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偏樂觀——節能補貼“助攻”見效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截至8月底,車企半年報已經“完美收官”。據統計,車企的半年報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現象:贏利正在大幅攀升。
從5月份以來,我國汽車銷量的增長已經出現連續三個月的環比下滑,但反映在半年報上,卻是20% 至400%的亮麗業績增幅。
那么上半年車企利潤來自何處?三季度業績又會如何?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行業專家、流通領域行家還是車企高管,他們對于馬上到來的傳統旺季——“金九銀十”的車市行情都相當看好,特別是汽車節能補貼政策對車市的拉動作用將長期“見效”。
淡季不淡 旺季又臨
9月1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對記者表示,8月份為傳統的汽車市場淡季,但今年8月份中國汽車銷量一改連續下降態勢,出現明顯回升,呈現出“淡季不淡、企穩向好”的繁榮景象。
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汽車產量“低開高走”逐周遞增。“上半月企業適度調控產量,從而有效控制庫存,下半月企業積極排產,為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汽車銷售高峰做準備。”趙航表示。
“8月的市場表現已經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1.6L以下節能車型的補貼對車市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這一政策的刺激作用將延續下去。”上海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永達股份公司副總裁蔡英杰先生這樣告訴記者。“9月份是傳統旺季,銷量增長會較顯著。經銷商的庫存也將下降。”
趙航也認為,節能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不僅加快了132款節能汽車產品推廣,帶動了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市場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我國的汽車產品結構調整。
中國車市資深營銷專家張志勇建議,節能減排是長期的目標。因此,這種政策應該作為一個長期政策來對待。
除了節能補貼政策初見成效外,車企對于生產“步伐”都進行了調整。東風集團、長安股份等車企都在7—8月份安排了高溫放假、設備檢修,這對于進一步降低庫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進入‘金九銀十’之后,比亞迪三季度在上海地區的銷量增幅就將達到30—40%。”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銷售總監蔡軍這樣告訴記者。“在調低了今年的銷量目標之后,比亞迪將不再以銷量的快速增長為終極目標,而把重心放在了服務、品質方面,也不會以降價為手段促進銷量。”在三季度的車企盈利預測方面,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三季度,絕大多數車企銷量還會增加,導致車企的利潤也將繼續增長。降價促銷的壓力主要會出現在流通環節,車企的利潤不會損失太多。”
利潤增長的秘密武器
那么,車企上半年的利潤來源于何處?能延續多久?今年最賺錢和最不賺錢的車企,又將花落誰家?
從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來看,東風集團成為國內盈利最多的汽車企業,共獲得凈利潤65.29億元,同比增長22.7%。上海汽車雖然汽車銷量最多,達到177萬輛,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是利潤率較低的微車,因此凈利潤總額略遜于東風集團。
2010年上半年,汽車企業整體增產又增收。比如,長城汽車凈利潤增長225%,上海汽車凈利潤增長306%,安凱客車凈利潤增長更是高達471.57%。
從半年報的情況來看,2010年中國車企的贏利特征非常明顯,即合資企業的贏利能力大大超過自主品牌,來源于合資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大超過了企業經營自主品牌的利潤。
東風汽車董秘胡信東告訴本報記者,東風利潤的高增長主要仍是由合資公司貢獻。“上半年,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等合資車企的貢獻很大。隨著神龍等合資公司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推出中高端產品,其利潤也水漲船高。”
崔東樹也表示,像一汽、上汽和東風這樣的大型車企集團,旗下的合資公司的贏利貢獻是主要收益。他們的自主品牌業務一直是貼錢。國元證券汽車分析師聞祥也告訴記者,上半年,長安汽車凈利潤的高增長同樣來自于合資業務利潤的同比大幅增加。“長安福特、馬自達和江鈴控股盈利大增,這些合資企業車型成熟,競爭力較強,盈利能力強于行業增長幅度。”
與合資品牌利潤率繼續增長不同,華晨、吉利等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出現下滑,整體盈利水平仍處于弱勢。半年報顯示,華晨汽車的毛利率由14.2%下降至11.8%。同樣,吉利汽車的銷量雖然實現快速提升,背后卻是利潤率的下滑,上半年毛利率為18.9%,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金九銀十”將為自主品牌車企銷量繼續增長提供機遇,但如何補上利潤率這塊短板,已經成為自主品牌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