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進GSK本土化轉型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張潔
她是外資藥企中國區總裁中惟一一位女老板。這位美麗的中國女性已經在醫藥行業工作了30多年。她強調的是與中國企業合作,促進創新;她稱自己是一座溝通中外、推進企業本土化的橋梁;她正在讓其領導的公司在中國進行轉型,從經營模式到業務重心。
她曾說:“至于我的愛好,也許工作就是我最大的愛好。我很忙,但是一想到工作就充滿激情,心懷快樂!”
編者按:“英雄何必問出處,巾幗從不讓須眉。”每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成功女性總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溫潤婉約,體會更多的卻是堅韌和剛強。她們用實際行動為此證明:只要敢于付出,智慧和勇氣就一定能讓女性成就更加驕人的業績。
她,是外資藥企中國區總裁中惟一一位女老板。這位美麗的中國女性已經在醫藥行業工作了30多年。她強調的是與中國企業合作,促進創新;她稱自己是一座溝通中外、推進企業本土化的橋梁;她正在讓其領導的公司在中國進行轉型,從經營模式到業務重心。這就是全球第二大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以下簡稱GSK)大中華區總裁黃秀美女士。
這家全球頂級制藥企業,在中國的各種內外危機曾在2005年達到高潮,其旗下的康泰克、芬必得等品牌都被卷入漩渦。就在這時,黃秀美臨危受命,開始擔任GSK(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一職。在她的帶領下,GSK迅速開始危機公關,選擇了迥然不同的策略,同時她帶領GSK在中國進行“鐵腕行動”,一度被人們成為 “鐵娘子”,一年之后便贏得了GSK在華業務的大豐收年。這些都使人們對這位跨國公司在華總裁中的首位女性產生好奇。她曾說:“至于我的愛好,也許工作就是我最大的愛好。我很忙,但是一想到工作就充滿激情,心懷快樂!”
近日,黃秀美女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藥企之一,GSK是否受此次金融危機負面影響?同其他地區相比,GSK中國區發展情況有何特點?
黃秀美:中國是GSK新興市場中最重要的一個市場。中國經濟擁有良好的基本面,市場發展能量巨大,且經濟發展速度快。中國還擁有雄厚的創新和專業實力及大量的科研人才。中國政府有著保持國內經濟穩定,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信心和實力以及為企業的投資和發展提供健康宏觀環境的決心。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主導力量,做為炎黃子孫,我為這一事實感到驕傲,對于企業在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
記者:截至目前,中央財政58億元改善醫療衛生機構,衛生事業投資計劃已全部下達。而就在春節前幾天,國務院出臺了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等五項措施,預計各級政府為此將在3年內將投入8500億元。您認為中國政府的這項政策會對醫藥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此,GSK會不會有進一步的戰略調整和規劃?
黃秀美:作為醫藥企業,我們一直關注中國醫療改革的進展。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在新的醫改框架中確定的全民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原則,特別是政府積極推動全民醫保,將造福所有民眾。旨在實現全民醫保的醫療改革將使整個醫藥市場得以擴容,政府“預防為主”的疾病防控方針大大提高了人們預防接種的意識,同時自我藥療需求的日益增長為非處方藥和消費保健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
在這一變革的進程中,GSK非常愿意配合政府的醫改步伐,我們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從疫苗到處方藥非處方藥,從預防到治療,以研發為基礎完善并擴大現有的產品線,繼續引入真正有價值,更適合中國人民的產品,增強藥物可及性,使更多的人能獲益于我們的優質產品。我們渴望為提高民眾的醫療保健水平和促進社會的進步盡到綿薄之力。
記者:GSK在中國一向把走“本土化”路線放在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的位置上,為了促進本土化,GSK都采取了哪些舉措?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怎樣的效果呢?
黃秀美:本土化方面,我們在中國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努力。首先,GSK積極培養本地人才。回顧這些年走過的歷程,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發展,也是一個承擔培養本土人才責任的過程。截至到2008年,我們在中國已擁有約3000名員工。過去,中國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有不少外籍人員,我們通過為本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培訓和成長機會,已經有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人迅速成長起來。到2008年,中層管理人員幾乎全部是華人,即便是最高管理層,也由以前的中外員工為一比一,發展到現在只有兩名外籍人士,其他都是華人。
在葛蘭素史克,我們與員工共擔職業發展的責任,全球通用的“績效和發展計劃”流程在2008年進行了全面升級后,為員工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幫助。我們的政策是承諾長期培養本土人才,并提供所需的資源。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的“領導力培養系列項目”即是履行培養本土人才的長期承諾,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商學院和培訓機構的合作,為員工提供培訓和發展項目。2008年,有80位中層經理參加了這一培訓項目。
我們還側重于內部的溝通與聆聽。我們每年都會聘請國際知名的顧問公司為公司做“員工之聲”調研項目,以期達到及時、透明和雙向的溝通目的,認真聆聽員工的建議和意見,并及時給予反饋。
推動本土化第二個方面的努力就在于發展本地生產。GSK是最早在中國成功興建合資企業的外國制藥公司之一。2001年初,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合并,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跨國制藥企業之一。在進入中國的20年間,投資總額超過4億美元。目前公司在華投資設立了葛蘭素史克(天津)制藥、葛蘭素史克(蘇州)制藥、葛蘭素史克(上海)生物制品和中美史克制藥等4家生產工廠,本地員工超過3000名。
第三方面就是GSK致力于實現研發本土化。2007年我們宣布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承擔從新藥開發、臨床研究到全球產品注冊整個醫學領域的研發工作,是一個一體化的,從頭到尾完整運作的研發中心。我們希望在已有的臨床實驗和其它科研項目的基礎上擴大對研發方面的投入,更好地發揮中國所擁有的世界一流科研資源的潛力。中國擁有雄厚的創新和專業實力及大量的科研人才,研發中心的成立將充分發揮中國本地人才的優勢,使其與GSK雄厚的研發實力強強聯合,為促進世界和中國人民的健康而提供更多創新的藥品。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貫徹從“中國制造”(MadeinChina)到“中國智造”(Discov鄄erinChina)的戰略,希望在上海的研發中心在10年內,成為公司全球藥物研發的關鍵。
記者:剛才您提到GSK一直在加大研發方面的投入。那么,對于醫藥企業來講,加強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能跟讀者分享一下GSK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嗎?
黃秀美:葛蘭素史克擁有全球制藥行業中最大的研究開發體系之一,每年的研發預算超過50億美元,每天的研發投入在1400萬美元,相當于每小時投入約56萬美元。公司在11個國家擁有20多個研發基地,研發人員多達1.5萬余名,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類比組合式化學等尖端科技,每年合成6500萬種化合物,極大地拓展了藥物的開發領域。
我們的藥物開發優化中心 (CEDD)專注于開發目標疾病領域的技能與資源。這些 CEDD在藥品部龐大的機構中形成了以研發為主導的小工作單位,使我們的工作能夠更加靈活高效。CEDD均由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領銜。
去年,我們新的CEO上任后提出的三大戰略之一就是“創造更多有價值的產品”,提高GSK的研發生產力仍然是我們的重點,也是競爭優勢的潛在來源。根據公司2008第四季度報告,2008年我們共有12個產品上市,占2008年美國FDA批準的新化學實體和疫苗的17%。有超過10個重要產品在全世界已經交監管機構審批,有30個產品處于后期開發以及70個內部和外部的可堪當研發引擎的藥物研發項目。
作為最早在中國大規模投資藥物研發領域的跨國公司之一,在進入中國的20年間,GSK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研發重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等)和中國政府目前所關注的重點是一致的。同時,中國公司正在加速與全球研發的同步,讓真正有價值的創新藥物在中國盡早上市。
記者:醫藥企業在生產中產生的污染一直為全球所關注。作為一家世界知名的制藥公司,GSK在環保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黃秀美:我們一直貫徹著GSK中國“環境、健康、安全”的總方針,包括:保護我們的員工、承包商、來訪者和其他與我們運作有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我們的運作要以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方式進行;承諾不斷改進環境、健康和安全的績效;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和GSK全球環境、健康和安全標準;將環境、健康、安全和損失預防與公司所有運作過程、計劃和決策過程結合起來;建立運作方法和環境、健康、安全及損失預防的戰略,以便最理想地利用資源和防止污染,確保公司的環境能長期可持續發展;對產品管理要采用綜合的方法,包括主要供應商和合同加工廠;在解決問題和績效方面與主要利害相關方(員工、政府、社區等)積極合作和互動。同時,我們也在進行最新的科學研究,以進一步改善我們的風險評估辦法。
公司承諾到2010年,能源使用及對氣候改變的影響將在2006年的基礎上每個銷售單位減少20%,至2015年,減少45%;我們將繼續努力,至2010年達到全面消除氟氯化碳;達到減少水資源利用及廢水污染的年度目標;減少碳消耗。
以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為例。從2000年建廠以來一直被開發區評為環保優秀單位,對生產所排放廢水、廢氣都經過專業處理后再通過專門的排放渠道排放,廢物由國家環保總局認證的天津市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進行焚化處理;廢水、廢氣(鍋爐和工業生產廢氣)的數值均遠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在開發區每年被連續減免污水排放費用并成為2006年天津市創辦環保模范城市開發區藥業的推薦企業。建廠以來,從來沒有接到過社區和政府部門的投訴和抱怨,在環保部門的每年不定期檢查中沒有重大缺陷。
記者:除環保之外,我們發現GSK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您怎么看待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的關系?
黃秀美:GSK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安偉杰曾說,我們承諾繼續做一個慷慨的社會公民,履行我們的企業責任。通過我們的所做所為,通過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和企業所創造的財富,我們以特有的優勢,致力于改善他人福祉。
企業責任就是關于我們怎樣與社會融合。尤其像GSK這樣一個醫藥公司,我們與社會是一體的。所以我們履行企業責任時,不僅要參與,更要根植于其中。葛蘭素史克的使命是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人們能夠做到更多、感覺更舒適、生活更長久,從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這是GSK履行企業責任的基石。
秉承GSK的傳承,GSK中國承諾在中國成為卓越的企業公民,為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貢獻。GSK在中國發展的20多年間,積極投身于社會健康教育活動,熱心公益事業,在重大疾病領域、醫學教育、捐資助學、援助災區等多個方面,都有我們伸出的熱情之手。據不完全統計,公司向有關團體捐助設備、資金、藥品價值總計超過人民幣2.3億元。在世界500強中,GSK用于回報社會的資金占其利潤百分比非常之高,達到4%。而通常情況下,這個平均數字是1%。
記者:請您向廣大讀者簡單介紹一下GSK在中國近期的發展目標和企業愿景?
黃秀美:我們的新CEO安偉杰在今年上任后時就為葛蘭素史克設定了三個戰略重點:一是多樣化全球業務的增長;二是創造更多有價值的產品;三是簡化運作模式。同時,在公司機構重組中,新興市場被確定為重點領域,而中國更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
對于中國公司來說,秉承“做到更多、感覺更舒適、生活更長久”這一光榮使命,我們要積極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抓住機遇,將這三大戰略很好地運用到中國市場,引入真正具有價值、更適合中國人民的藥品,使產品線更加完善;提供一流的服務,為客戶與終端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利益;開拓更深、更廣的分銷渠道,使更多的人們能夠獲益于我們的優質產品。同時,我們要深化本地化策略,加強人才培養,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扶助公共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