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大力發展風電業——今年有望帶來200億收入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盛夏七月,甘肅酒泉市委書記李建華向參加“2010中國(酒泉)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的中外賓客,通報了一組驕人的數據:去年8月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在酒泉為國家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奠基后,當年新增風電裝機169萬千瓦,年底累計完成220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64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風電裝機170萬千瓦,光電裝機43兆瓦,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完成90億元。到今年9月底,可完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516萬千瓦裝機任務,10月上旬750千伏超高壓雙回路輸變電工程建成運行,風電裝備制造銷售收入今年可實現200億元。
“在甘肅省委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戰略時,我們的風電裝機是11萬千瓦,2009年,風電裝機當年就發展到了220萬千瓦,正是這220萬千瓦奠定了今年我們完成516萬千瓦的基礎。”李建華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在去年上半年以前,我們的裝備制造,尤其是風電裝備制造還是零,但從8月份開始到年底,短短5個月時間,我們就把裝備制造做到了64個億,相當于甘肅全省裝備制造總量的80%,直接帶動了風電和裝備制造兩個產業。”
李建華認為,“風電帶動了酒泉整體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國土面積的42%。酒泉綠洲是傳統的灌溉農業區,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種、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6大農業特色產業,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種子繁育基地和最具優勢的對外瓜菜制種、花卉制種基地之一。而廣袤平坦的戈壁荒漠蘊藏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風能資源總儲量1.5億千瓦,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資源理論儲量20億千瓦以上。
“酒泉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并正式啟動建設后,我們堅持以風電促網架建設、以風電促調峰電源建設,以風電促裝備制造的發展思路,整體推進風電、光電、調峰電源、電網建設、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處理'6+2’新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新能源產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被甘肅省委、省政府稱為'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跡’。”酒泉市市長康軍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酒泉市乘“風”而上,借“光”發展,吸引了國內大批的投資者和國際新能源行業的目光。位于肅州區的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作為國家風電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29家,其中上市公司13家,中央大型企業8家。2009年,能源工業及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175.3億元;風電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64億元,風電及裝備制造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6.4億元,同比增長6.6倍。今年,風電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可達到200億元,風電及裝備制造企業可實現工業增加值80億元。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以酒泉、嘉峪關為中心的風電,以敦煌為重點的太陽能發電示范基地,力爭到2020年建成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以上太陽能發電基地,更加堅定了投資者對酒泉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信心。在7月初開幕的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和中國(酒泉)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上,總額超過900億元的88個項目在酒泉落地,其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項目簽約金額達到近750億元。
7月6日,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與酒泉肅州區政府在“蘭洽會”簽約,投資9800萬元建設50兆瓦太陽能電池封裝生產線,7月7日就在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奠基并開工建設,創下了“蘭洽會”簽約項目開工建設最快的記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峰說,到年底,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將形成年產100臺1.5—3兆瓦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和50—10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以上。
酒泉市市長康軍高興地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酒泉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09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1.05億元,同比增長14.7%,財政收入突破45.01億元,增長1.07倍,實現當年翻番,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總量居全省第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16億元,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83億元,增長2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4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410元,分別增長10.2%和11.2%。綜合經濟實力躍居甘肅全省前列。
“在甘肅省委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戰略時,我們的風電裝機是11萬千瓦,2009年,風電裝機當年就發展到了220萬千瓦,正是這220萬千瓦奠定了今年我們完成516萬千瓦的基礎。”李建華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在去年上半年以前,我們的裝備制造,尤其是風電裝備制造還是零,但從8月份開始到年底,短短5個月時間,我們就把裝備制造做到了64個億,相當于甘肅全省裝備制造總量的80%,直接帶動了風電和裝備制造兩個產業。”
李建華認為,“風電帶動了酒泉整體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總面積19.2萬平方公里,占甘肅省國土面積的42%。酒泉綠洲是傳統的灌溉農業區,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種、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6大農業特色產業,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種子繁育基地和最具優勢的對外瓜菜制種、花卉制種基地之一。而廣袤平坦的戈壁荒漠蘊藏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風能資源總儲量1.5億千瓦,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資源理論儲量20億千瓦以上。
“酒泉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并正式啟動建設后,我們堅持以風電促網架建設、以風電促調峰電源建設,以風電促裝備制造的發展思路,整體推進風電、光電、調峰電源、電網建設、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處理'6+2’新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新能源產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被甘肅省委、省政府稱為'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跡’。”酒泉市市長康軍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酒泉市乘“風”而上,借“光”發展,吸引了國內大批的投資者和國際新能源行業的目光。位于肅州區的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作為國家風電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已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29家,其中上市公司13家,中央大型企業8家。2009年,能源工業及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175.3億元;風電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64億元,風電及裝備制造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6.4億元,同比增長6.6倍。今年,風電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可達到200億元,風電及裝備制造企業可實現工業增加值80億元。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以酒泉、嘉峪關為中心的風電,以敦煌為重點的太陽能發電示范基地,力爭到2020年建成千萬千瓦級以上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以上太陽能發電基地,更加堅定了投資者對酒泉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信心。在7月初開幕的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和中國(酒泉)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上,總額超過900億元的88個項目在酒泉落地,其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項目簽約金額達到近750億元。
7月6日,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與酒泉肅州區政府在“蘭洽會”簽約,投資9800萬元建設50兆瓦太陽能電池封裝生產線,7月7日就在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奠基并開工建設,創下了“蘭洽會”簽約項目開工建設最快的記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峰說,到年底,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將形成年產100臺1.5—3兆瓦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和50—100兆瓦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以上。
酒泉市市長康軍高興地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酒泉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09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1.05億元,同比增長14.7%,財政收入突破45.01億元,增長1.07倍,實現當年翻番,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總量居全省第二。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16億元,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83億元,增長2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4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410元,分別增長10.2%和11.2%。綜合經濟實力躍居甘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