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的成功策略
有這樣一些策略能幫助公司在校園招聘時脫穎而出,贏得優秀學子們的青睞:
策略一:組織校內招募細致入微
提前和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取得聯系,時間安排不要和校內其他大型活動及其他名企的招聘會撞車;要像重視公關活動一樣重視校內招募;招募用語要貼近學生的語言時尚;高層在招聘會上的亮相勝過招聘人員對公司的祥細介紹;出現在招聘會上的所有人員都要對于現場出現的各種情況心中有數,預先作好排演。
上市公司華工科技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招聘會取名當時風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提前進場的學生由迎賓員派發彩印的招聘資料和帶有公司標志的圓珠筆,講臺布置得猶如一個聚光燈照耀下的演播廳,幾位公司高管笑容可掬地圍坐在玻璃圓桌四周,令人驚奇的是在談話中幾人用過的紙杯上印有公司標志的那面始終朝向聽眾。議程依照大屏幕上變化的幻燈片次第展開,首先是10分鐘具有專業水平的公司介紹影片,過后有一位主持人輪流向高管們提出度身定制的問題,比如向一位“海歸”高管提問:“在座的同學中有不少準備以后到國外繼續深造,您在美國留學畢業獲得在貝爾的高薪工作后,為什么還選擇來這里二次創業?”高管的回答行云流水,入情入理,博得同學一陣掌聲。每當一位高管回答提問時,屏幕上即刻出現他的照片和姓名。主持人穿針引線地風趣發問、高管們友善得體地輕松回答,不動身色地把公司基本信息連同員工在企業的職業發展前景都展現給了聽眾。從在場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問看,老提前和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取得聯系,時間安排不要和校內其他大型活動及其他名企的招聘會撞車;要像重視公關活動一樣重視校內招募;招募用語要貼近學生的語言時尚;高層在招聘會上的亮相勝過招聘人員對公司的詳細介紹;出現在招聘會上的所有人員都要對于現場出現的各種總們這次在校園里促銷雇主品牌的效果一點兒不比他們在投資家面前成功“路演”差。
策略二:接待學生訪問精心策劃
現在高校的教學科研與業界的聯系與日俱增,教授們也嘗試利用自己的關系把課堂延伸進企業。企業應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成本低、效率高的形象促銷機會,可以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如環境、設施、產品、員工及組織文化等千方百計地對學生們的知覺施加影響。在這個與學生近距離互動的場合,企業人員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到申請人接受組織提供的工作崗位的意愿,個人風度是否優雅,知識是否豐富,辦事作風是否干練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申請大學生對組織的感受和評價。
瑞士圣加倫大學的經濟與管理學科在歐洲德語國家享有很高聲望。主講人力資源管理的希爾伯教授在講授結束前,專門留出時間帶領學生驅車前往日內瓦周邊的雀巢總部、寶潔的歐洲與中東運營中心以及惠普的歐洲運營中心。師生們所到之處都得到禮貌的接待,在雀巢總部還享用了精美的員工午餐。寶潔的介紹顯得別出心裁,一位圣加倫大學的畢業生、現任銷售經理與他的上級插科打諢地出現在中間空場,幾句滑稽俏皮的脫口秀使得正襟危坐的學生頓時輕松下來,他揮灑自如地演繹自己在公司里的營銷業績,聽得師弟妹們心向往之,躍躍欲試。不久大家的心愿有了滿足的機會,銷售經理指著大家正在品嘗的品客薯片(在此之前元人知曉它也是寶潔的產品),出了一道真實的營銷案例題:“怎樣把它打入當時并無此類商品的東歐市場?”同學們七嘴八舌道出各自的妙招,銷售經理表示了肯定之后推出早已在一旁準備好的電視機,展示當年他們在做了認真的市場調查基礎上,設計完成并在當地電視臺播出的與歐美風格迥異的品客薯片廣告,還佐以扎實的銷售業績數據,令學生們贊嘆不已。在結束訪問返校途中,教授對學生們進行了求職意愿調查,果然,寶潔不出意料地遙遙領先。當問及原因時,學生們表示對其在接待活動中展現出在歐洲企業中難得一見的文化很著迷,例如輕松、平等、創意、激情等等,同學們的第一印象是否全面暫且不論,但寶潔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卻是確定無疑的。
策略三:提供實習工作放眼長遠
在歐美,企業招收大學生從事實習工作是與招募人員充實全職崗位并行不悖的招聘政策,通常企業向從事實習工作的學生提供約為正式工1/3左右的薪水。當前在國內,企業一邊吝嗇于向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另一邊在招聘時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實踐經驗,顯然這是一個悖論。
聯合利華在國內多家知名大學啟動了面向大學三年級本科生和二年級研究生的暑期夏令營學生招聘行動,以此為來年的正式招聘做準備。為什么要提前一年進行?公司的招聘主管介紹說,希望通過暑期的夏令營之后,營員能夠對公司有初步的了解,而公司也從中挑選自己需要的人。在新的學期,邀請他們到企業來實習,讓他們盡可能地了解企業的文化理念,從而雙向了解。若雙方合意,畢業時將可簽約,最終尋找到公司需要的管理培訓生。
制藥巨頭輝瑞的研發部門推出的大學生實習項目分為短期(12-14周),中期(44個月)以及長期(6個月-1年)三種類型,工作性質從參加成果既定的項目工作到在專家指導下開展獨立的探索性研究。在整個過程中公司會對他們的學術特長與個性能力進行系統的考察。
以上這些策略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在繁多的校園招聘中贏得優秀學子的青睞,而且有助于企業在職業市場上塑造雇主品牌,贏得公眾美譽,畢竟進入公司的學生是極少數,其他學生未來可能成為公司的員工、合作伙伴或者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