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營銷:醫藥市場的新奶酪
DTC(Direct-to-Consumer)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終端消費者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活動。對醫藥市場而言,終端消費者有可能是患者本人、患者的朋友和親屬,也可能是醫療服務人員或者公眾。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型制藥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用這種新型的營銷模式。DTC營銷日漸盛行的主要原因有:
1.患者主動地參與到自身的醫療保健中來。他們積極搜尋與病癥相關的治療信息和藥品,并向醫生詢問病情和治療方案;
2.Internet的持續發展為消費者教育提供可能。成千上萬的患者通過網絡就能快速、方便地找到大量豐富的醫療信息。
1.DTC廣告
1997年8月,美國FDA宣布放松對藥品廣告促銷的限制,即生產企業只要提供藥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簡要信息,就可以在電視、電臺、雜志和報紙等大眾媒介上做DTC廣告。而在此之前,處方藥PoMs(prescription only medicines)不允許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宣傳,媒體只能為非處方藥OTC(Over-the-Counter)制作廣告節目。
于是,制藥公司開始迅速增加藥品的DTC廣告投放。據IMS HEALTH的報道,全美DTC廣告促銷費用從1998年的13億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1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8.5%。巨額的投入果然換來了好收成。其中,排名首位的先靈葆雅公司的DTC廣告支出高達1.37億美元,這使其抗過敏處方藥Claritin當年的銷售額增長了21%。
在DTC廣告日趨復雜的今天,醫生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視。盡管施貴寶公司為其新藥Pravachol(普伐他汀)做了廣泛的DTC促銷活動,但當患者向醫生咨詢降低膽固醇的藥品時,Lipitor(阿伐他汀)通常會出現在醫生的處方上。這是因為,輝瑞公司早在產品上市之初,就通過其銷售人員直接向醫生們征求意見并收集反饋信息,從而提高了醫生的品牌認知率,這使其子公司華納—蘭伯特的Lipitor在上市當年,銷售額就超過了1億美元。
美國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表明:
① 78%的美國人認為,患者本人應對自身健康擔負主要責任,而不應過多地依賴醫生;
② 51%的美國人認為,處方藥廣告的信息十分豐富;
③ 65%的消費者愿意要求醫生開他們通過廣告獲悉的藥品。
2.DTC網站
Internet為制藥公司提供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機會。先靈葆雅公司就通過Claritin的DTC網站向消費者發布產品的經銷信息。此外,患者還可以在網站上編輯個人過敏檔案,查看空氣質量(花粉含量)及相關天氣預報,請網上的過敏病學專家解答問題,或點擊其他鏈接。
一些DTC網站還具有廣告的功能。施貴寶公司為全身性焦慮癥(GAD)患者制作了一個高度互動、朋友式的網站。網頁的內容包括該種疾病的全套教育材料、醫療服務人員的信息、自我診斷的方法等。患者在網上搜索到該網站,了解疾病治療研究的新進展,最終要求他(她)的醫生為其試用該公司的藥療法BuSpar。網站同時也為醫生提供GAD的治療信息和資源,以激勵他們對BuSpar的支持。
此外,DTC營銷組合還包括消費者教育、口碑營銷等傳播模式。當然,無論是PoMs,還是OTC,DTC營銷的焦點都將是消費者,而不再是醫生。
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不允許處方藥做DTC宣傳。但近年來,迫于消費者自主意識的提高和政府醫療支出不斷上漲等的壓力,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解除對三類處方藥DTC廣告的限制,其中包括艾滋病、糖尿病和哮喘病的治療藥品。解禁的主要原因是:
1.患病人群龐大,患者對疾病病理及治療方法都有強烈的學習欲望;
2.患者將自行承擔部分醫療費用,DTC廣告為“買方”的購買決策提供信息;
3.治療藥品的數量繁多,DTC營銷競爭會給患者帶來實惠。
雖然仍有人對DTC廣告的商業動機和DTC營銷模式下的醫患關系表示質疑,但消費者教育畢竟可以使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階段有所察覺,并能主動地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所以,對醫藥企業而言,DTC營銷無疑將成為醫藥市場的新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