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還會像以前一樣輝煌
作為美國知名作家和經濟歷史學家,約翰·戈登1944年生于紐約,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擁有席位。正是家庭的耳濡目染,使其撰寫的《偉大的博弈》一書風靡全球,被譽為當今最了解華爾街真相的經濟學家。
8月17日,北京王府半島酒店。坐在記者面前的戈登,坦率直接,妙語如珠,有問必答,以作家的獨特視角,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剖析200多年來華爾街的興衰沉浮和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崛起的前因后果,解密中國的華爾街之道。
現在我相信“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Wall Street(華爾街),顧名思義,據說這條街有一道墻,是為了抗拒英國人而建的,但是還是沒有用,英國人攻破了這堵墻。”顯然,約翰·戈登對華爾街就像一個老北京講述皇城根那樣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華爾街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街,它長度只有6個街區,它一端是河,另外一端就是教堂的墓地。但是華爾街已經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
提起華爾街,作為土生土長紐約人的戈登非常自豪,但是作為一個學歷史出身又在目前經歷著華爾街金融危機的美國民眾來說,他感慨萬千。“正如當時的一位經紀人所說的,我們過去所賺得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就像四月太陽底下的積雪一樣,馬上就消融了。在美國的歷史上這種繁榮蕭條的周期大概是每20年一次,比如說1983年,然后就是2003年等等,基本上就是每20年就會有這樣一次繁榮與蕭條的周期。”戈登用歷史學家辯證的角度來看待華爾街的興衰。
他告訴記者,這次危機的爆發給世人敲響了一記警鐘,因為人類的本性是健忘的,總是會忘記過去的慘痛教訓,忘記他們父輩、祖父輩、曾祖父輩的教訓,就開始新一輪的活動。關于這次由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風暴,始于當年房地產業的泡沫。但是,每一次金融危機的實質不同,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泰坦尼克號船上的人,如果預測泰坦尼克撞上冰山,他們就不會上泰坦尼克,泰坦尼克也就不會撞上冰山了。每一次危機都是全新的危機,和過去的不同。”
不過,戈登對于目前態勢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相對于1930年多國政府以鄰為壑的單邊政策,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金融危機中多國間的緊密合作和政府迅速行動支援金融機構,因此他個人認為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經濟復蘇已經開始。
“如果在去年11月份有人預測,說今年10月世界大部分地區經濟都會復蘇的話,我想那時候很多人還是會搖頭,說是在胡說的。這次的金融危機的確是我這一生里面經歷的最大的一次危機,由于政府出手快,所以我們沒有上個世紀的大蕭條。”顯然,約翰·戈登很贊成美國政府去年以來對金融市場的干預,“我認為政府就應該扮演這樣的角色,在重大危機的時候只有政府才有資源來果斷地決策,使得局勢不會變得更糟,而美聯儲正是這樣做的,我支持他們的做法。”
華爾街會再次復興
眾所周知,人們把投資銀行作為華爾街狹義的稱呼,但以前五大投行叱咤風云的情景,如今已經灰飛煙滅: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貝爾斯登被收購,高盛和摩根大通向商業銀行轉變。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華爾街將永遠消失?
面對記者的提問,戈登的回答是否定的。“當然華爾街還會再次復興起來,還會像以前一樣的輝煌。”戈登肯定地說。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美國怎樣才能恢復財政秩序,我不是很贊同奧巴馬和其委員會的大手大腳,雖然現在國債所占GDP比例不算特別大,但債務的增速比歷史上任何和平時期都高。如果政府不進行強有力的控制,在戰后嬰兒潮這一代迎來退休潮的時候,情況會更糟。”
當提到美國國債時,戈登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當前美國國債已經達到難以想象的9.6兆美元。如果你把9.6兆個一美元硬幣排在一起,這些美元可以從地球到太陽往返一個來回,或者繞地球1700圈。”戈登一邊說一邊比劃著。他指出,奧巴馬政府打算在未來10年把國債提升1倍或2倍,這是不能維持的,這會使國債回到二戰時的水平。
對于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全球金融監管問題,戈登指出,監管是有國別的,但市場是國際的,因此全球監管在政治上是非常困難的,除非國家放棄他們部分的主權。他認為目前的監管還未能跨越國界,這給一些人“博弈”的機會,他舉了巴林銀行破產的例子:“有一名不太重要的新加坡交易員,他一個人就能導致當時全球最大銀行之一的巴林銀行倒閉!這是因為當時巴林銀行新加坡公司沒有人去留意他在干什么,巴林銀行倫敦公司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直至一天他們起床時發現巴林銀行已經倒閉了。”
所以對于風險投資,他給中國的投資者建議如下:“如果你還年輕,比如說22歲,你虧本后還有時間追回損失,但如果你像我一樣老,你就沒有那么多時間。我聽到的最好建議是:不要做出導致失眠的投資。”
中國應該依靠自身而強大
雖然之前沒有來過中國,但是戈登從小就從祖父那里聽到上海、香港這兩個最具魅力的中國城市,“我的祖父經常和我說上海,今天它和紐約一樣引人注目。我把中國行的最后一站特意安排了香港,那是我從小就渴望去看看的地方。”戈登毫不掩飾對中國這兩個傳統金融城市的喜愛之情。
在他看來,亞洲經濟增長的故事是上個世紀最富有傳奇色彩和魅力的故事。在采訪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日本,韓國,印度”,而對于中國經濟30年來的飛速發展,他認為中國其資本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預測像紐約、倫敦、東京和上海這樣的城市將共同組成世界金融中心。
戈登還把中國政府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比喻成“中國式馬歇爾計劃”,他說:“我不喜歡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那是一個為了平衡國會間各方勢力的利益,向相關群體作出了妥協的產物。我希望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更多關注經濟層面的問題,而不是更多關注政治平衡。”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經濟神話當然是無可爭議的,中國的經濟一直都在持續增長。中國強調增加出口總體上說是一件好事,正是高出口造就了近幾十年來的中國經濟神話。”戈登由衷地說,在中國手中資本日益充裕的今天,“我希望看到一個依靠自身而強大的中國。”
約翰·戈登“中國行”語錄
“我為什么選擇成為一個作家?呵呵,因為作家這個職業能讓我變得富有。”
“中國股市問題別問我了,因為我真的不懂,預測不了,拜托換個話題吧。”
“保羅·克魯格曼,他當然很棒,但是他政治傾向性太強!”
“哦,麥道夫這個騙子的高明之處讓人們發現要成為他的客戶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反而就增加了他的威信。”
“我不知道對G20集團峰會應該說些什么,我只知道這個峰會上肯定會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他們也會作出很多重要的結論,肯定會度過非常愉快的時光。”
“之前為什么沒來中國?因為沒人出錢邀請呀?我下一次還會再來中國,自己掏腰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