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09年農民工就業路在何方?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互聯網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農民工就業形勢變得空前嚴峻。其中一個標志是,許多農民工去年底提早返鄉后,連春節都不過,提前返回工作崗位,或者提前出來尋找新的工作。廣東省的情況頗能說明這一點。作為農民工流入地大省,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所統計的數據是,從1月26日至30日(大年初一至初五),將近170萬外省農民工進入廣東。與正常年份的2007年相比(2008年受災害性天氣影響不具可比性),上升3.8%。據調查,這部分人中的90%是返回原崗位的農民工,完全沒有明確去向的尚屬少數。盡管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具威脅性,但是有關部門完全不敢掉以輕心。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預測,隨后將有大批農民工接踵而至,無明確就業目標的農民工將達到200萬人。
大過年的便已出門上路,千里迢迢奔一份工作,身處其中者,大都很難說清楚,這樣算是幸福還是不幸福。有一點卻越來越清楚,世界日益鏈接成網,也日益禍福難料。遙遠的大洋彼岸,華爾街的決策者犯錯誤,中國的農民工就飯碗不保。這說明,不僅金融世界是全球化的,“工作世界”也是全球化的。“看不見的手”在全球范圍內,對工作崗位的分配予取予奪,其力量的確十分驚人。
但這絕不是說,農民工就業困難完全是宏觀結構惹的禍,因而我們無能為力。實際上,宏觀因素(全球化)是通過中觀因素(政府的管理)以及微觀因素(個人的行為策略)而共同起作用的。三者之間互相反射、互相滲透,既有可能層層惡化,也有可能環環抵消。因此,需要對影響農民工就業問題的各種結構因素做更多的分析,也需要對多年來各級政府相應的政策努力做更多的總結,以期共同努力,闖過難關 影響農民工就業的首要因素當然是宏觀經濟。中國農民工的數量龐大,一旦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作崗位劇減,矛盾將十分尖銳。一般估計,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將有2000萬農民工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被擠出來的人數之多,令世界都為之咋舌。毋庸贅言,怎樣才能有足夠的崗位滿足如此龐大的求職者群體,是對宏觀經濟決策的巨大挑戰。
總體上就業崗位不足,這是從數量角度上說的。而從工作崗位的“質量”角度來說,情況更復雜。這主要是指存在結構性缺工現象,也就是有人沒工做、有工沒人做這樣兩種情況同時并存。換言之,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等因素,大量的農民工勞動技能偏低,這是影響農民工就業狀況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影響農民工就業的第三個重要因素,是農民工群體的代際變遷以及工作心態的變化。農民工的主力群體,已經是從十七八歲到30歲年齡區間的所謂“第二代農民工”了。與上一代相比,第二代的求職心態有幾項顯著的變化。首先,到城里打工,賺錢回農村養家的動機明顯減弱。在他們身上,已經明顯可以看到一種情感、心理與生活方式的都市認同過程。它意味著,農村不是退路。也意味著,這一代人必須依賴于城鎮的工作和生活,那種將農村作為“蓄水池”的政策概念完全過時。其次,這一代人更看重工作崗位的“外溢”效果,即技能學習機會、福利條件,以及融入環境的可能性等等。再次,他們當中相當多的人,注重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很看重個人自由。相比而言,他們對工作的踏實程度和對企業的忠誠度要低一些,會在大企業和小企業之間不斷搖擺,并在不同的城市中更頻繁地流動。
如果我們相信,農民工群體本身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年輕的農民工蘊含了強烈的上進愿望與上進的潛力,那么,政府的政策要超越舉辦招聘會這一類思路。最應當做的事情,是以最大的力度,投資于農民工的培訓。作為短期的應急措施,政府應當直接把培訓作為福利,以為暫時失業者提供學習機會換取他們的穩定。長期來看,應考慮通過政策引導,廣開社會資源,用于職業與技能培訓。與經濟繁榮時期那些一擲千金的企業高管培訓相比較,政府發展廣泛的技術工人培訓,將其本身做成一個大產業,這在道義上終究更在理,在經濟上長遠更有利。
農民工的問題不僅是農民工本身的問題,也是一項涉及數億人的民生問題,更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和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好返城農民工就業和安置問題,對各級政府的執政智慧是一次檢驗。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增公益性就業崗位,要盡量多使用農民工;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各地政府要加強對已經就業的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積極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恪守誠信和道德,鼓勵企業盡可能不解雇或少解雇農民工。絕對要防止個別企業利用農民工就業難的時機,惡意解雇,損害農民工的利益。
如何全方位來解決農民工的問題也是新華網友關心的問題。網友“魯滌”建議,政府拿出少部分救市資金,科學規劃,兼顧國家、地方和個人利益,強化管理,在荒坡地、山區、鹽堿地和沙漠地等大興造林,這樣既可以造福千秋萬代,又可以吸收大批農民工的就業,增加林業收入。網友“百姓幸福”呼吁在全國各鄉鎮建設高科技農副產品深加工研發基地,不僅可以拉動農村的經濟發展,還可以給成千上萬的農民工提供不用出門就業的機會。“渝三農” 網友建議加大對養殖專業戶的資金投入,重點幫扶提高一批養殖專業戶。當前,我國的北方主要產麥區遭受嚴重干旱,氣象部門預報干旱還將持續到今年4月份。在山東打工的“朱有祥”網友建議 “給那些返城就業困難的回鄉農民工適當給予優惠政策,調動這部分農民投入艱巨的抗旱工作,實現抗旱和返鄉農民就業的雙豐收。”。網友“郭慧”在其博文中寫到,今年年初的大旱暴露出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老化失修,隱患嚴重,建設滯后。今年,中央政府把興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農村重要工作,全國將掀起興修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高潮。抗大旱需要農民工,興修農村水利需要農民工,深化農村改革也特別需要農民工。在深化農村改革中,挖掘農業服務業、農產品服務業、居民生活服務業的就業潛力,在推動傳統農業升級換代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