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雷曼迷債99%苦主愿六七折回購
16家香港銀行“迷債沖擊波”盤點
冷暖之間,又一年。從對政府表態不會保底埋單的失望,到如今接納回購計劃,規模達360億港元的雷曼迷你債的處置方案,漸漸有了著落。7月22日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與16家分銷雷曼迷債的銀行達成回購協議,分銷行將以迷債面值6成~7成的金額向迷債的合格投資者回購所持迷債。9月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了另一個較為樂觀的數據,在港約2.5萬名符合回購計劃資格的雷曼迷債投資者中,總回復人數中的99%表示愿意接納回購計劃。
按回購協議,16家銀行回購雷曼迷債的費用總額預計為63億港元,讓本已經受到業績下滑壓力的香港銀行傷筋動骨。
雷曼迷債余波傷身
對于香港四大銀行之一的中銀香港,作為最大的雷曼債承銷商,削債行動難逃雷曼風波。
雖然中銀的業績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130.28億港元,環比上升13.4%,同比下降11.2%。其中,凈利潤為66.91億港元,同比減少3.97億港元,環比亦增加29.46億港元。
但根據摩根大通的估算,與購回迷你債相關的準備金已使中銀香港今年上半年111.8億港元的預計凈利潤減少16%。高盛7月23日研究報告指出,中銀香港的額外撥備或達31.11億港元。
中銀香港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截至6月30日,該行為雷曼迷你債的支出計提的撥備為8.67億港元。而根據該行與監管機構簽署的回購協議,預計中銀香港要付的回購款為36.26億港元,這部分損失將在下半年有所反應。由于雷曼債的抵押物的價格尚待確定,具體計提金額仍不確定。
作為香港第六、第七大銀行的東亞銀行和永亨銀行都相繼表態,關于雷曼計提的撥備已接近上限。
盡管東亞銀行上半年凈利潤為11.69億港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48.92%,但上半年減值損失增至4.93億港元,同比上升56.2%。該行在上半年業績報告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東亞已全數撥備1.9億港元為雷曼迷債計提撥備。下半年迷債不會對集團損益表構成影響。
永亨銀行于香港發布中期業績時表示,上半年,該行再為雷曼迷債計提撥備接近2億港元。按照回購協議,16家銀行需支付的費用總額約63億港元,若回購全部被接受,永亨銀行的最高回購金額為3.569億港元。因而,永亨銀行表示,“相信這個撥備額度已經足夠。”
除上述大行外,在16家分銷銀行中,中小銀行更顯傷勢慘重。其中,富邦銀行涉及支付的回購金額為3.13億港元,創興銀行為2.39億港元,大新銀行與豐明銀行共約4.44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雷曼債對投資者財富管理的信心的沖擊,從而直接打壓了理財業務貢獻度較高的銀行中間業務收入。
匯豐控股上半年費用收益凈額同比減少23.32%。恒生銀行上半年也出現了凈服務費收入同比下跌36.4%的情況。該行中報披露,來自結構性產品、投資基金、證券經紀及有關服務的收入,分別下降98.3%、70.8%及14.7%。
對于中小銀行更是雪上加霜。例如,富邦銀行披露,上半年其財富管理產品,包括金融市場投資及結構性產品,單位信托基金及保險傭金收入等均受到負面的影響,并隨大勢日趨下跌,導致其凈費用及傭金收入則下跌38.6%至8414.2萬港元。
交易收益大漲難挽下滑
盡管香港市場上半年股市交易較為活躍促使香港銀行股票交易費用收入大幅上漲,然而無法挽回上半年由于凈利息收入收窄而導致的利潤下滑。
匯豐控股來自交易活動的凈收益也大幅增加,交易收益凈額達62.55億港元,同比增63.15%,環比大增129.46%。中銀香港亦表示,該行上半年貸款傭金收入亦增長51.3%,凈服務費及傭金收入為港幣29.47億元,同比上升1.7%,環比上升29.3%。其主要動力來自代理股票業務及放款傭金增長。恒生銀行2009年上半年交易收入同比上升36.4%,達10.35億港元,其中外匯交易收入上升73.8%。東亞銀行非利息收入達17.17億港元,同比上升750%,環比上升419.1%。
這一現象在渣打銀行半年報中也有體現,其股票經紀貸款收入同比增加348.3%達108.58億港元。東亞銀行股票經紀貸款亦有34.93億元,同比增幅為451.82%。
然而息差見底之際,難以平滑凈利息收入下滑趨勢。而受息差影響較大的,恰恰是核心業務為傳統銀行業務的的香港四大銀行。
匯豐銀行中報披露,該行上半年凈利息收入同比減少33.23億港元,跌幅為17.5%。其中,香港地區的凈利息收益減少31.73億港元,跌幅為24%。其主要原因為2008年下半年利率大幅下調,導致息差收窄,使部分資產重新定價。
中銀香港中報亦披露,由于凈息差收窄27個基點至1.76%,使凈利息收入為港幣89.29億元,同比下降11%。恒生銀行凈息收入同比下降11.8%,為72.75億港元。渣打銀行,同比上升4.51%,為52.04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