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要挑戰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江西九江
草政鈞
有一次我到移動公司講課,我問移動公司的員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員工都回答不上來。我再問陪同的一些中層干部,他們也支吾著說不出所以然來。當時我并沒有責怪什么,因為我知道,如果不是一個國學底子深厚的人,一般人是講不清楚何為 “正德”,何為“厚生”,何為“至善”的確切內容的。事實上,“正德厚生”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高度概括,用一個高度概括的概念來作為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這樣的做法本身就是不合適的。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觀念應該是具體的,不允許有多義性、神秘性和模糊性。況且,“德”這個概念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具體內容,在當代這個缺乏統一性道德評價體系的社會中,“德”本身就是一個空洞的東西,即使當代最著名的國內外學者和倫理學家也不能講出令人信服的道道來。至于“正德”和“至善”具體為何物,更是一個模糊的東西。就連孔子這樣的大圣人在談到至善的方法和道理時也感嘆到:“上刀山下火海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做到至善確實讓我感到為難啊!”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作為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這樣高深莫測,學術氣息嚴重的企業文化對移動的員工來說具有合理性嗎?
移動公司的員工基本上每人手中都有一本《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小冊子,就小冊子的語言水平和寫作激情來說,確實有許多令人欣賞的地方,但是就“體系”的要求來說,恕我直言,其創作者的理論功底和思考力水平顯然有許多不到之處。既然稱做體系,就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構架。首先,必須對中國移動的價值觀念有一個基本的排序,并說明它們的關系。通過合理的價值排序讓員工在企業多樣化發展的價值觀念面前,知道它們的主次關系和層次關系,并理解它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其次對重要的戰略目標和價值理念要進行必要的目標分解。目標分解的主要內容包括:結構分解——將整體目標和終極價值分解成各個部分目標;層級分解——分析目標的層次關系和價值觀念的表里關系,并將價值目標分解成最低目標、最高目標、標準目標,并給予不同的對待;過程分解——將戰略目標分解成不同的階段,并規定相應的時間。主體分解——將目標任務分解成不同的實施主體,各司其職,協作完成。主次分解——將戰略目標和核心價值分解成主要和次要,并在資源配置上給予不同的對待。當然,目標分解在《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中可以不需要做得非常詳細,但是基本的輪廓和框架必須描述出來,否則就不成為“體系”。可惜在《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中我們看不到這些最基本的輪廓和構架。
《 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據說是請一位國學大師寫的。確實如此,文章的學術味道很濃,以致于讓人聞到一絲復古主義的氣息。在我看來,《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應該是代表中國移動公司的文件,而不是創作者的個人文章,這種激情張揚的“個性化”語言風格值得商榷。
有個研究生曾經問我:“曹老師,應該怎樣給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定位呢?”我回答說:企業文化本身并不需要定位,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的實現方式,沒有戰略意圖的企業文化是空洞的企業文化,孤立的給企業文化定位只會導致為文化而文化的形式主義。有了企業戰略,企業文化的定位就被決定了,用不著另外給企業文化定位。所以,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必須要有自己的企業哲學,必須奠定企業的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競爭的舞臺上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也才能賦予企業文化的規定性。缺乏全球戰略思維,沒有形成自己的企業哲學,沒有給自己的企業奠定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是這篇《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文章的缺陷所在。同時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在對企業發展矛盾運動的認識之上,缺乏對企業發展矛盾的把握談企業文化,顯然是門外漢在賣弄自己的文字和口才。當前企業文化建設成為一種“時髦”,門外漢給企業做文化咨詢的很多。我想,通過企業文化的挑戰活動,是否可以將一部分外行轉變成內行,或者將一部分“內行”轉變為外行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話,我認為這對企業文化建設很有好處,既然這樣,那么我們就從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開始吧。
慧空大師和我合作研究的《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正是針對當前文化建設的這種普遍現象和迫切需要的。以堅持科學思維與價值思維相統一、思考力與執行力相統一的《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是全球化時代人類思想精華的總結。這是一部把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把目標體系轉化為執行體系的科學方法論和教科書,也是為全球化時代企業戰略量身定做的哲學體系。本書有許多新理論新工具的創新和運用。例如:什么是文化的合理性?如何構建企業文化的合理性?價值思維的創立為論證文化的合理性問題提供了理論工具。如何衡量企業的思考力水平?如何提高企業智慧水平?智慧曲線為衡量一個時代的智慧水平提供了尺度和方法。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認識深入事物的本質,使之做到最全面最深入?存在根模式和時空掃描技術將提供有力的幫助。如何調和矛盾,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做到恰到好處?ABC融合法將教您一套實用性方法。到底如何測量真理?真理的相對性原理和判斷的真假定律將為你解惑答疑。如何將企業分散的思考力整合為團隊思考力,從而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如何將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思考力和執行力如何有機統一才能極大限度地發揮文化的創造力?為此,我們研究出一套強化思考深度和廣度的理論體系(MFZ體系),并設計出一套將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的智力整合運作系統(4Z運作模式)……等等。用它來挑戰中國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中國移動建立自己的企業哲學,構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形成科學合理的全球戰略思維;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實戰演習”不斷豐富《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的內容,提升它的實用價值。從而為擺脫當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窘境開創全新的發展局面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作為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這樣高深莫測,學術氣息嚴重的企業文化對移動的員工來說具有合理性嗎?
移動公司的員工基本上每人手中都有一本《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小冊子,就小冊子的語言水平和寫作激情來說,確實有許多令人欣賞的地方,但是就“體系”的要求來說,恕我直言,其創作者的理論功底和思考力水平顯然有許多不到之處。既然稱做體系,就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構架。首先,必須對中國移動的價值觀念有一個基本的排序,并說明它們的關系。通過合理的價值排序讓員工在企業多樣化發展的價值觀念面前,知道它們的主次關系和層次關系,并理解它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其次對重要的戰略目標和價值理念要進行必要的目標分解。目標分解的主要內容包括:結構分解——將整體目標和終極價值分解成各個部分目標;層級分解——分析目標的層次關系和價值觀念的表里關系,并將價值目標分解成最低目標、最高目標、標準目標,并給予不同的對待;過程分解——將戰略目標分解成不同的階段,并規定相應的時間。主體分解——將目標任務分解成不同的實施主體,各司其職,協作完成。主次分解——將戰略目標和核心價值分解成主要和次要,并在資源配置上給予不同的對待。當然,目標分解在《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中可以不需要做得非常詳細,但是基本的輪廓和框架必須描述出來,否則就不成為“體系”。可惜在《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中我們看不到這些最基本的輪廓和構架。
《 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據說是請一位國學大師寫的。確實如此,文章的學術味道很濃,以致于讓人聞到一絲復古主義的氣息。在我看來,《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應該是代表中國移動公司的文件,而不是創作者的個人文章,這種激情張揚的“個性化”語言風格值得商榷。
有個研究生曾經問我:“曹老師,應該怎樣給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定位呢?”我回答說:企業文化本身并不需要定位,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的實現方式,沒有戰略意圖的企業文化是空洞的企業文化,孤立的給企業文化定位只會導致為文化而文化的形式主義。有了企業戰略,企業文化的定位就被決定了,用不著另外給企業文化定位。所以,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必須要有自己的企業哲學,必須奠定企業的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球化競爭的舞臺上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也才能賦予企業文化的規定性。缺乏全球戰略思維,沒有形成自己的企業哲學,沒有給自己的企業奠定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是這篇《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文章的缺陷所在。同時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在對企業發展矛盾運動的認識之上,缺乏對企業發展矛盾的把握談企業文化,顯然是門外漢在賣弄自己的文字和口才。當前企業文化建設成為一種“時髦”,門外漢給企業做文化咨詢的很多。我想,通過企業文化的挑戰活動,是否可以將一部分外行轉變成內行,或者將一部分“內行”轉變為外行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話,我認為這對企業文化建設很有好處,既然這樣,那么我們就從中國移動的企業文化開始吧。
慧空大師和我合作研究的《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正是針對當前文化建設的這種普遍現象和迫切需要的。以堅持科學思維與價值思維相統一、思考力與執行力相統一的《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是全球化時代人類思想精華的總結。這是一部把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把目標體系轉化為執行體系的科學方法論和教科書,也是為全球化時代企業戰略量身定做的哲學體系。本書有許多新理論新工具的創新和運用。例如:什么是文化的合理性?如何構建企業文化的合理性?價值思維的創立為論證文化的合理性問題提供了理論工具。如何衡量企業的思考力水平?如何提高企業智慧水平?智慧曲線為衡量一個時代的智慧水平提供了尺度和方法。如何才能使我們的認識深入事物的本質,使之做到最全面最深入?存在根模式和時空掃描技術將提供有力的幫助。如何調和矛盾,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做到恰到好處?ABC融合法將教您一套實用性方法。到底如何測量真理?真理的相對性原理和判斷的真假定律將為你解惑答疑。如何將企業分散的思考力整合為團隊思考力,從而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如何將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思考力和執行力如何有機統一才能極大限度地發揮文化的創造力?為此,我們研究出一套強化思考深度和廣度的理論體系(MFZ體系),并設計出一套將思考力轉化為執行力的智力整合運作系統(4Z運作模式)……等等。用它來挑戰中國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中國移動建立自己的企業哲學,構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真理坐標和價值坐標,形成科學合理的全球戰略思維;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實戰演習”不斷豐富《中國企業文化論證體系及其方法論手冊》的內容,提升它的實用價值。從而為擺脫當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窘境開創全新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