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3巨頭進軍新能源——搶先布局汽車充電站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面對市場上趨之若鶩的新能源產業,國內傳統能源巨頭中石化坐不住了。剛剛過去的8月底,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宣布,中石化將通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未來將把傳統加油站改造成油、氣、電乃至非油品四位一體的新型加油站。
傳統能源三大巨頭中,已經出手的并不止中石化。中海油發布新能源戰略已有年頭。在8月18日在京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名單中,中海油和中石油都赫然在列,分別將目標指向新能源電池與充電站及其服務領域。
新能源扶持政策催生變身“機會”
新能源產業轟轟烈烈大潮爆發前,在世界500強中輪番排前列的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對新能源的危機感或許幾近于零。盡管在國內外油價倒掛的年份,石油公司遭遇過業務虧損的煩惱,但國家每年的巨額財政補貼令虧損仍在可控的范圍內,國內能源壟斷巨頭頭上的光環從沒消散過。
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正催生出一個個生“金蛋”的機會。在新能源概念瘋炒之際,作為傳統能源巨頭的石油公司對新能源產業的介入多少有些遲鈍。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幾大石油集團在發展新能源產業上也不是沒作考慮,但是對于如何切入新能源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中海油外,中石油和中石化都顯得舉棋未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石油總有枯竭的時候,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能源危機,確保自己在能源領域的領頭羊地位,這是新的形勢對傳統石油公司發出的挑戰。
汽車充電站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
新能源電動汽車與相關的新能源電池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已成為新能源產業中各方爭搶的“香餑餑”。這個巨大的新能源蛋糕也誘惑著三大石油巨頭的進入。
去年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針對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車,明確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產能的近期目標。預計2010—2015年我國年均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35.2萬輛,2015年需求量將達97.7萬輛,年均增長率216%。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充電站有望先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充電站建設投資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綜合考慮國網2015年前建設1700個充電站的規劃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充電站建設年均投資有望達到30億元,年均增速50%以上,到2015年我國充電站建設投資有望達到48億元。
一份分析報告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投資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
顯然,充電站的導火索已經引燃。
三大石油巨頭悉數進軍新能源
對新能源出手速度最快的當數中海油。早在2006年底,中海油就成立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海油還與中國普天合資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專門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網絡。此外,還選擇直接投資電動汽車的上游———動力電池。2009年7月,中海油向天津力神公司投資50億元,成為其大股東。天津力神是中國三大鋰電池生產企業之一,其生產的動力電池已經應用于天津清源電動車輛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
中石化緊隨其后,今年年初,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北京首科集團公司已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將現有加油、加氣站改造為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
8月23日,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宣布,中石化將通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未來將改造現有的加油站。中石化目前已明確了對未來新型加油站的建設思路是四位一體,包括加注成品油、銷售非油品、加注天然氣、電動車充換電池這四方面功能都在一座加油站中實現。
動作最慢的中石油也不敢怠慢。此前中石油集團重點發展與主營業務相近的煤層氣、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從未明確表示要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18日,國資委首期出資13億元,發起成立了央企電動車聯盟,央企能源巨頭悉數加入新能源汽車聯盟,中石油首次結緣新能源汽車。
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有望合作共贏
在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的故鄉廣東,同樣是國內新能源電池和充電站領域競爭最為激烈的陣地。
據廣東省發改委消息,廣東“十二五”規劃確定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發展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近期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關鍵領域,到2012年形成10萬輛電動汽車的綜合生產能力。“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區會先考慮改造城市加油站建成充電站,再逐步推進。”廣東省石油協會范小平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是響應國家號召發展新能源產業,但近期并不能取得多少收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能源充電站方面,本身技術壁壘不高,行業存在過度競爭的風險。目前石油巨頭與電網企業已形成兩大不同行業巨頭對壘的局面。年初國家電網宣布今年將建設75座充電站,南方電網則宣布今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石油巨頭進入充電站領域速度略為緩慢。除中海油外,中石化和中石油僅處于起步階段。但中海油的加油站站點少,進展也不順暢。
當然,石油巨頭有加油站的網絡優勢,中石化在全國擁有加油站近萬個,在廣東擁有兩三千個,這是布局充電站的陣地,但做充電站行業,電壓相對不足,需要電力企業的配合。相對而言,電力企業有電力充沛的優勢,但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電力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建設大型的充電站。
對此,國內電動汽車領域專家陳清泉曾建議:“電網企業將來可以將電動汽車充電站設在加油站里,國外某些城市已有先例。屆時,電網還可借助大量的汽車蓄電池,實現有效調峰。”
建議:專家提醒謹防借機圈地
今年上半年,有近30個城市對外公布電動汽車充電站籌建計劃,已有充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也不少于10個。然而,有的充電站奠基后沒有動工,有的出現工程延期,還有的充電站建成后沒有電動汽車使用,處于閑置狀態。
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說道,“有些地方炒作電動汽車充電站概念,明為建充電站,暗則是在占地。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秩序較為混亂,有關監督部門一定要嚴防這種圈地現象發生。”他提議將充電樁建設納入新的小區建設規劃中,并逐步在現有小區推廣。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純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有望在十年內獲得超過千億元的資金支持。
業界也希望在發展國內電動汽車充電站產業時,有關職能部門能及早介入指導,制定標準、做好規劃,鼓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多種投資主體有序競爭。中信證券石化行業首席分析師殷孝東認為,關于充電站標準的制定需要提上日程。
據了解,電動汽車充電站國家標準有望于今年出臺,標準由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牽頭,兩大電網公司及比亞迪、奇瑞等汽車公司共同參與。
傳統能源三大巨頭中,已經出手的并不止中石化。中海油發布新能源戰略已有年頭。在8月18日在京成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名單中,中海油和中石油都赫然在列,分別將目標指向新能源電池與充電站及其服務領域。
新能源扶持政策催生變身“機會”
新能源產業轟轟烈烈大潮爆發前,在世界500強中輪番排前列的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對新能源的危機感或許幾近于零。盡管在國內外油價倒掛的年份,石油公司遭遇過業務虧損的煩惱,但國家每年的巨額財政補貼令虧損仍在可控的范圍內,國內能源壟斷巨頭頭上的光環從沒消散過。
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正催生出一個個生“金蛋”的機會。在新能源概念瘋炒之際,作為傳統能源巨頭的石油公司對新能源產業的介入多少有些遲鈍。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幾大石油集團在發展新能源產業上也不是沒作考慮,但是對于如何切入新能源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中海油外,中石油和中石化都顯得舉棋未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石油總有枯竭的時候,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能源危機,確保自己在能源領域的領頭羊地位,這是新的形勢對傳統石油公司發出的挑戰。
汽車充電站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
新能源電動汽車與相關的新能源電池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已成為新能源產業中各方爭搶的“香餑餑”。這個巨大的新能源蛋糕也誘惑著三大石油巨頭的進入。
去年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針對新能源汽車中的電動車,明確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產能的近期目標。預計2010—2015年我國年均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35.2萬輛,2015年需求量將達97.7萬輛,年均增長率216%。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充電站有望先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充電站建設投資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綜合考慮國網2015年前建設1700個充電站的規劃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充電站建設年均投資有望達到30億元,年均增速50%以上,到2015年我國充電站建設投資有望達到48億元。
一份分析報告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投資年均增速有望超過50%。
顯然,充電站的導火索已經引燃。
三大石油巨頭悉數進軍新能源
對新能源出手速度最快的當數中海油。早在2006年底,中海油就成立了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海油還與中國普天合資成立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專門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網絡。此外,還選擇直接投資電動汽車的上游———動力電池。2009年7月,中海油向天津力神公司投資50億元,成為其大股東。天津力神是中國三大鋰電池生產企業之一,其生產的動力電池已經應用于天津清源電動車輛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
中石化緊隨其后,今年年初,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北京首科集團公司已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將現有加油、加氣站改造為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
8月23日,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宣布,中石化將通過現有的加油站網絡,發展電動車充電業務,未來將改造現有的加油站。中石化目前已明確了對未來新型加油站的建設思路是四位一體,包括加注成品油、銷售非油品、加注天然氣、電動車充換電池這四方面功能都在一座加油站中實現。
動作最慢的中石油也不敢怠慢。此前中石油集團重點發展與主營業務相近的煤層氣、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從未明確表示要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18日,國資委首期出資13億元,發起成立了央企電動車聯盟,央企能源巨頭悉數加入新能源汽車聯盟,中石油首次結緣新能源汽車。
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有望合作共贏
在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的故鄉廣東,同樣是國內新能源電池和充電站領域競爭最為激烈的陣地。
據廣東省發改委消息,廣東“十二五”規劃確定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發展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近期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關鍵領域,到2012年形成10萬輛電動汽車的綜合生產能力。“中石化在珠三角地區會先考慮改造城市加油站建成充電站,再逐步推進。”廣東省石油協會范小平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是響應國家號召發展新能源產業,但近期并不能取得多少收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能源充電站方面,本身技術壁壘不高,行業存在過度競爭的風險。目前石油巨頭與電網企業已形成兩大不同行業巨頭對壘的局面。年初國家電網宣布今年將建設75座充電站,南方電網則宣布今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石油巨頭進入充電站領域速度略為緩慢。除中海油外,中石化和中石油僅處于起步階段。但中海油的加油站站點少,進展也不順暢。
當然,石油巨頭有加油站的網絡優勢,中石化在全國擁有加油站近萬個,在廣東擁有兩三千個,這是布局充電站的陣地,但做充電站行業,電壓相對不足,需要電力企業的配合。相對而言,電力企業有電力充沛的優勢,但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電力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位置建設大型的充電站。
對此,國內電動汽車領域專家陳清泉曾建議:“電網企業將來可以將電動汽車充電站設在加油站里,國外某些城市已有先例。屆時,電網還可借助大量的汽車蓄電池,實現有效調峰。”
建議:專家提醒謹防借機圈地
今年上半年,有近30個城市對外公布電動汽車充電站籌建計劃,已有充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也不少于10個。然而,有的充電站奠基后沒有動工,有的出現工程延期,還有的充電站建成后沒有電動汽車使用,處于閑置狀態。
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說道,“有些地方炒作電動汽車充電站概念,明為建充電站,暗則是在占地。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秩序較為混亂,有關監督部門一定要嚴防這種圈地現象發生。”他提議將充電樁建設納入新的小區建設規劃中,并逐步在現有小區推廣。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純電動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戰略方向,有望在十年內獲得超過千億元的資金支持。
業界也希望在發展國內電動汽車充電站產業時,有關職能部門能及早介入指導,制定標準、做好規劃,鼓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多種投資主體有序競爭。中信證券石化行業首席分析師殷孝東認為,關于充電站標準的制定需要提上日程。
據了解,電動汽車充電站國家標準有望于今年出臺,標準由天津清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牽頭,兩大電網公司及比亞迪、奇瑞等汽車公司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