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斯萊斯與賓利:往日傳奇能否再續
2004年2月14日,北京春天的午后溫暖和煦,孟先生被賓利北京經銷商邀請到展廳欣賞一款首次在國內亮相的新款轎跑車歐陸GT——Continental Grand Turismo。Continental是賓利跑車系列的代名詞,GT則是華貴巡游的縮寫。
經銷商介紹說:“這款車是賓利最新的車型,中國和歐洲、美國同步上市。”孟先生接過精美的宣傳畫冊,左手無名指上碩大鉆戒折射出的光芒晃得經銷商眼前一花——中間足有4克拉的一顆整鉆,周圍是一圈加起來超過10克拉的小鉆——市價至少260萬元人民幣,經銷商在腦海里習慣性地作出估價。僅僅是習慣而已,因為這根本不重要,購買這個品牌的買主都是富豪中的富豪,他們在乎的不是價格,而是車子帶來的身份標志。
孟先生這幾年投資餐飲和制藥業,收益頗豐,比較了各類高檔汽車后,他決定選擇勞斯萊斯或者賓利,因為源自勞斯萊斯公司的這兩個品牌擁有一個共同特點:有溫文爾雅的王者之風,而無凜然的霸氣。
英倫傳奇
1903年,出身貧苦但對機械和技術有著強烈興趣的萊斯生產出第一輛萊斯汽車,隨后他就將車子拆掉,因為他認為自己能造出更好的車。這就是萊斯的風格。
同樣追求完美的,還有出身貴族,喜歡冒險的勞斯。勞斯酷愛賽車和飛行,他是第一個飛行超過半英里的英國人,也是第一個掌握往返飛行技術的人。另類的勞斯選擇了被上流社會不齒的商業,在倫敦代理外國的汽車。但這些車質量一般,不符合勞斯的品位。他渴望找到一個能提供高質量英國車的生意伙伴,于是勞斯和萊斯走到了一起。
合作后,萊斯負責汽車研制,勞斯負責汽車銷售。1907年,第一輛銀鬼(Silver Ghost)現身,銀色車身、鍍銀配件和雍容華貴的王者風范使其成為近百年來獨一無二的傳奇,它今天的價值是500萬英鎊。1911年,飛天女神像設計出來,開始佇立在勞斯萊斯車頭御風而行,成為勞斯萊斯的標志。
勞斯萊斯汽車的理念與其他品牌迥然不同,例如,為讓乘者以最優雅的姿勢下車,勞斯萊斯的車門是向后打開的。此類細節使它被當時的新聞界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
其后不久,在英國舉行的Manx汽車大賽上,勞斯親自駕駛20馬力的新款車參賽,并以快于第二名27分鐘的成績奪得冠軍。英國女王親自頒發獎杯,并宣布今后除重要節日和慶典時乘坐瑰麗馬車外,平時改乘勞斯萊斯出行。而伊麗莎白二世自1952年登基以來,坐駕也一直是勞斯萊斯。
1919年在英國克里科伍造出賓利汽車的華爾德·奧云·賓利與法拉利很相似,他一直致力于汽車設計和賽車運動。1924年,賓利贏得了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并于1927~1930年間連續4次奪冠,在1929年史無前例地囊括了前四名。與法拉力不同的是,賓利更愿意把速度和動力以最優雅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勞斯萊斯于1931年并購了本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賓利,并在1946年將兩個品牌的總部和生產地一同遷至克魯。
至此,穩重的勞斯萊斯和年輕的賓利合為一體,成為帶有貴族氣質的豪華房車的代表。
轉手德國
英國一向崇尚貴族文化,任何商品只要打上皇室印記,就會被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征,至于價錢,倒在其次了。勞斯萊斯和賓利統共沒有幾輛,卻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最貴族的品牌。
可惜英國人不會經營,盡管車內配置精雕細琢得令人嘆為觀止,但制造材料和動力系統卻沒能緊隨時代步伐。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幾十年少有變化的勞斯萊斯車型在全球出現滯銷,導致企業虧損。當管理層意識到這個問題時,早已無力回天,只能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1997年,勞斯萊斯的資本方維克斯集團 (Vickers)宣布出讓勞斯萊斯。第二年4月,維克斯正式接受寶馬5.75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此時,覬覦良久的大眾宣布將以更高的價格收購勞斯萊斯,隨后報出7.95億美元,還許諾將勞斯萊斯留在英國,并保留其傳統的英國式管理模式。為了讓維克斯死心塌地把寶馬踢開,大眾還宣布以2億美元收購維克斯的科斯沃斯發動機。于是大眾擁有了勞斯萊斯公司旗下的兩個品牌:勞斯萊斯與賓利。
但是,勞斯萊斯汽車使用的一直是寶馬發動機。為了得到勞斯萊斯,1998年7月,寶馬宣布停止給勞斯萊斯供應發動機,同時,很早就被寶馬控制的勞斯萊斯的PLC飛機發動機公司宣布不同意大眾使用勞斯萊斯的品牌名稱。而按照勞斯萊斯一貫的作風,誰能控制發動機,便可以擁有勞斯萊斯的品牌。
最終,大眾、寶馬、勞斯萊斯和維克斯通過談判解決了爭端:寶馬以680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勞斯萊斯的名稱和標志使用權,但必須等到大眾使用該名稱至2002年12月31日。
在寶馬等待的這幾年里,為了給自己的賓利更大限度地掃清市場障礙,大眾幾乎讓勞斯萊斯在款型、生產和工藝上都止步不前。無奈的寶馬從1998年7月開始了“勞斯萊斯項目”——邁巴赫可以做成超大號的奔馳,但易主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勞斯萊斯絕對不能是輛超級寶馬,這對于勞斯萊斯現任CEO托尼·高特及其團隊早已是一條鐵律。
英國人托尼·高特在英國克魯老廠工作了18年,但現在卻不得不搬到英國南部的古德伍德,因為寶馬得到的僅僅是勞斯萊斯那塊套在一起的雙R商標,以及后來與大眾協議才又得到的水箱罩和飛天女神雕像,除此以外是一張白紙。
盡管托尼反復強調這樣反而會因為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可以徹底重新來過,但如果勞斯爵士和萊斯工程師在天堂看到自己親手創建的“車中之王”居然搬離了擁有世界上最精湛的工人的車間,不知會做何感想?
勞斯萊斯的老客戶并沒有托尼那么樂觀。不是誰都能制造出勞斯萊斯,而生產勞斯萊斯的工人都留在了克魯。勞斯萊斯的魅力就在于其精湛的手工打造技巧,據說世界上只有幾個人有資格打造勞斯萊斯經典的水箱罩和飛天女神雕像。
血統之爭
賓利雖然一直“附庸”在勞斯萊斯的貴族裙帶之下,但絲毫沒有影響賓利小子常常以“皇室運動員”的氣質贏得貴族和商界領袖的青睞。不過,與勞斯萊斯合并后,為了顯得更為紳士,賓利沒再參加過賽車運動,直到2003年大眾讓賓利在賽場卷土重來,并重新奪回霸主地位。
賓利的經銷商也從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和勞斯萊斯分道揚鑣,他們習慣向客人解釋說,賓利仍在原廠房用原工人生產,仍保持著最原汁原味的高品質。當客人很自然地問起勞斯萊斯時(現在的銷售人員大部分是2002年前銷售勞斯萊斯的人員),雖然大眾為擴大賓利的市場,一接手就造出個“最便宜的賓利”(在歐洲和中國市場分別定價15.9萬歐元、288萬人民幣)、速度最快的轎跑車(最高時速318公里、百公里加速耗時5秒)歐陸GT,但他們往往還會念念不忘地只說一句話:“寶馬只買走了商標,除此之外都留在了賓利。”
的確,當2003年1月1日寶馬掌管勞斯萊斯后推出第一款幽靈時,勞斯萊斯的血統就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勞斯萊斯搬到古德伍德后新建了綠色工廠,裝配車間上方是3萬平方米的歐洲最大的綠化天花板,外墻采用木制結構,參觀者可以透過完全透明的正面玻璃觀看勞斯萊斯手工生產的全過程。這里每天生產5輛勞斯萊斯,車架和零部件從德國寶馬公司運來,在此進行組裝。
寶馬利用Z8技術給幽靈打造了一副全鋁立體框架車身,不但使車身重量很輕,而且抗扭曲剛性極強。幽靈還是寶馬集團第一款完全采用空氣懸掛的車型,該系統帶有自動車身水平控制,在不同承載下保持恒定的車身高度和水平狀態。它還能把車身升高2.5厘米,提高通過障礙的性能。
多年來,勞斯萊斯比別的車表現出的更高價值在于它講究到極致的選材用料和手工制作,時間長了反而有可能忽略了作為車子最本質的東西:它首先是一輛最好的車而不是工藝品。但是有人不免要憂慮,過于追求車子的本質而忽略了藝術氣質,勞斯萊斯還是勞斯萊斯嗎?
被大眾接收后,賓利推出的第一款歐陸GT已成為最快的轎跑車。世界上大概沒有哪輛車能像歐陸GT那樣優雅地釋放出560匹馬力的強大力量了。
幾經易手之后塵埃漸定,當年的皇室標志已經遠離了英倫:勞斯萊斯歸于寶馬,賓利歸于大眾。這對父子老爺車在不同的發展軌跡上還能續寫往日的傳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