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詳解熱錢流入股市樓市路徑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昨天刊載外管局副局長鄧先宏接受《人民日報》采訪的內容。鄧先宏提到,熱錢進入的重要目標就是股市、樓市獲取資產價格上漲收益,這符合熱錢的投機套利本性,并詳解了熱錢流入的部分途徑。
部分外企虛構資本金用途進股市
“熱錢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往往通過貿易、外資、銀行、個人等多個渠道,既有企業行為,也有個人行為。有的是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企業套匯運作。”鄧先宏舉例稱,如香港某公司直接或間接控股境內多家房地產企業,由境內子公司以人民幣資金墊付土地拍賣保證金,香港母公司通過設立房地產項目公司方式,將外匯資本金結匯后償還代墊款。上述企業涉嫌違反資本金支付結匯制、非法套匯、擅自對外放款和擅自經營金融業務等,違規金額較大、資金鏈條復雜、性質嚴重。也有個別銀行向境外個人發放了中長期房屋抵押外匯貸款,而房貸結匯后用于購買境內房產。
同時,A股也是熱錢集中的一個領域。在外管局的專項檢查中,發現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虛構用途將資本金結匯后進入股市的案例。此類案例中,外資企業以支付貨款等名義向銀行申報資本金結匯,將結匯所得人民幣劃給境內關聯企業,關聯企業再以往來款等名義將資金原路劃回。外資企業收回此筆人民幣資金后,不再受結匯時申報用途限制,從而流入A股市場。
熱錢違規流入涉案70億美元
從今年2月開始,外管局在外匯流入量較大的13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外管局也從中找出一些規律。
例如,外商投資項下的熱錢很多與“虛假外資”有關。部分外資企業雖有真實項目,但無真正的“外資”,有的干脆就是“空殼企業”,所需外匯通常通過中間人與地下錢莊之間進行資金交易,資本金結匯后用于歸還地下錢莊或境內外出資人。個人項下的熱錢主要是通過分散匯入—分散結匯—集中入賬等多種形式,達到將大額資金化整為零進行分拆結匯的目的。
相關新聞
我國調升一季度收支順差額
國際收支繼續“雙順差”
本報訊 (記者蘇曼麗實習生張佩沛)昨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修訂數據,一季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由409億美元修正為53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由550億美元上調至642億美元。分別較5月的數據提升31.1%和16.7%。
經修訂后,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經常項目順差中,服務貿易逆差調整較大,由逆差180億美元調整為逆差72億美元。而在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以外匯融資和貸款為主的其他投資凈流入就達454億美元,占據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的71%。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表示,其他投資主要由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外匯融資和貸款組成。從企業方面看,由于國內信貸規模管制比較嚴格,他們從境內不易獲得人民幣貸款;同時,外匯貸款的利率較低,他們還可能從中獲取匯率變化帶來的收益。而從銀行方面來看,由于企業的貸款需求較大,而外匯存款有限,因而為了實現平衡,銀行也需要從國外貸款或者融資,因此造成了其他投資凈流入較多的情況。
同時趙慶明表示,服務貿易數據來源有十多項,并且需要從多種渠道獲取數據,有的數據甚至在短期內無法統計出來,因此造成初步統計時誤差很大。不過他表示,服務貿易的大幅調整與熱錢沒有直接關系,因為熱錢是隱藏在統計過程背后的。
部分外企虛構資本金用途進股市
“熱錢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往往通過貿易、外資、銀行、個人等多個渠道,既有企業行為,也有個人行為。有的是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企業套匯運作。”鄧先宏舉例稱,如香港某公司直接或間接控股境內多家房地產企業,由境內子公司以人民幣資金墊付土地拍賣保證金,香港母公司通過設立房地產項目公司方式,將外匯資本金結匯后償還代墊款。上述企業涉嫌違反資本金支付結匯制、非法套匯、擅自對外放款和擅自經營金融業務等,違規金額較大、資金鏈條復雜、性質嚴重。也有個別銀行向境外個人發放了中長期房屋抵押外匯貸款,而房貸結匯后用于購買境內房產。
同時,A股也是熱錢集中的一個領域。在外管局的專項檢查中,發現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虛構用途將資本金結匯后進入股市的案例。此類案例中,外資企業以支付貨款等名義向銀行申報資本金結匯,將結匯所得人民幣劃給境內關聯企業,關聯企業再以往來款等名義將資金原路劃回。外資企業收回此筆人民幣資金后,不再受結匯時申報用途限制,從而流入A股市場。
熱錢違規流入涉案70億美元
從今年2月開始,外管局在外匯流入量較大的13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外管局也從中找出一些規律。
例如,外商投資項下的熱錢很多與“虛假外資”有關。部分外資企業雖有真實項目,但無真正的“外資”,有的干脆就是“空殼企業”,所需外匯通常通過中間人與地下錢莊之間進行資金交易,資本金結匯后用于歸還地下錢莊或境內外出資人。個人項下的熱錢主要是通過分散匯入—分散結匯—集中入賬等多種形式,達到將大額資金化整為零進行分拆結匯的目的。
相關新聞
我國調升一季度收支順差額
國際收支繼續“雙順差”
本報訊 (記者蘇曼麗實習生張佩沛)昨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修訂數據,一季度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由409億美元修正為53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由550億美元上調至642億美元。分別較5月的數據提升31.1%和16.7%。
經修訂后,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經常項目順差中,服務貿易逆差調整較大,由逆差180億美元調整為逆差72億美元。而在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下,以外匯融資和貸款為主的其他投資凈流入就達454億美元,占據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的71%。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表示,其他投資主要由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外匯融資和貸款組成。從企業方面看,由于國內信貸規模管制比較嚴格,他們從境內不易獲得人民幣貸款;同時,外匯貸款的利率較低,他們還可能從中獲取匯率變化帶來的收益。而從銀行方面來看,由于企業的貸款需求較大,而外匯存款有限,因而為了實現平衡,銀行也需要從國外貸款或者融資,因此造成了其他投資凈流入較多的情況。
同時趙慶明表示,服務貿易數據來源有十多項,并且需要從多種渠道獲取數據,有的數據甚至在短期內無法統計出來,因此造成初步統計時誤差很大。不過他表示,服務貿易的大幅調整與熱錢沒有直接關系,因為熱錢是隱藏在統計過程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