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建議關注醫保 醫改辦稱方案吸納建議145條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本報訊 北京醫改大會后,市醫改辦公布醫改方案的民意征集情況:990條民間建議中,有369條關注醫療保障的水平和公平;其他修改意見和建議則集中于公立醫院改革定位等方面。
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稱,145條民間建議被官方吸納,并針對性地對醫改方案做出16處修改,形成了最終版醫改方案。
4月22日起,《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掛網一周征集民意。至昨日,民間建議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公開。對此,韓曉芳解釋說,醫改民意的征集工作,由市政府人民意見征集辦來負責完成。“公眾把意見在線發至電子郵箱,或以電話、書信方式提交”,再由征集辦整理,提供給醫改辦以及市政府相關部門。
韓曉芳認為,此次市醫改辦已毫無保留地公布了民意情況,其中反對意見19條,包括反對實施“按病種付費”、反對推行社區收治制各4條,反對社區實行24小時急診3條,反對設立市醫院管理機構(或反對設在市衛生局)等意見,各1-2條。
修改1
“小病不出社區”刪除
●群眾意見:大病、小病難界定。
●方案修改:將“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返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格局,修改為“分級就診、雙向轉診、康復在社區”。
●解讀: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認為,什么病只能在社區看,什么病應該去大醫院,這些很難明確的東西,不可能強制施行。未來北京醫改將構建大醫院與社區之間暢通“轉診通道”,之前以行政命令強制專家對口支援社區的做法,將被“按需服務,多勞多得”的醫療服務績效考核模式、醫生多點執業等多種渠道取代。
修改2
“一小”門診納入醫保
●群眾意見:孩子門診費用高,但遲遲不能納入“醫保”;另外,在各級各類醫院看門診全部自費,也導致更多家長帶患兒涌向大醫院。
●方案修改:增加“將學生、學齡前兒童和無業居民人員門診費用納入醫保范圍”。
●解讀: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介紹,經測算,這項政策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約3億元。市人社局副巡視員張大發介紹,北京將出臺“一小”門診具體報銷標準。隨著城鎮居民醫保體系的整合,“一小”、“一老”和新農合的門診、住院報銷水平,都將有所提高,并趨于一致。
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稱,145條民間建議被官方吸納,并針對性地對醫改方案做出16處修改,形成了最終版醫改方案。
4月22日起,《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掛網一周征集民意。至昨日,民間建議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公開。對此,韓曉芳解釋說,醫改民意的征集工作,由市政府人民意見征集辦來負責完成。“公眾把意見在線發至電子郵箱,或以電話、書信方式提交”,再由征集辦整理,提供給醫改辦以及市政府相關部門。
韓曉芳認為,此次市醫改辦已毫無保留地公布了民意情況,其中反對意見19條,包括反對實施“按病種付費”、反對推行社區收治制各4條,反對社區實行24小時急診3條,反對設立市醫院管理機構(或反對設在市衛生局)等意見,各1-2條。
修改1
“小病不出社區”刪除
●群眾意見:大病、小病難界定。
●方案修改:將“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返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格局,修改為“分級就診、雙向轉診、康復在社區”。
●解讀: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認為,什么病只能在社區看,什么病應該去大醫院,這些很難明確的東西,不可能強制施行。未來北京醫改將構建大醫院與社區之間暢通“轉診通道”,之前以行政命令強制專家對口支援社區的做法,將被“按需服務,多勞多得”的醫療服務績效考核模式、醫生多點執業等多種渠道取代。
修改2
“一小”門診納入醫保
●群眾意見:孩子門診費用高,但遲遲不能納入“醫保”;另外,在各級各類醫院看門診全部自費,也導致更多家長帶患兒涌向大醫院。
●方案修改:增加“將學生、學齡前兒童和無業居民人員門診費用納入醫保范圍”。
●解讀: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介紹,經測算,這項政策每年可減輕群眾負擔約3億元。市人社局副巡視員張大發介紹,北京將出臺“一小”門診具體報銷標準。隨著城鎮居民醫保體系的整合,“一小”、“一老”和新農合的門診、住院報銷水平,都將有所提高,并趨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