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天平仍偏向國有車企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汽車就是一個沙發加四個輪子”,在進軍汽車行業之初,這是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經常講的一句話,但現在的李書福已經嘗到了民營企業做汽車的艱辛,再難有創業之初的豪情了。
“民營汽車企業前面總有一個玻璃門存在。”汽車專家賈新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汽車產業政策來看,民營汽車似乎享受到了和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但實際上依然存在著許多潛在的東西是其無法逾越的。
難以消除的不對等
賈新光認為,民營汽車和國有汽車并不在一個對等的環境下競爭。這種不對等最普遍的是表現在銀行融資上,而且在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背景下,民營汽車不僅無法參與重組并購,而且在面向未來的新能源發展等方面也一再處于被動。
在我國融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往往是救急的第一選擇。但是,這條路民營企業顯然走不通。李書福曾說過,吉利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初,銀行都不看好其前景而拒絕貸款。
相反,奇瑞和華晨等國有的自主品牌,卻能從銀行得到源源不斷的扶持。僅僅在“十一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就對奇瑞公司提供58億元硬貸款和54億元軟貸款,累計向奇瑞承諾貸款112億元。而近日,國家開發銀行與華晨汽車簽署了高達10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協議,首批10億元已經于9月13日完成發售。
2006年8月和12月,國家發改委曾先后兩次發布政策,強調了國資必須在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里占據主導地位。
去年公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實施全國范圍重組,鼓勵北汽、廣汽、奇瑞、重汽實施區域重組,最終形成“四大四小”的產業格局。這是振興規劃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我們可以看到,在產業政策層面,民營汽車企業已經被徹底拋棄,處于被并購的地位。
在事關行業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民營企業同樣被行業主管部門所冷落。8月份,國資委主導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被稱為電動車國家隊,民營企業自然榜上無名。而2009年中汽協牽頭成立的“Top10電動汽車聯盟”,同樣也沒有民營企業的身影。
自主的重要力量
賈新光認為,中國民營企業雖然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但是也有自己的優勢:與國有企業相比,他們擁有更靈活多變的市場策略以及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公司治理結構;與跨國公司相比,他們能夠對最廣大用戶群的需求和利益做出判斷,產品性價比高。
對于民營汽車企業來說,一出生就具有危機意識,為了主導自己的命運,一直都在高速擴張。現在,民營汽車在我國轎車市場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10%,成為了推動我國汽車自主發展的巨大力量。
而且,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民營汽車企業雖然一再被摒棄,但是比亞迪等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在5個私人補貼試點城市,只有比亞迪和眾泰這兩家民營汽車企業推出了產品,而一汽和上汽所在的長春和上海,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動車銷售,這不能不說是對國有汽車企業的一種諷刺。
目前,吉利、比亞迪、長城等都早已經在H股上市,力帆也即將登陸A股。而眾泰汽車等也在打算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上市的步伐。
對于民營汽車來說,上市不僅僅在于獲得了穩定的、市場化的融資渠道,同時也在其靈活的企業機制中注入了更加現代的元素。另外,在目前國家鼓勵兼并重組的情況下,上市基本上能確保企業的獨立生存,避免被國有企業所兼并。
“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無論是哪個行業,過去大部分都是在產業政策之類的政策縫隙中生存和發展的。這種惡劣環境,應該說是在市場進入時就已經料到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吉奧集團董事長繆雪中曾經發出的感嘆,無疑代表了民營汽車企業的心聲。
“民營汽車企業前面總有一個玻璃門存在。”汽車專家賈新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汽車產業政策來看,民營汽車似乎享受到了和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但實際上依然存在著許多潛在的東西是其無法逾越的。
難以消除的不對等
賈新光認為,民營汽車和國有汽車并不在一個對等的環境下競爭。這種不對等最普遍的是表現在銀行融資上,而且在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背景下,民營汽車不僅無法參與重組并購,而且在面向未來的新能源發展等方面也一再處于被動。
在我國融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往往是救急的第一選擇。但是,這條路民營企業顯然走不通。李書福曾說過,吉利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初,銀行都不看好其前景而拒絕貸款。
相反,奇瑞和華晨等國有的自主品牌,卻能從銀行得到源源不斷的扶持。僅僅在“十一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就對奇瑞公司提供58億元硬貸款和54億元軟貸款,累計向奇瑞承諾貸款112億元。而近日,國家開發銀行與華晨汽車簽署了高達10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協議,首批10億元已經于9月13日完成發售。
2006年8月和12月,國家發改委曾先后兩次發布政策,強調了國資必須在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里占據主導地位。
去年公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實施全國范圍重組,鼓勵北汽、廣汽、奇瑞、重汽實施區域重組,最終形成“四大四小”的產業格局。這是振興規劃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我們可以看到,在產業政策層面,民營汽車企業已經被徹底拋棄,處于被并購的地位。
在事關行業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上,民營企業同樣被行業主管部門所冷落。8月份,國資委主導的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被稱為電動車國家隊,民營企業自然榜上無名。而2009年中汽協牽頭成立的“Top10電動汽車聯盟”,同樣也沒有民營企業的身影。
自主的重要力量
賈新光認為,中國民營企業雖然先天不足、后天失調,但是也有自己的優勢:與國有企業相比,他們擁有更靈活多變的市場策略以及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公司治理結構;與跨國公司相比,他們能夠對最廣大用戶群的需求和利益做出判斷,產品性價比高。
對于民營汽車企業來說,一出生就具有危機意識,為了主導自己的命運,一直都在高速擴張。現在,民營汽車在我國轎車市場中的份額已經超過了10%,成為了推動我國汽車自主發展的巨大力量。
而且,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民營汽車企業雖然一再被摒棄,但是比亞迪等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在5個私人補貼試點城市,只有比亞迪和眾泰這兩家民營汽車企業推出了產品,而一汽和上汽所在的長春和上海,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電動車銷售,這不能不說是對國有汽車企業的一種諷刺。
目前,吉利、比亞迪、長城等都早已經在H股上市,力帆也即將登陸A股。而眾泰汽車等也在打算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上市的步伐。
對于民營汽車來說,上市不僅僅在于獲得了穩定的、市場化的融資渠道,同時也在其靈活的企業機制中注入了更加現代的元素。另外,在目前國家鼓勵兼并重組的情況下,上市基本上能確保企業的獨立生存,避免被國有企業所兼并。
“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無論是哪個行業,過去大部分都是在產業政策之類的政策縫隙中生存和發展的。這種惡劣環境,應該說是在市場進入時就已經料到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吉奧集團董事長繆雪中曾經發出的感嘆,無疑代表了民營汽車企業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