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軟實力:企業未來生存戰略
企業生存管理專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創立者鄧正紅先生認為,企業軟實力的意義不在現在,而在未來,就是如何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乃至基業長青,所以稱為前瞻性的企業戰略課題。企業軟實力戰略也是企業未來生存戰略,企業軟實力理論屬于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的范疇。
要把握企業戰略發展的趨勢,首先要弄清楚企業戰略發展的軌跡。我們知道,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以企業如何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為三大命題,以環境、資源、文化為三大戰略高地,其中企業適應環境變化是基礎,對應的是環境生存;資源整合是保障,對應的是基本生存;文化制導是方向,對應的是核心生存。企業未來生存管理之所以涵蓋“三大命題”,就是說,按照時間軌跡,企業生存有一個立足、成長、持久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面對的生存內容是不同的,雖然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是面向未來的,但是,企業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立足、成長問題,就無法持久地邁向未來。因此,企業軟實力作為一門新型的戰略理論,所規劃的內容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個時段上是不能分割的,而且是緊密聯系的。
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闡述的三層次生存境界,即環境生存狀態——適者生存、物質生存狀態——基本生存、精神生存狀態——核心生存,這三個境界由環境——資源——文化的提升遞進的過程,也代表了企業戰略理論演變發展的軌跡。從企業戰略理論發展史來看,環境、資源、文化始終是研究企業戰略的三大核心要素,只是戰略理論發展的每個階段所突出的要素內容不同而已。
根據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鄧正紅將企業戰略理論發展軌跡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傳統型企業戰略理論,以適應競爭環境和資源的剛性整合為主要內容。
第二個階段:過渡型企業戰略理論,以改善、提升企業信息環境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為主要內容。
第三個階段:未來型企業戰略理論,以培育核心生存力,融環境、資源、文化為一體和實現柔性生存為主要內容。
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認為,企業未來生存是可控的,其中,環境是基礎,資源是保證,文化是導向。環境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企業未來生存就在于把握環境變化之“勢”,在資源和企業文化之間求得平衡。企業在環境、資源和文化之間由平衡效應所產生的思維結果就是企業軟實力戰略,企業軟實力戰略開啟企業未來生存之路。從包含的核心要素講,企業軟實力戰略要高于傳統型和過渡型企業戰略理論。
鄧正紅在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提出了生存起點和生存重點,其過程還有生存轉折點,因而它是一個動態的、立體的、連續的架構。企業未來生存管理以適者生存、基本生存、核心生存為三境界,以柔性生存為組織架構,以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生存力為主導,立足于事物運動和經營運作之勢,把握企業未來生存規律,實施企業軟實力戰略。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認為,影響企業未來生存最大的未知變量是環境變化,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通過環境特性的變化而體現出來。從穩態環境向動態環境變化,從簡單環境向復雜環境變化是環境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未來生存管理主要是透過動態而復雜的環境變化,讓企業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 企業未來生存管理的核心是“應變”,但這種“應變”處于動態與靜態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它將變與不變融為一體。企業具備多大的應變能力,將決定企業未來生存命運。鄧正紅企業未來生存管理思想強調,企業戰略確定以后,就要按照既定的戰略路線,結合現在企業所處的環境、資源存量和企業文化,采取一個又一個靈活的戰術措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直至企業未來生存的戰略目標。這個生存過程既是企業成長、發展的過程,也是企業根據環境變化,運用企業軟資源來整合硬資源所進行的自我調適過程;既是企業的戰略生存,也是企業的戰術生存,整個過程就是將企業戰略與戰術融為一體。 鄧正紅表示,柔性生存是企業未來生存的大趨勢。在柔性生存大趨勢的背景下,與企業傳統的生存管理相比較,企業經營管理和組織結構必然要進行適應性的歷史大變革,與此對應的是,柔性管理、柔性組織、柔性決策、柔性經營將是企業倡導和變革的主流。而圍繞柔性生存所展開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對充分、全面、準確信息的把握,因此,企業信息化是實現企業軟實力戰略的基礎,也是企業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實現確定性生存的前提。 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是由企業生存三維構成的,即長維——生存壽命、寬維——生存環境、高維——生存遠見。核心生存力與核心競爭力同屬于企業未來生存核心戰略內容,但從三維來看,核心生存力的三維延伸度要遠遠長于、寬于、高于核心競爭力。 鄧正紅企業軟實力理論強調,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是否包含“未來”因子,關鍵看這個戰略是否有軟實力介入,就是文化制導,即企業軟實力對企業戰略的控制和引導。真正的企業未來生存戰略是企業在環境、資源和文化之間由平衡效應所產生的思維結果,其落腳點是企業運用軟實力整合當下的資源,為未來生存作準備。環境、資源、文化是企業未來生存三大戰略要素,沒有文化或者軟實力介入的企業戰略,不是企業未來生存戰略,因為環境、資源是變化的,這樣的戰略只是維持企業暫時生存的硬實力戰略。 企業要化解未來生存中的高風險和高度不確定性,必須擁有自己經久不變、經得起實踐與時間考驗、抵得住各種風險和沖擊的核心內容,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這就是企業核心生存力,也是企業未來生存的主動權。從企業未來生存規律看,企業核心生存力由兩部分構成,即不變部分和變化部分,不變的是企業軟實力,變化的是企業硬實力,將變與不變統一起來,就是將軟實力與硬實力僅僅捏合在一塊,產生牢不可破的企業核心生存力。 建立在核心之上的能力包括軟實力即核心理念和硬實力即核心業務,二者融合即構成企業的核心生存力,這是遵循企業未來生存規律運作所達到的最高生存境界。從企業未來生存的現實立足看,不管是環境還是文化,最終的落腳點是資源保證,實現資源整合,形成獨具優勢的核心業務,將軟實力與硬實力緊緊捏在一塊,形成企業的核心生存力。正如德魯克所言:“投入全部的資源,向一個方向沖刺,是創業家最高的策略”。“向一個方向沖刺”是企業戰略牽引企業未來生存,戰略的最高目的是形成企業持久的、牢不可破的核心生存力。
生存既是企業一輩子又是眼下的大事。如何生存既是企業長遠的戰略問題又是眼下的戰術問題。一般來說,在生存問題上,企業戰略與戰術是融為一體的。解決企業未來生存三命題,即企業如何活得下、活得好、活得久,最根本的也是最關鍵的是打造和提升企業軟實力,企業軟實力是唯一能支撐和保證企業基業長青的動力源,是貫穿企業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向未來,具有穿透力的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