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的整體解決集合器
“公司無邊界”,是杰克·韋爾奇在1980年代提出的一種強者思維。20多年間,互聯網的發展顛覆了商業世界的許多假說和倫理,把世界夷平了,推出了萬千個浩瀚無邊的“藍海”,形成了無邊無際的“長尾市場”。時代的變革是這樣的猛烈,許多先前流行的假說和理論,不能解釋活生生的現實,一時間媒體形成了一股浩大的否定熱。《財富》英文版也不甘寂寞,于2006年7月推出了專題《韋爾奇過時了?》 。其實,做企業的道理,并沒有想象中的快節奏。若干跡象表明,韋爾奇的“公司無邊界”,不但不會過時,而且還會在2007年取得新態勢。
“無邊界”是一種強勢的思維和實踐
韋爾奇從基層做起,曾經有不少新鮮大膽的設想,被官僚體制所拒絕。他對此很傷心,甚至一度要辭職離開GE。對“數一數二”這個權宜之計,他充滿了警戒。執掌GE后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始終纏繞著他:如何能讓閃耀在公司雇員頭腦里的智慧火花,讓所有層次上的人都可以分享?當年杰克·韋爾奇長久思索這個問題的時候,“無邊界”這個詞突然躍進了腦子里。正是在“無邊界”這個名詞的激勵下,他創立了一個“公司行動集團”(業務拓展部),以促進員工堅持不懈地分享各自最好的思想。業務拓展部聘請外腦擔任總負責人,由 20名左右的MBA組成。業務拓展部不僅要促進新理念的傳遞交流,而且要幫助企業領導實施這些理念。“公司行動集團”不僅傳播思想,也在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的思想。“每天發現一個更好的辦法”是當時GE最流行的口號。
在“公司無邊界”的工程中,許多提法受到了質疑。一位員工敏銳的洞察力,使GE受益匪淺。他尖銳地指出:“數一數二”的戰略可能會對GE有阻礙作用,壓抑新的成長機遇。因為GE眾多高智商的管理人員,足以聰明到把他們的市場定義得非常狹窄,以使他們可以穩穩當當地保持住“數一數二”的位置。故此,需要不斷地對現有市場進行重新定義,以不斷擴展外延的辦法,迫使每一個人以全新的態度看待企業。韋爾奇對這個新思想興奮不已。他要求每一個公司都重新定義他們的市場范圍。結果,1981年GE給出的市場范圍是1150億美元,而2000年他們進入的市場范圍已經擴展到10000億美元。這個重新定義,為GE提供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一個“無邊界”的公司,將把圍墻推倒,讓供貨商和用戶成為一個單一過程的組成部分。這是GE建設的敏捷供應鏈雛形。從1991年開始,GE更開始對經理們的無邊界行為進行打分,根據同級經理和上級的意見,每一位都給予高、中、低三檔的評價。1992年,這種評價就在實踐中得到了體現。有 4名經理,因為行為不符合無邊界的理念,而遭免職。無邊界變成了GE“社會結構”的核心。
“無邊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不是簡單地砸碎等級制度,而是看重思想技術的交流突破等級界限,使具有創造性的靈感迅速付諸實施。一切現實的、既定的、成型的、經驗的、有效的永遠都要納入新的環境進行檢驗,永遠都要推陳出新。
韋爾奇的“公司無邊界”,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操作。然而敏銳的學者和觀察家,則看到了“無邊界”的理論意義,他們分別作出了許多種理論概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藍海戰略》與《長尾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