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周重點城市房價堅挺——或招破釜沉舟式調控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南都記者昨日從數據信息中心獲悉,2011年1月3日到1月9日,多數城市房產價格變動平穩。重點城市中,除廣州和深圳房產價格有較明顯的回落外,其他城市房產價格平穩。
諸多業內人士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年第一周樓市平淡表現與元旦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相關,中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歷新一輪政策緊縮,更有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業可能迎來破釜沉舟式的改革。
繼重慶將開征房產稅消息后,昨日更有市場消息傳出,上海房產稅試點也已正式獲批,而房產稅的落地很可能并不是房地產調控的“最后一根稻草”,包括契稅、信貸等多重調控政策已有儲備。
“史上最嚴調控年”的尷尬
事實上,在2010年這個中國樓市調控的史上最強年,無論是發文數量,還是執行力度,嚴厲程度等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政策力度上,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房首付五成,利率1.1倍,無疑是史上最嚴的;其次從保障房的建設上來看,2010年是歷年建設力度最大的一年,計劃580萬套,最終開工建設590萬套,并且今年又提高到1000萬套。而中央高層為調控樓市,也可謂不遺余力,多次表示“加快保障房建設,加強樓市調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初就承諾任期內把樓市管好,年尾依然表示會努力履行承諾。中央高層就某個行業如此持續地、密集地發表講話實屬罕見。
然而在調控高壓下,樓市上演一波又一波反彈的攻勢。據中指院統計,在政策嚴密調控下,2010 年樓市成交量全線下跌20%,但多數城市價格漲逾兩成;全國土地出讓金大漲70%,突破2.7萬億;調控年房地產企業大豐收,行業龍頭萬科首破千億銷售額,恒大等6家超大型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已經超過500億,多數房企超額完成銷售目標。據世聯地產統計,從去年12月一線城市的成交量來看,樓市反彈跡象再次顯現,北上深杭當月成交量大幅上漲,環比漲幅分別達43%、48%、65%和57%;同時各地地王頻現,你追我趕,更有北京、上海、大連土地出讓金破千億。
“正因樓市如此表現,2010年的樓市調控被認為是失效的,而樓市今日之表現其實是多年積弊后的集中體現,想讓調控在一年內把過去所有問題都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世聯地產分析認為,2010年樓市調控之所以被稱為史上最強,其最根本原因是通脹背景下帶來的資產價格上漲。然而目前通脹形勢依然嚴峻,以至于今年C PI調控目標擬提升至4%,同時政府對樓市態度依然堅決,這不難看出,2011年無疑又是一個樓市調控年。
新一年調控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諸多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在投資、投機動力不減、“土地財政”問題依舊突出的情況下,房地產調控向更深層次方向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近期房產稅即將落地的消息頻傳,以及國土部、住建部兩大行業主管部門部長級高官的表態,更明確預示地產調控仍是新一年房地產行業的主旋律。
在10日國土部的例行發布會上,國土部直指土地違法多集中在房地產業。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更是直言,“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土地出讓制度亟待進一步改革完善。”據悉,由國土部制定的《深化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目前已經形成文件,經過有關部委會簽后將報國務院審批實施。其重點內容之一,便是改革和完善“招拍掛”出讓制度、規范和完善征地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
“抑制投資、投機性住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仍將是2011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目標。”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住建部年終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在既有的調控政策之外,住建部還會進一步加大打擊捂盤惜售的行為,同時抑制境外熱錢進入房地產市場,特別在一些熱點地區和熱點城市,房屋的“限購令”將進一步加強。另外,2011年還將進一步細化已經有的調控政策,并會同有關部門儲備調控政策。
究竟可能會有哪些儲備政策?“若樓市繼續反彈,除出臺房產稅外,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或會繼續提高,亦有可能效仿香港征收特別印花稅,二手房交易的營業稅或會恢復5年內全征,還有契稅提高到3%以上等等,這些政策在2011年均有可能,關鍵是看樓市的變化。”世聯地產分析認為。另外,今年保障房的政策力度更大,可能會就保障房的退出及問責機制出臺相應管理辦法,從而保證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此外,限購令可能會在目前16個城市的基礎上增加若干個二線城市,其中四川省曾發文要求所屬州市按情況實施限購,而開發商預售資金的監管可能會由目前的北京和浙江省擴大到其他省市。
破釜沉舟式的地產調控?
為何房地產屢調不爽?安邦咨詢最新研報認為,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結成的“利益共同體”,已經對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及執行的權威和效果都形成重大挑戰,所以民間才有“總理管不了總經理”的說法。而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官員的一系列表態,可以作為觀察的窗口:面對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現在中央政府部門的利益已經高度一致,意見也前所未有的統一。
“如果中央對去年房地產調控的成果感到惱怒,那么對象肯定就是地方政府。從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來看,中央政府本來要將注意力集中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產業創新,卻一再被房地產調控牽制住精力,事實上,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被房地產調控綁架了。”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分析認為,“如果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央有可能對房地產進行破釜沉舟式的調控,甚至采用極端的方式來凍結市場交易。我們過去曾分析,不讓銀行拖下水可能是房地產調控的底線,但現在看來,當更大的社會不穩定風險存在時,銀行的利益也是可以犧牲的。”
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進一步分析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被簡化成了賣地建房搞房地產的進程。中央政府推出了兩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就在這兩年,僅僅土地出讓金一項,地方政府就總共收入了大約3.6萬億元!也就是說,中央花錢刺激經濟,結果資源經過一番轉化,幾乎都變成了地方政府預算外的財政收入。”在陳功看來,房地產在中國既是一個吸金的黑洞,又是一個炮制財富和資產泡沫的源泉,以至于眾多央企都忍不住扎堆進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正在變成一個攪動銀行、財政、市場和全社會的龐然怪物,它使得宏觀調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諸多業內人士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年第一周樓市平淡表現與元旦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相關,中國房地產市場正經歷新一輪政策緊縮,更有分析人士認為房地產業可能迎來破釜沉舟式的改革。
繼重慶將開征房產稅消息后,昨日更有市場消息傳出,上海房產稅試點也已正式獲批,而房產稅的落地很可能并不是房地產調控的“最后一根稻草”,包括契稅、信貸等多重調控政策已有儲備。
“史上最嚴調控年”的尷尬
事實上,在2010年這個中國樓市調控的史上最強年,無論是發文數量,還是執行力度,嚴厲程度等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政策力度上,首套房首付三成,二套房首付五成,利率1.1倍,無疑是史上最嚴的;其次從保障房的建設上來看,2010年是歷年建設力度最大的一年,計劃580萬套,最終開工建設590萬套,并且今年又提高到1000萬套。而中央高層為調控樓市,也可謂不遺余力,多次表示“加快保障房建設,加強樓市調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初就承諾任期內把樓市管好,年尾依然表示會努力履行承諾。中央高層就某個行業如此持續地、密集地發表講話實屬罕見。
然而在調控高壓下,樓市上演一波又一波反彈的攻勢。據中指院統計,在政策嚴密調控下,2010 年樓市成交量全線下跌20%,但多數城市價格漲逾兩成;全國土地出讓金大漲70%,突破2.7萬億;調控年房地產企業大豐收,行業龍頭萬科首破千億銷售額,恒大等6家超大型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已經超過500億,多數房企超額完成銷售目標。據世聯地產統計,從去年12月一線城市的成交量來看,樓市反彈跡象再次顯現,北上深杭當月成交量大幅上漲,環比漲幅分別達43%、48%、65%和57%;同時各地地王頻現,你追我趕,更有北京、上海、大連土地出讓金破千億。
“正因樓市如此表現,2010年的樓市調控被認為是失效的,而樓市今日之表現其實是多年積弊后的集中體現,想讓調控在一年內把過去所有問題都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世聯地產分析認為,2010年樓市調控之所以被稱為史上最強,其最根本原因是通脹背景下帶來的資產價格上漲。然而目前通脹形勢依然嚴峻,以至于今年C PI調控目標擬提升至4%,同時政府對樓市態度依然堅決,這不難看出,2011年無疑又是一個樓市調控年。
新一年調控范圍更廣力度更大
諸多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在投資、投機動力不減、“土地財政”問題依舊突出的情況下,房地產調控向更深層次方向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近期房產稅即將落地的消息頻傳,以及國土部、住建部兩大行業主管部門部長級高官的表態,更明確預示地產調控仍是新一年房地產行業的主旋律。
在10日國土部的例行發布會上,國土部直指土地違法多集中在房地產業。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更是直言,“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土地出讓制度亟待進一步改革完善。”據悉,由國土部制定的《深化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目前已經形成文件,經過有關部委會簽后將報國務院審批實施。其重點內容之一,便是改革和完善“招拍掛”出讓制度、規范和完善征地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
“抑制投資、投機性住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仍將是2011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目標。”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住建部年終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在既有的調控政策之外,住建部還會進一步加大打擊捂盤惜售的行為,同時抑制境外熱錢進入房地產市場,特別在一些熱點地區和熱點城市,房屋的“限購令”將進一步加強。另外,2011年還將進一步細化已經有的調控政策,并會同有關部門儲備調控政策。
究竟可能會有哪些儲備政策?“若樓市繼續反彈,除出臺房產稅外,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或會繼續提高,亦有可能效仿香港征收特別印花稅,二手房交易的營業稅或會恢復5年內全征,還有契稅提高到3%以上等等,這些政策在2011年均有可能,關鍵是看樓市的變化。”世聯地產分析認為。另外,今年保障房的政策力度更大,可能會就保障房的退出及問責機制出臺相應管理辦法,從而保證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此外,限購令可能會在目前16個城市的基礎上增加若干個二線城市,其中四川省曾發文要求所屬州市按情況實施限購,而開發商預售資金的監管可能會由目前的北京和浙江省擴大到其他省市。
破釜沉舟式的地產調控?
為何房地產屢調不爽?安邦咨詢最新研報認為,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結成的“利益共同體”,已經對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及執行的權威和效果都形成重大挑戰,所以民間才有“總理管不了總經理”的說法。而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官員的一系列表態,可以作為觀察的窗口:面對房地產“利益共同體”,現在中央政府部門的利益已經高度一致,意見也前所未有的統一。
“如果中央對去年房地產調控的成果感到惱怒,那么對象肯定就是地方政府。從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來看,中央政府本來要將注意力集中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產業創新,卻一再被房地產調控牽制住精力,事實上,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被房地產調控綁架了。”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分析認為,“如果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中央有可能對房地產進行破釜沉舟式的調控,甚至采用極端的方式來凍結市場交易。我們過去曾分析,不讓銀行拖下水可能是房地產調控的底線,但現在看來,當更大的社會不穩定風險存在時,銀行的利益也是可以犧牲的。”
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進一步分析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被簡化成了賣地建房搞房地產的進程。中央政府推出了兩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但就在這兩年,僅僅土地出讓金一項,地方政府就總共收入了大約3.6萬億元!也就是說,中央花錢刺激經濟,結果資源經過一番轉化,幾乎都變成了地方政府預算外的財政收入。”在陳功看來,房地產在中國既是一個吸金的黑洞,又是一個炮制財富和資產泡沫的源泉,以至于眾多央企都忍不住扎堆進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正在變成一個攪動銀行、財政、市場和全社會的龐然怪物,它使得宏觀調控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