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中國營銷傳播網
杜建剛
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的制造業和外向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已習慣于代工,習慣于外向型經濟,缺少自主創新的產品、品牌,缺乏服務國內市場的營銷隊伍和渠道。一些依賴國外訂單生存的中小企業減停產,甚至倒閉。
面對經濟危機,這些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保證現金流
由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勢必影響現金流動。目前,企業已經普遍感受到現金流對運營的壓力。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企業倒閉的根本原因就是現金流斷裂。反過來說,即使是資不抵債,只要有現金流量,企業一樣可以生存。
首先,中小企業要抓好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緊密銜接,密切監視產品和原材料的價格走勢,嚴格控制企業回款情況;還要積極進行庫存盤查,適度提高資產流動性,以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其次,要保證現金牛(一般處于成熟期的產品多為現金牛產品)業務的正常運營。
第三,就是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成本,減少現金支出。一方面要保證現金流,另一方面,企業也不能只盯住現金流,還要考慮從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上控制成本。企業可以從兩個層面考慮。首先是壓縮成本,如提高生產與工作效率(生產材料定額發放、提高材料利用率、減少邊角廢料、加強庫存管理等措施)、裁員減薪、壓縮采購成本、開發價格較低的替代原材料。其次是搬到成本較低的地區。當然這是在配套產業盡量完善的前提下。
壓縮或者砍掉盈利能力較低的業務
經濟危機時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存。因此企業需要調整業務結構,壓縮或者砍掉盈利能力較低的業務,以將資源集中在現金牛業務上。尤其是瘦狗業務(一般處于導入期的產品為瘦狗產品),未來發展還不明朗,同時又需要不斷地投入資源。有的行業可能處于危機的重災區,或者本身具有缺陷,即使能夠渡過危機,也不會有大的發展,還不如趁早撤離。企業應將眼光放長遠一些,不能死盯著一點不放。對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大的行業的業務應收縮甚至關閉。在經濟危機時期應仔細審計業務架構,通過進行業務重組,以提高其優質資產的比例,以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但是如果企業業務單一,既不能實現差異化,降低成本的空間也不大,而且又處在重災區的話,那就只能轉型或關門了。
強化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一般都生存在次主流和非主流市場,在大企業的縫隙中生存。隨著經濟形勢惡化,市場萎縮,機會減少,如果再受到大企業的擠壓,生存希望就會更加渺茫。所以,在經濟危機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大批的中小企業。這和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時的行業洗牌是一個道理。要想不倒下,中小企業必須有其特有的競爭優勢。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企業應分析在自身所處的產業鏈中是否能在一個到兩個環節具有競爭優勢。也就是說,我不要要在所有的環節上都要超過競爭對手,我只需要在一到兩個環節超過競爭對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競爭優勢。
建立戰略聯盟
一個巴掌拍不響,十雙筷子抱成團!對中小企業而言,因為自身缺乏規模、能力及資源,所以構建企業戰略聯盟對獲得規模經濟至關重要。這個聯盟可以是采購聯盟、銷售聯盟,也可以是產品線互補或者能力互補的業務和資源聯盟。如果大家能成為一個默契的整體,資源共享,風險均攤、相互配合,這樣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應對經濟危機。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應該將"危機"兩個字理解成威脅和機會。想辦法怎么把“危”去掉,讓機會顯現出來。危機有時候也可能是機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必須密切關注整體經濟形勢,理解宏觀環境、行業環境的變化對企業自身的影響。
“不謀全局者,不足某一隅!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