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左手守,右手攻
成功的一個同義詞就是征服困難。但困難的同義詞卻并一定是成功,也許是新的爆發,也可能是沉淪的開始。
時下的摩托羅拉就走到了這樣的一個關口:身陷困境,四面楚歌。那他會走向爆發,還是選擇沉淪?
巨人跌倒
7月19日,摩托羅拉公布了2007年第二季度財報,意料之中的是,財報“哀鴻遍野”:作為公司的頂梁柱,手機所在的移動終端事業部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了40%,運營虧損2.64億美元。受此牽連,公司本季度的持續性業務虧損合每股0.02美元。
實際上,摩托羅拉的困境從年初就開始顯現。
4月18日公布的財報披露:第一季度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5%,運營虧損為2.31億美元,而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7.01億美元。受此沖擊,公司第一季度的持續性業務虧損合每股0.09美元。
目前,公司管理層對本年度的贏利信心已由第一季度財報的“預計全年能夠保持整體盈利以及正運營現金流。”,轉向第二季度財報的“整年度將無法實現盈利。”樂觀開始被悲觀取代。
“摩托羅拉的虧損還是在手機部門。這兩年公司在手機方面的策略不太明確和系統,產品線不全。相對于諾基亞而言,摩托羅拉的中高低端的產品都不是很有名。其次,由于V3手機賣的實在太好,以至于公司太依賴于V3了,除了V3以外,公司未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相應新品。”BDA中國高級分析師楊宇欣對《環球財經》記者如是分析。
與IBM、惠普、聯想等大公司遇到虧損時的慣性反應一樣,今年初,摩托羅拉就宣布裁員3500人,5月底,公司追加裁員4000人至7500人,占全球6.6萬員工總數的11%。
裁員可能會使跌倒的巨人重新站起來,但要使站起來的巨人跑動起來,簡單的裁員和成本控制可能是不夠的,畢竟公司外部的手機行業市場生態正悄然發生重大改變。
IBM綜合癥
今天摩托羅拉遭遇的困境與90年代初的IBM極為相似。
90年代初,由于對PC市場的反應不如戴爾、惠普靈敏,產品更新速度慢,IBM逐漸由80年代的PC霸主寶座走向了虧損。
更糟的是,行業游戲規則的改變正隨時敲打著IBM脆弱的神經。自1981年由IBM推出第一臺PC后,硬件一直是PC產業鏈的利潤和技術重點,硬件帶動行業發展。然而,伴隨硬件技術的成熟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90年代初,軟件與服務開始取代硬件成為了產業鏈的領航者,曾經屈居IBM旗下的微軟和英特爾構建的Wintel平臺統治了產業鏈,確立了軟件與服務業在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行業發展模式開始由之前的硬件帶動軟件向硬件圍繞軟件轉改變。
后來成為IBM主刀大夫的郭士納在《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一書中透露,當時的IBM人仍未走出“站在硬件的視角看硬件”的思維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