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麥當勞:肯德基中國擴張秘方
然而,肯德基在2004年還僅有1000家,盡管此時,早已遠超其競爭對手——麥當勞,目前麥當勞在中國僅有820多家餐廳。此后,肯德基發展更為迅速,僅3年多便從1000家發展到2000家。肯德基如此迅速的擴展,在業內人士看來,得益于其立足于中國市場成功的本土化。
本土化創新
“目前,肯德基在中國內地以每天至少1家的開店速度增長,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百勝集團在全球發展最快、最有潛力的市場。”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總裁蘇敬軾表示,肯德基進入中國的20年來,一直堅持“立足中國,融入生活”的總策略,“不斷為中國消費者而改變,打造本土化的創新商業模式”。
事實上,蘇敬軾所謂的本土化創新商業模式,已經涵蓋了肯德基經營領域的方方面面。不論是從員工招聘、原料采購、產品創新,還是從企業文化到視覺形象,肯德基都在本土化方面做出了不錯的成績。據悉,肯德基在中國的本地原料采購比例已達90%,作為其產品的三種重要配料:面包、雞肉和蔬菜全部來自中國本土。而最讓業內稱道的,要屬其“菜單本土化”的努力。
在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維華看來,肯德基所謂的“菜單本土化”,不僅僅包括對異國風味進行的中國式改良,比如對新奧爾良烤翅進行口味上的中式改造,還包括不斷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飲食習慣的中式快餐,比如枸杞南瓜粥、頗具地域特色的老北京雞肉卷、川香辣子雞等等。對此,蘇敬軾也認為,一直以來,肯德基沒有拘泥于外國品牌的傳統,而是秉承為中國人打造一個中國品牌的理念,推陳出新了許多多樣化和本土化的產品。
“單從產品多樣化和本土化方面,肯德基已經在和競爭對手的比拼中占得先機。”李維華如是說。
不從零開始
如果說產品本土化僅為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那么,肯德基“不從零開始”的特許經營模式,則為其贏得了加盟商家的廣泛支持。
一直以來,國內的特許經營市場都不是很成熟,不論是誠信體系、法律環境,還是加盟商的個人素質都給特許經營這一業務帶來很大的風險。因此,國際快餐連鎖巨頭在進入中國時,其在特許經營的開放問題上一直都很謹慎。以肯德基為例,早在1993年,就開始嘗試在中國開展特許經營,但當時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一度讓其躊躇不前。直到2000年,肯德基開始摸索出一套頗具“中國特色”的“不從零開始”的特許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業務才正式駛入快車道。
在李維華看來,所謂“不從零開始”是指:加盟者完全不需自己進行選址、開店、招募與培訓員工等大量繁重的前期準備工作,而是由肯德基將一家現成的、成熟的、正在盈利的餐廳轉手給加盟者。
“‘不從零開始’的特許經營模式,是現階段肯德基在中國市場開展特許經營的一個最佳方式。”李維華分析指出,對被特許者來說,“不從零開始”可以使其立即獲得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從而大大減少投資風險;而對于特許者來說,通過自身前期的經營,將已經成熟的管理經驗成功復制到加盟店,一方面保證了加盟的成功率和加盟店的經營質量,另一方面則可以借助加盟者的力量完成自身的快速擴張。
正如李維華所言,“不從零開始”的特許經營模式不僅僅是蘇敬軾所謂“立足中國、融入生活”發展戰略的體現,而且也為肯德基在二三線城市的快速擴張鋪平了道路。
進軍三線城市
對于肯德基來說,降低在二三線城市的加盟費,無疑是其快速發展的另一個標志性事件。2006年4月19日,肯德基對外宣布,其在二三線城市的加盟費將從800萬直降到200萬。此前的幾年,肯德基加盟門檻一直卡在800萬,而且將開放城市局限在三四線。很明顯,居高不下的門檻會將不少優秀的加盟者擋在門外。
中國市場的區域差別十分明顯,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市場環境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