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團150億元支持華能國際走出去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近日,中行作為牽頭安排行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了總額為32億新元 (約合150億元人民幣)的“華能國際新加坡大士公司再融資項目”銀團貸款協議。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國內大型資源型企業頻頻“走出去”參與海外并購,這也為中國金融機構提供了走出去的機遇。
由于近半數的貸款今年9月即將到期,華能國際(由于避稅等原因,華能集團將大士能源的股權和債權轉給華能國際)在今年3月啟動了再融資工作。但此時國際金融形勢已大不一樣,華能集團當時的財務顧問———雷曼兄弟已經破產,國際金融市場還在動蕩,國際的信貸融資十分困難。
華能國際最終宣布,解除與境外銀團簽署的融資委托書,后與中國銀行達成協議。最終的結果是:中行中銀香港及新加坡分行擔任該銀團安排行,中行新加坡分行同時擔任代理行,中行九家海外分行及兩家建行海外分行作為參與行參加該銀團。其中中行海外分行參貸總額為28億新元,建行海外分行參貸總額為4億新元,貸款期限15年。
此次項目以“內保外貸”的形式發放,即以大士能源100%控股的大士發電作為再融資的借款人,借入款項后支付給大士能源以完成對大士能源的資產收購,再由大士能源通過公司間貸款的形式將款項轉至中新電力,由中新電力償還現有貸款。
“與其它海外銀團提供的方案相比,華能國際每年可節省上億元人民幣的財務費用。”中國銀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行海外機構多,海外資產多是其勝出的一個原因,但不能忽視的是,這次金融危機給了中資銀行機會。
除華能集團公司外,中國銀行還為國家電網、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提供了項目融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由于近半數的貸款今年9月即將到期,華能國際(由于避稅等原因,華能集團將大士能源的股權和債權轉給華能國際)在今年3月啟動了再融資工作。但此時國際金融形勢已大不一樣,華能集團當時的財務顧問———雷曼兄弟已經破產,國際金融市場還在動蕩,國際的信貸融資十分困難。
華能國際最終宣布,解除與境外銀團簽署的融資委托書,后與中國銀行達成協議。最終的結果是:中行中銀香港及新加坡分行擔任該銀團安排行,中行新加坡分行同時擔任代理行,中行九家海外分行及兩家建行海外分行作為參與行參加該銀團。其中中行海外分行參貸總額為28億新元,建行海外分行參貸總額為4億新元,貸款期限15年。
此次項目以“內保外貸”的形式發放,即以大士能源100%控股的大士發電作為再融資的借款人,借入款項后支付給大士能源以完成對大士能源的資產收購,再由大士能源通過公司間貸款的形式將款項轉至中新電力,由中新電力償還現有貸款。
“與其它海外銀團提供的方案相比,華能國際每年可節省上億元人民幣的財務費用。”中國銀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行海外機構多,海外資產多是其勝出的一個原因,但不能忽視的是,這次金融危機給了中資銀行機會。
除華能集團公司外,中國銀行還為國家電網、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提供了項目融資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