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投資1年7000億 催生沿線新“交通經濟帶”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中國鐵路正經歷最大一輪建設浪潮。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長春)國際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鐵道部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介紹,我國將不斷加大對高速鐵路的投入建設力度,今年計劃投入7000億元加快高速鐵路的建設進度。而早在去年8月,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就表示,在未來3年,鐵路投資總額約為2萬億元。2011和2012年鐵路投資也將分別達到7500和7000億元。
研究人士分析,當前我國鐵路投資進入跨越式增長階段,一方面將加快產業轉移的進行,在高鐵沿線催生新的“交通經濟帶”,另一方面,將帶動鐵路建筑行業、工程機械、鐵路車輛、水泥、電氣設備、鋼材等行業的發展。而在鐵路建設后期,隨著路網效應的逐漸形成,鐵路集運、房地產、旅游等行業也將受益匪淺。
沿線將催生新“交通經濟帶”
根據鐵道部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包括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系統的高鐵網路,運營里程將超過1.6萬公里,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
其中,客運專線包括“四縱四橫”,“四縱”即北京-上海專線、北京-武漢-廣州-深圳-香港專線、北京-沈陽-哈爾濱(大連)專線、上海-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專線;“四橫”即徐州-鄭州-蘭州專線、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專線、青島-石家莊-太原專線、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專線。
城際鐵路主要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長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關中城鎮群、海峽西岸城鎮群等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建設。
高鐵擴張,城市無疆。國金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認為,日本高速鐵路造就了“太平洋工業帶”,中國高鐵的布局同日本類似,隨著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并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的條件已經成熟,高鐵建成后,人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貨運能力更強,成本更低,這將加快產業轉移的進行,催生新的“交通經濟帶”。
“由于交通方式單一,沿線城市要素成本級差較大,武廣高鐵的建成對沿線城市的提升空間最大,武廣沿線的經濟帶已經在逐漸形成,而高鐵將加快這一進程。”國金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說,他認為,隨著滬寧線的開通,中部省份同長三角的聯系將更加緊密,產業轉移的速度也將加快,滬寧合漢和長江沿線的交通經濟帶可能加速形成。此外,除了由于產業轉移而形成的經濟帶以外,一些特色旅游城市可能因此獲得較大發展。例如清遠、黃山、武夷山等地。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劉國宏認為,高鐵時代,隨著地理位置的同質化,城市間的競爭程度會不減反增,這將“倒逼”區域之間加快開放力度,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城市定位和產業定位、錯位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和核心競爭力。比如,粵港澳正向內陸腹地加緊產業轉移,長株潭正加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
高鐵產業鏈受益行業多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由于高速鐵路建設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集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也極強。從建設過程而言,高鐵建設涉及的行業非常多,產業鏈較長,涵蓋基建、鋪軌、車輛購置、運營和后續的車輛維護5大階段。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劉國宏認為,通過對比高鐵投資的分配結構、發展進程和行業利潤率,高鐵產業鏈受益程度的順序依次為:高鐵車輛和配件、通信和信號以及電力牽引系統和基建。而車輛購置與制造、運營和后續的車輛維護的技術含量更高,是整個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以毛利率較高的高鐵的智能信息系統為例,據鐵道部預測,2010年軌道交通行業與自動化相關的包括綜合監控、乘客資訊、綜合安防、通信系統、A FC、信號系統等市場規模達到44.1億元,其中,綜合監控市場約9億元、信號系統達13.05億元。
申銀萬國研究員認為,預計2010-2012年我國的鐵路基礎設施投資將進入到高峰階段。在鐵路建設的大周期中,鐵路建筑行業、工程機械、鐵路車輛、水泥、電氣設備、鋼材等行業均會受益,大規模鐵路建設帶動了近年來上述行業景氣的提升。“由于鐵路建設進程分為土建、鋪軌、電氣化等不同階段,結合根據鐵路建設的進程,我們認為下游受益行業的前后順序依次為建設、機械、電氣設備、鐵路車輛,他們將先后進入到鐵路建設帶動的投資高峰。”申銀萬國研究員說。
誰是高鐵時代的受益者
高鐵大建設之后的高鐵時代,受益的行業包括鐵路集運、房地產、旅游酒店等行業。
申銀萬國研究員認為,在鐵路建設后期,隨著路網效應的逐漸形成,鐵路運力釋放和效率提升也將顯著體現,鐵路集運行業將成為高鐵大建設的后期受益者。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集裝箱行業發展迅猛,然而鐵路集裝箱5%左右的貨運量增速顯得十分滯后,市場份額也僅為5.13%。2009年,我國鐵路集裝箱發送量約為350萬T EU,集裝箱化率僅為2%,而歐美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一般在30%-50%左右。”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說。
申銀萬國研究員分析,鐵路集裝箱未來存在充足的潛在貨源和市場空間,預計到2012和2020年,鐵路貨運量分別達到35億和60億噸、鐵路集裝箱運量分別達到750萬TEU和3000萬TEU、集裝箱化率分別達到4 .3%和9.7%,據此計算,從現在起到2020年間,僅鐵路集裝箱行業業務量的復合增速就將接近30%。
中金公司分析員酈彬認為,從日本新干線以及國內高速公路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來看,隨著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組成的國內高速鐵路網絡逐步形成,最直接的結果是縮短了區域及城市之間地理空間上的時間距離,后高鐵時代,房地產、旅游酒店、零售將成為最顯著的受益行業。
酈彬認為,高鐵建設將加速人口流動,進而推動沿線城市就業和經濟增長,抬高沿線城市房價。節點城市,特別是區域的經濟中心,由于其較好經濟吸附力,將出現“馬太效應”,高鐵建設對于房地產市場升溫的促進作用將更為明顯。旅游酒店零售等大消費市場也將顯著受益,隨著國內高速鐵路網絡逐步形成,城市之間的時間距離將大大縮短,將直接促進沿線區域的景區游客人數增加,各個區域的景區及酒店隨著高鐵開通將漸次受益。
此外,零售行業主要受益于高鐵建成后帶來的后續效應,如促進產業轉移,提升沿線區域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以及刺激旅游消費等。“目前來看,主要受益的區域有湖北、安徽、成渝、河南、湖南、關中等,相關中西部零售商內生增長和擴張空間均有望獲得明顯提升。”酈彬分析說。
研究人士分析,當前我國鐵路投資進入跨越式增長階段,一方面將加快產業轉移的進行,在高鐵沿線催生新的“交通經濟帶”,另一方面,將帶動鐵路建筑行業、工程機械、鐵路車輛、水泥、電氣設備、鋼材等行業的發展。而在鐵路建設后期,隨著路網效應的逐漸形成,鐵路集運、房地產、旅游等行業也將受益匪淺。
沿線將催生新“交通經濟帶”
根據鐵道部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包括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系統的高鐵網路,運營里程將超過1.6萬公里,屆時,我國將成為全球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
其中,客運專線包括“四縱四橫”,“四縱”即北京-上海專線、北京-武漢-廣州-深圳-香港專線、北京-沈陽-哈爾濱(大連)專線、上海-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專線;“四橫”即徐州-鄭州-蘭州專線、杭州-南昌-長沙-貴陽-昆明專線、青島-石家莊-太原專線、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專線。
城際鐵路主要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長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圈、關中城鎮群、海峽西岸城鎮群等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建設。
高鐵擴張,城市無疆。國金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認為,日本高速鐵路造就了“太平洋工業帶”,中國高鐵的布局同日本類似,隨著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并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的條件已經成熟,高鐵建成后,人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貨運能力更強,成本更低,這將加快產業轉移的進行,催生新的“交通經濟帶”。
“由于交通方式單一,沿線城市要素成本級差較大,武廣高鐵的建成對沿線城市的提升空間最大,武廣沿線的經濟帶已經在逐漸形成,而高鐵將加快這一進程。”國金證券研究所研究員說,他認為,隨著滬寧線的開通,中部省份同長三角的聯系將更加緊密,產業轉移的速度也將加快,滬寧合漢和長江沿線的交通經濟帶可能加速形成。此外,除了由于產業轉移而形成的經濟帶以外,一些特色旅游城市可能因此獲得較大發展。例如清遠、黃山、武夷山等地。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劉國宏認為,高鐵時代,隨著地理位置的同質化,城市間的競爭程度會不減反增,這將“倒逼”區域之間加快開放力度,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城市定位和產業定位、錯位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和核心競爭力。比如,粵港澳正向內陸腹地加緊產業轉移,長株潭正加速融入珠三角經濟圈。
高鐵產業鏈受益行業多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由于高速鐵路建設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集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也極強。從建設過程而言,高鐵建設涉及的行業非常多,產業鏈較長,涵蓋基建、鋪軌、車輛購置、運營和后續的車輛維護5大階段。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劉國宏認為,通過對比高鐵投資的分配結構、發展進程和行業利潤率,高鐵產業鏈受益程度的順序依次為:高鐵車輛和配件、通信和信號以及電力牽引系統和基建。而車輛購置與制造、運營和后續的車輛維護的技術含量更高,是整個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以毛利率較高的高鐵的智能信息系統為例,據鐵道部預測,2010年軌道交通行業與自動化相關的包括綜合監控、乘客資訊、綜合安防、通信系統、A FC、信號系統等市場規模達到44.1億元,其中,綜合監控市場約9億元、信號系統達13.05億元。
申銀萬國研究員認為,預計2010-2012年我國的鐵路基礎設施投資將進入到高峰階段。在鐵路建設的大周期中,鐵路建筑行業、工程機械、鐵路車輛、水泥、電氣設備、鋼材等行業均會受益,大規模鐵路建設帶動了近年來上述行業景氣的提升。“由于鐵路建設進程分為土建、鋪軌、電氣化等不同階段,結合根據鐵路建設的進程,我們認為下游受益行業的前后順序依次為建設、機械、電氣設備、鐵路車輛,他們將先后進入到鐵路建設帶動的投資高峰。”申銀萬國研究員說。
誰是高鐵時代的受益者
高鐵大建設之后的高鐵時代,受益的行業包括鐵路集運、房地產、旅游酒店等行業。
申銀萬國研究員認為,在鐵路建設后期,隨著路網效應的逐漸形成,鐵路運力釋放和效率提升也將顯著體現,鐵路集運行業將成為高鐵大建設的后期受益者。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集裝箱行業發展迅猛,然而鐵路集裝箱5%左右的貨運量增速顯得十分滯后,市場份額也僅為5.13%。2009年,我國鐵路集裝箱發送量約為350萬T EU,集裝箱化率僅為2%,而歐美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一般在30%-50%左右。”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說。
申銀萬國研究員分析,鐵路集裝箱未來存在充足的潛在貨源和市場空間,預計到2012和2020年,鐵路貨運量分別達到35億和60億噸、鐵路集裝箱運量分別達到750萬TEU和3000萬TEU、集裝箱化率分別達到4 .3%和9.7%,據此計算,從現在起到2020年間,僅鐵路集裝箱行業業務量的復合增速就將接近30%。
中金公司分析員酈彬認為,從日本新干線以及國內高速公路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來看,隨著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組成的國內高速鐵路網絡逐步形成,最直接的結果是縮短了區域及城市之間地理空間上的時間距離,后高鐵時代,房地產、旅游酒店、零售將成為最顯著的受益行業。
酈彬認為,高鐵建設將加速人口流動,進而推動沿線城市就業和經濟增長,抬高沿線城市房價。節點城市,特別是區域的經濟中心,由于其較好經濟吸附力,將出現“馬太效應”,高鐵建設對于房地產市場升溫的促進作用將更為明顯。旅游酒店零售等大消費市場也將顯著受益,隨著國內高速鐵路網絡逐步形成,城市之間的時間距離將大大縮短,將直接促進沿線區域的景區游客人數增加,各個區域的景區及酒店隨著高鐵開通將漸次受益。
此外,零售行業主要受益于高鐵建成后帶來的后續效應,如促進產業轉移,提升沿線區域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以及刺激旅游消費等。“目前來看,主要受益的區域有湖北、安徽、成渝、河南、湖南、關中等,相關中西部零售商內生增長和擴張空間均有望獲得明顯提升。”酈彬分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