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人事大戰:怎一個亂字了得
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新浪高層再度陷入錯綜復雜的權力角逐。
張雨是業界公認的網絡廣告銷售專家,也是新浪銷售團隊的締造人。在新浪的8年中,他跟很多大客戶保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且同造就了新浪“內容為王”地位的陳彤私交甚密,二人共同確立了新浪“內容 銷售”這一主要收入來源模式。
作為新浪新聞模式的創始人,陳彤一直被認為是新浪新聞的精神領袖。他與張雨的銷售配合,成就了新浪的金字招牌。兩位核心領導人若同時離開,新浪前途堪憂。
消息傳出后,張雨手下四大銷售總監,除代理接替張雨職位的李想外,其余三位均表示“不理解、不接受、不認同”公司安排。人事調整公開后,三位總監帶領主要銷售人員集體“抱病”在家休息。華南辦公室空無一人;華北辦公室冷冷清清,零星的到崗人員也大多無心工作。
3月20日下午,COO杜紅飛抵上海進行安撫,但收效甚微。因為2006年3月,原新浪COO林欣禾離職后,接任人選一直懸而未決。今年2月,杜紅“意外”接手這一重任,越過陳彤坐上新浪第三把交椅。
不少傳言稱,此次張雨事故正是源于一班老臣對COO角色的爭奪,杜紅得利正是此次高層震蕩的導火索。
得知人事突變后,尚在海外公干的陳彤立即給CEO曹國偉發信表示反對,并拒絕任何電話,以示其態度堅決。一時間,陳彤也將辭職的流言傳得沸沸揚揚。
為平息事端,安撫人心,3月22日,新浪人力資源部向全體員工發送郵件,表示近期人事變動是自2007年以來市場銷售部整體戰略調整的一部分。陳彤回國后繼續工作,且狀態如常,而張雨不過是在銷售部門負責直客工作,“不重要”。
由于股權分散,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不過8.69%,新浪內部政治斗爭由來已久。2001年創始人王志東被清洗出局后,頗具新浪特色的公司政治便一發不可收,業務屢受波及。
新浪在奧運贊助商資格戰中,已落后老對手搜狐,不期而至的變故更為其年度收益以及與相關伙伴的長期合作增添了變數。奧運會相關的廣告商和代理商已明確表示將慎重考慮或停止在新浪的廣告投放,涉及金額約為2000萬到3000萬元。
面對張雨事件,新浪索性借新的人事任命以正視聽。3月31日,段永基辭去在新浪的一切職務,專注于非洲金礦開采業務,前CEO汪延就任代理董事長。
汪延復出令業界震驚。此前,他在新浪的地位頗為邊緣化。
汪延任CEO期間,新浪在搜索和電子商務方面做出大膽嘗試。2006年5月,他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由退居二線,完全淡出業界視野。繼任者曹國偉心急火燎地改變公司策略,回歸“內容 廣告”的傳統模式。此次復出,更讓新浪未來的業務走向顯得撲朔迷離。
博客網董事長兼CEO方興東互聯網公司要想長期成功,一定要核心人物穩定。留住陳彤,是新浪發展的第一要事。
和訊如果說CEO層面的調整是新浪的“皮膚病”,銷售和內容業務層面的調整就是新浪網的“心臟病”。
互聯網知名評論員米曉彬搜狐的奧運贊助商資格,騰訊的流量優勢,百度的門戶化趨勢,都對老大哥新浪形成挑戰。企業潛力并不樂觀,或許才是新浪高層動蕩的根本原因。
廣告界伙伴短期內肯定會影響新浪的廣告收入。新浪在奧運會前進行劇烈的人事調整,且未公開其下一步戰略方向,我們很難適應!張雨離開后,執行都將是個問題!
Piper Jaffray分析師人事調整不會對新浪現有業務產生影響,新浪的管理層核心仍為曹國偉。
著名IT分析人士洪波新浪股權分散,沒有大股東,只有當權者,而當權者關心的只是個人利益和任期內的財務數據,。這個被不斷空殼化的品牌在徹底倒下之前,還能走多遠?
其實這是老臣與新君之間的矛盾,其矛盾是根本路線之爭。王志東被擠走后,新浪既未再現靈魂人物,也未形成穩定架構,而這樣的公司就像沒有方向盤的汽車,早晚出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