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免費午餐終結?
互聯網巨頭曾以為,只要網站聚集足夠的人氣,廣告商便會自動自覺地掏錢出來做廣告,但近年證明,這條網站的盈利金科玉律開始受到動搖—巨大瀏覽量不一定帶來巨大收益。
事實上,情況并非如此。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之一,今年的獨立訪問用戶量更有望達到3.75億人。如此大的訪問量,照例來說應該是獲取眾多廣告商的青睞。據今年年初,國際知名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發布預測報告稱,預計整個2009年期間,YouTube全年有望獲得2.4億美元收入,但同時為了向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該網站運營成本將高達7.11億美元,兩者相互抵消后,YouTube將運營虧損4.7億美元。
有關專家指出,由于“免費”的教條充斥著整個互聯網,極大地束縛了網絡公司的創收途徑。但真正優秀的媒體絕不會因為向用戶收費而衰落,相反還會發展得更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報紙準備嘗試靠網絡來挽救紙媒的命運—將報紙的網絡版由免費變成收費。
美聯社執行編輯協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報紙負責人中,28%的人表示他們在考慮對網絡版進行收費。美國新聞集團總裁默多克于5月初宣布,新聞集團旗下的部分報紙將在12個月內開始試行網絡版收費。目前《華爾街日報》已在實行收費,網絡版價格為每周1.99美元,印刷版為每周2.29美元,網絡、印刷版同時訂閱每周2.69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收費階段,收費條件已經成熟了。作為互聯網最基本的新聞信息都開始收費,今后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加入收費領域,互聯網的免費時代正在結束。
網站收費難以樂觀
有報業專家將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報紙網站免費的決策稱作是報業的“原罪”,但救贖卻并不容易。
雖然在全球眾多傳媒巨頭看來,新聞內容收費比廣告更適合于未來新聞網站。不過,在當前,大部分業界人士對于默多克的計劃仍持觀望態度,“因為用戶被寵壞了,絕大部分人都習慣了免費閱讀新聞,現在突然說要收費,大家一定不習慣”。
讓人不可理解的是,為了聽音樂和玩游戲,消費者愿意在網上花很多錢。但說到網絡新聞,他們就只想看、不想掏錢了。報紙的網站非常受人歡迎,以致某些報紙的網上讀者現在超過了購買報紙的人數。讀者的這一變化已開始令報業改觀。網站的廣告收益節節攀升,與此同時,隨著網上讀者的增多,各家報紙的高級管理人員焦慮地關注著印刷版讀者的減少。
對報紙來說,最大的障礙或許是網上讀者已習慣了免費新聞,并形成了心理預期。就《華爾街日報》來講,其主要對象是華爾街的投資金融企業。那些擁有數百萬乃至數千萬年薪的金融家們自然認為訂閱費不足掛齒。但那些在地鐵和公共汽車上閱讀新聞的消費者,就不一定愿意通過付費的方式,上網查看或者長期訂閱新聞集團的報紙了。
分析人士表示,默多克這一行為更多是將手中的讀者拱手相讓給競爭對手。據稱,新聞網站收費后,用戶數量會減少,網站的點擊會下降,這將減弱對廣告商的吸引力。同時,這些網站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會從中得利,乘機擴大地盤,搶占空出的市場。
據英國一媒體在網上做的調查顯示,超過11%的網友表示愿意付費閱讀報紙的在線內容,但近八成的投票者表示反對。許多用戶表示,如果新聞集團對旗下新聞網站收費,將放棄瀏覽這些網站,轉投其他新聞網站。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讓用戶心甘情愿地掏錢看的新聞網站其實不多。2005年,《紐約時報》曾經嘗試過對它的社論和一些觀點欄目收費。這個計劃叫TimeSelect。但經過兩年的試驗,結果不理想,現在這些欄目已重新免費開放。
TimeSelect犯的錯誤是,假定用戶對《紐約時報》高品質的新聞很感興趣,愿意花錢去獲得更深刻的內容。但事實上,大部分互聯網讀者只是需要瀏覽新聞。兩個新聞放在他們面前,一個是免費的但不那么深刻,一個是付費的但較深刻一點,更多的人會選擇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