據了75%城市食用油市場,其中有15%是小包裝食用油,并逐漸向農村市場滲透。隨著城鄉居民、特別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目前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消費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食用油成為市場主角。
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的多巨頭,出現了“金龍魚”、“魯花”等著名品牌,以及“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國內食用油市場占有率主要集中在這幾個主要的品牌企業,中國的食用油消費進入了品牌時代,品牌競爭十分激烈,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繼續下去。
1991年,嘉里集團以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開啟了中國食用油市場大門,之后一直作為小包裝食用油行業的領導者。1998年,憑借產品的差異化和強大的宣傳攻勢,魯花花生油摻進了山東人的倔強性格,橫空出世,迅速竄升為頗受消費者青睞的全國性品牌,給金龍魚造成了空前的壓力。
面對魯花的挑戰金龍魚時刻又以市場先行者的身份號令天下諸侯,盡可能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到底誰是食用油市場的第一品牌?從一開始,二者之間的“食油”爭奪戰就從未停歇過,而且時刻“如影隨形”。
魯花和金龍魚的恩怨江湖早在1998年初就開始,當時正值金龍魚和福臨門拼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在山東半島偏安一隅的魯花,從半路殺出,向金龍魚舉起了革命大旗,支撐這桿大旗的是魯花的“特香花生油”概念。因為國家標準的花生油只有三種級別:二級油、一級油和濃香。“魯花花生油”的革命彌補了中國食用油的缺憾。在大打革命牌的同時,魯花另一張保健牌順手也打了出來。在一些媒體的軟文廣告中,魯花宣稱花生油含有大量的鋅、鈣、磷、鐵和維生素A、B、E、K等多種微量元素,既是油又是保健品。
魯花出手凌厲,讓競爭對手防不勝防,很快地就捷報頻傳。在北京,花生油漸成時尚,以37.7%的高市場占有率首次排在了第一位,近51.4%的消費者都食用花生油;在金龍魚的大本營華南重鎮羊城廣州,魯花的銷售量2000年達到5萬噸,第二年,這個數字就翻一番。魯花旗開得勝,打了一場漂亮的概念爭奪戰。魯花的閃電戰術,蠶食了金龍魚和福臨門色拉油的大片領地。金龍魚再也坐不住了,隨即重點推介其專業花生油品牌胡姬花,無奈效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