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購分眾,評論紛紜!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全球品牌網
于忠誠
北京時間12月22日,彭博社援引多方消息稱,新浪將很有可能收購分眾傳媒戶外、樓宇廣告業務,交易價格也會超過10億美元。新浪此舉是為了擴大其非網絡廣告業務。新浪網相關人士已經對外確認將收購分眾傳媒,具體的收購細節將于北京時間22日晚公布。新浪首席執行官曹國偉及分眾傳媒發言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一名消息人士稱,為進行此次收購,新浪計劃增發新股。
分眾傳媒:中國最大的上市廣告公司。在12月19日的交易中,受谷歌可能收購該公司在線廣告部門消息影響,該公司股價一度大漲19%。當天,新浪股價上漲0.2%,至29.24美元。今年,新浪股價已經下跌34%。
分眾傳媒在上個月宣布其第三季度利潤增長了10%,達5140萬美元。其戶外廣告收入勁增64%,該部門收入占前三個月分眾公司所有銷售額的68%。
對新浪的影響:收購眾傳媒最大的業務部門將有助于提升新浪的收入。11月13日,該公司預計本季度銷售額相比較三個月前將下降7%,達9800萬美元。
最大的互聯網廣告公司與最大的樓宇廣告的組合,將會成為一家真正的廣告媒體巨頭。而分眾傳媒此前收購的網絡廣告代理機構“好耶”也正是新浪的服務機構之一。新浪公司CEO曹國偉也身兼分眾傳媒董事。
事實上,雙方的“緋聞”并非自今日始,此前兩年,當分眾傳媒股價摸高到60美元之時,曾經有傳言稱,分眾傳媒將會以換股的方式收購新浪。此一時,彼一時。在進入2008年之后,分眾傳媒股價急轉直下,當交易真正發生時,買方變成了新浪。
12月19日,分眾傳媒股價大漲20%,達到11美元。幾個月前,分眾傳媒曾經創下6美元的52周最低價。同日,新浪股價基本持平,為29美元。
以19日的收盤價計,雙方的市值相差不大,新浪市值16億美元,而分眾傳媒則為14億美元,換股仍是交易雙方最佳的選擇。
2008年年初,分眾傳媒曾經制定了將旗下分眾無線和好耶廣告分別上市的宏偉計劃,但是在2008年年末,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最終選擇將分眾出售給新浪。
12月10日,分眾傳媒宣布其已經終止無線廣告業務,原因是“由于市場狀況發生了變化”。而此外,《財經》記者獲悉,原計劃當中的“好耶”分拆,也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延期。
“10月份的時候,‘好耶’的計劃是在兩個月內上市,當時已經為了上市做了很周密的準備。”接近分眾傳媒的人士分析,但是,資本市場的變化遠遠沒有預想當中的樂觀。“現在延期已成定局,至少年內已經無望。” 19日分眾傳媒股價上漲之時,曾經有傳言稱其計劃將“好耶”出售給Google(納斯達克交易所代碼:GOOG)。
下面是眾多知名人士對此事的評價:
1、祝志軍:新浪將成中國最具實力的新媒體集團(TechWeb)
北京TechWeb網站執行董事祝志軍分析說,“如果按彭博社報道所指出的,新浪收購分眾戶外樓宇廣告業務,新浪就將同時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網絡媒體集團、無線媒體集團、戶外媒體集團,對新浪的運營能力是個極大考驗,不過如果新浪能夠整合成功,挺過這一關,并發揮協同效應,新浪未來的成長性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無疑將成為中國最具實力的新媒體集團。”
2、唐駿:新浪若收購分眾 將稱霸新媒體(百度和訊全財經網)
唐駿特別指出,“新浪收購分眾出乎我的意料,兩個公司的用戶來看的并不是一個業務模式。不過,如果新浪成功的收購了分眾傳媒,那么中國新媒體市場將真正的產生一個新媒體的巨無霸。”
唐駿認為本次新浪收購與當初他試圖收購新浪出發點完全不同,“我當初看重新浪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新浪的品牌。”
而本次新浪收購分眾主要在于資本層面的安排,“新浪網與分眾傳媒擁有相同的廣告客戶,如果兩者合并將對中國新媒體廣告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蛻艨梢砸淮问褂眯吕司€上和分眾傳媒線下的資源!”唐駿這樣評價道,顯然并購對收入非常有幫助。
“并購是機會也是挑戰,兩者客戶群一樣,但是用戶群不一樣,是兩者合并最大的問題。”唐駿表示。
對于收購,唐駿認為目前分眾傳媒的股價估值價低,這是一個極其劃算的買賣。
“分眾傳媒目前股價回落到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區間,值得并購!”唐駿表示新浪收購分眾傳媒而成為真正的新媒體霸主是極其合適的買賣。
“新浪與分眾的結合,將使得兩者在并購后包攬整個中國新媒體市場。”不過也唐駿表示了一絲憂慮,“同樣兩者業務模式的不同,我很意外!”
“新浪收購之后需要兩個整合,一個是客戶群的整合,新浪和分眾擁有一個相同的客戶群體,但是用戶群體不一樣。因此,還需要進行用戶群的整合。”唐駿表示,“一個是線上的,一個是線上。如果能夠很好的整合的話,廣告客戶非常愿意看到新浪與分眾整合,因為兩家都是中國新媒體的代表,新浪在吃掉分眾后,中國的新媒體市場可能將形成壟斷。” 新浪對分眾的收購在唐駿看來對騰訊等門戶競爭對手影響不大,“騰訊主要是個人用戶付費,而新浪以及分眾是大客戶付費的方式”,唐駿表示“從收入模式來看,兩者短期不會有沖突。”
3、洪波:新浪收購分眾是資本安排 非業務需要(網易、和訊IT)
國內著名IT評論專家洪波表示,新浪收購分眾在其看來是一次純粹的資本運作而非業務需要。他認為,分眾的創業團隊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套現,而目前分眾的業績不不好,股價也已經比較低,現在選擇賣掉,其實是一個比較有利的時候。同時,他還表示,新浪目前的業績壓力也很大,明年的廣告形勢很不樂觀,正需要一個這樣的刺激因素。
他強調,此后,新浪的公司性質可能會發生變化,不再是一個網絡媒體,而是一個以廣告為核心的網絡,其門戶只不過是其廣告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他也表示,好耶的業務可能會收到影響,因為新浪的競爭對手會放棄與好耶的合作。
此外,在回答關于雙方合作是否會順利進行的問題時,洪波表示,曹國偉原來就是分眾的獨立董事,雙方關系不錯,而且曹國偉是CFO出身,很熟悉類似的操作。
洪波不看好這次收購。
洪波認為,對于分眾傳媒而言如果新浪收購了好耶,對于其業務本身不見得是好事。“像網易、搜索這些門戶現在與好耶都有合作,如果好耶是新浪的了,那么這些門戶可能就不會愿意再同其合作,好耶的利益會被新浪獲取。”在談及股價時,洪波表示,此次交易對于分眾傳媒而言,更多的是可以刺激其股價繼續上揚,由于此前業內已有分眾將出售部分業務的傳聞,并刺激了分眾的股價持續上揚,這一現象可以理解為投資者對分眾出售旗下業務的認同。
“對于分眾的投資者來說,這是在甩包袱,對于新浪來說,是在提升自己的廣告業務。”洪波稱。
4、呂伯望:新浪收購分眾向多媒體集團探索 (TechWeb)
北京正望咨詢公司總裁呂伯望向TechWeb表示,“新浪是網絡廣告的代名詞,如果新浪收購分眾戶外、樓宇廣告業務,向多媒體集團跨越的探索還是可貴的。但是我本身不看好樓宇廣告,而且樓宇廣告是分眾的主營業務,所以雙方收購可能會涉及好耶廣告。”
5、于揚:金融危機會導致更多收購案件產生(和訊IT)易觀國際總裁于揚表示,分眾傳媒一直想進入網絡廣告領域,但苦于沒有媒體資源。無論是新浪收購分眾傳媒,或者分眾傳媒收購新浪,效果都是一樣的。
于揚分析,金融危機會造成大并購事情發生。之前澳洲電訊收購PCPOP和IT168也是由于這個原因。
于揚認為,新浪網業務結構比較單一,主要以網絡廣告為主。新浪收購分眾傳媒短期內不會對騰訊網和搜狐網網絡廣告份額產生大的影響,因為三家公司的受眾不一樣。
6、曲曉東:新浪堅定走上以媒體為中心的道路(和訊IT、搜狐)
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向和訊IT表示,新浪一直存在很大的困惑,作為中國門戶網站的代表,其收入結構一直不是很好,其收入和其身份地位不是非常相配,和分眾的結合,將有可能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門戶。雙方的業務互補性很大,新浪擁有強勢的品牌和內容資源,分眾而擁有強大的渠道。此舉會使得新浪的特色更加突出,堅定走以媒體為中心的發展道路。
但他也表示,雙方合并,對于分眾而言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因為目前分眾和一些新浪的競爭對手都是合作伙伴,雙方合作會導致一些客戶的流失。
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認為,新浪收購分眾之后,將會利用分眾的資源向其他渠道和實體拓展,有利其對于整個產業鏈的把控,并獲得更好的收益。
但他同時認為,客戶資源豐富的分眾也與新浪的很多競爭對手有合作,這可能會阻礙未來新浪此項業務的收入增長。
而對于分眾出售自己的股權,曲曉東則認為很正常。他表示,分眾缺少核心競爭和自己的產品,而單獨依賴模式發展,所以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分眾的業務會遭遇到很大的風險和波動。目前分眾業務低迷,是出售的時機了。
另外,曲曉東分析稱,并購之后,雙方的管理層和團隊應當不會直接整合,而是會將資源進行整合。
7、呂本富:金融風暴加速了分眾傳媒的出售(比特網)
互聯網資深人士呂本富表示,現在能夠解釋分眾傳媒出售的原因就是金融風暴,受金融風暴的沖擊,企業的廣告成本都在大幅降低,而分眾傳媒的廣告費用相對較高,而且實際效果也值得商榷。他同時舉例道,之前PPG在分眾曾投出了巨額的廣告費用,但效果略見一般,相對來說,凡客按點擊次數付費的模式值得借鑒。
同時,對于這種電梯廣告的營銷模式,呂本富同樣持懷疑態度:“這類廣告難入人心。”
8、程天宇:收購分眾傳媒業務符合新浪經營原則(TechWeb)
大度咨詢執行董事程天宇向TechWeb表示,“新浪收購分眾戶外樓宇廣告業務,可能預示著新浪朝跨媒體平臺發展,這個收購很符合新浪只做廣告的原則,對新浪的主營業務沒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