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品牌產品市場,可以談談含量
可惜,巧克力市場這么熱鬧,總的格局沒有變,那就是德芙獨大,其他品牌望塵莫及。但是,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廠家愿意在別人下面仰人鼻息。誰都想爭老大,關鍵是如何出手!
同時我相信,這些品牌產品的質量應該是差不多的,既然如此,我建議想異軍突起的巧克力品牌——談談你的可可脂含量。
對于消費者來說,提到巧克力,就想到德芙;提起德芙,就想到它入口之后的香滑感覺。是的,好的巧克力入口都是非常香滑的,這是由于好的巧克力都是用天然的可可粉制造的,可可粉這種東西產于熱帶,中國不生產,而這種東西產生的美味感覺并不是奶油或者紅燒肉或者鐵觀音能替代的,所以他留給消費者的感覺絕對是與眾不同的。不加可可粉的巧克力叫代脂巧克力,就好比不加鮮奶的奶只能叫奶飲料。
一塊巧克力,可可粉加的多,可可脂含量高,口感自然好,入口自然香滑。但可可粉加的多成本自然就高,這一分錢絕對是一分貨,摻不了假的。這就好比18K、24K的金字,每克的價格自然是不同的。
而現在的巧克力市場,就沒有遵循這種定價規則,有能力的企業,可可脂含量17%,可以賣到60元一斤;沒有能力的企業,可可脂含量28%,只能賣到39元一斤。為什么可可脂含量更高,口感更絲滑,感受更香濃,價錢賣的更低呢?這是營銷不到位的結果。因為你沒有找準市場切入點,別人一個絲滑,就把巧克力的全部特征擬人化了,你無論又想出什么形容詞作廣告語,都是為絲滑做注腳。只要你的產品定位想走溫馨路線,你逃不出絲滑的框框。
強調你的含量,是尋求概念的突破。并不是絲滑的定位不好,而是太好太完美,以至于無法突破。只有突破原有概念設好的局,才能改變競爭的游戲規則,為自己的勝出獲得支撐。
強調你的含量,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絲滑的本質是可可脂含量高,在消費者初期認知巧克力的階段,談感覺勝過談理論,簡單易于為消費者接受。但是在經過這么多年的普及之后,站在理性的角度談可可脂含量,能夠取得宣傳上的高度。
強調你的含量,可以抓住目標消費群體。巧克力的消費群體是收入較高,文化素質較高的人群,這部分人生活品位高,消費注重品質,理解理性宣傳。強調含量,能給他們更專業的印象,更簡單的引導,從而后來居上。
強調你的含量,是順勢而為。既然我本來就是這樣的,為什么不告訴消費者?誰先說,這一定位就是誰的。
別人談絲滑,你就談含量。跳出框框,方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