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規模進口美國玉米有一石二鳥之效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大約兩個月前,一艘滿載美國玉米的遠洋貨輪從太平洋彼岸抵達山東龍口港,這是15年來第一艘停泊中國港口的船只卸下美國玉米,跟著又有4艘陸續抵達。對于中國為何突然大規模進口美國玉米,不少美國玉米供應商摸不著頭腦,但有生意當然照做。不過,昨天他們豁然開朗了!中國擴大采購美國玉米,可算是官方抑制通脹的策略性部署。
統計局日前發表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3%,漲幅不僅比6月份的2.9%擴大0.4%,也是21個月來的新高,更超越了中央高層所定下今年全面通脹率3%的警戒線。
中央高層如何抑制似有加劇之勢的通脹呢?這與中國恢復采購美國玉米又有何關系?原來,近期通脹的加劇,主要由糧價帶動。統計局發言人不諱言,分析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是重要原因。
經常將管理好通脹預期掛在嘴邊的溫家寶總理,自然對糧價的變化十分敏感。為抑制糧價的升勢,增加供應是可行之途,比如擴大在國際糧食市場的采購量。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和供應國,中央高層首先就將這項策略性采購瞄準美國。況且,中國加強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將有利于改善中美兩國的貿易不平衡,起著一石二鳥之效。
統計局日前發表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3%,漲幅不僅比6月份的2.9%擴大0.4%,也是21個月來的新高,更超越了中央高層所定下今年全面通脹率3%的警戒線。
中央高層如何抑制似有加劇之勢的通脹呢?這與中國恢復采購美國玉米又有何關系?原來,近期通脹的加劇,主要由糧價帶動。統計局發言人不諱言,分析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是重要原因。
經常將管理好通脹預期掛在嘴邊的溫家寶總理,自然對糧價的變化十分敏感。為抑制糧價的升勢,增加供應是可行之途,比如擴大在國際糧食市場的采購量。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和供應國,中央高層首先就將這項策略性采購瞄準美國。況且,中國加強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將有利于改善中美兩國的貿易不平衡,起著一石二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