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貶值的貨幣與已貶值的房子
最近,許多媒體和朋友都問我一個問題:“現在應不應該買樓?”,說實在的我不是很愿意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如果他們想買也買得起,你即使告訴他不要買也沒用;如果他們本來就不想買也買不起,你跟他說讓他買也沒有用。
但我一般還是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在樓市高位的時候買樓就像在股市高位的時候買股一樣是有很大風險的。比如:在2007年10月廣州樓價最高時買樓與在6000點買股的風險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買樓的現在多數已經解套,而買股的多數還沒有解套。
因為,現在樓市已經基本恢復甚至超過了2007年樓市的價位,而股市則距高位還有一半的指數。現在,很多人擔心貨幣貶值而買房,但如果現實生活的物價沒有上漲,僅僅是樓價上漲,這時買房就相當于“用還未貶值的貨幣購買已經貶值的房子”。或者說,相對于日常用品貨幣還未貶值,但相對于高價房貨幣已經嚴重貶值了。
其實,現在除了少數政府控制的壟斷行業如汽油、水、電、氣可以任意升價外,其他的商品是很難升價的,因為那些行業大多還處于產能過剩即生產過剩的狀態。所以,現在在現實生活中“錢”其實還是蠻值錢的,如果等那些擔心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人把手中的錢都花光,“現金”就可能會更加值錢;而房子現在雖然價很高,卻導致用來買房子的“錢”已經不值錢了。
人們擔心今年發放了很多新增貸款會令貨幣貶值,這的確會形成通貨膨脹,但可能不是在現在,而是在未來。現在還僅僅是在資產市場形成通脹,而實體經濟依然處于通縮狀態。短期內實體經濟可能還難以形成通脹,通脹往往是與短缺經濟為條件的。
上周廣州日報大牌樓記王荔玨女士寫了一篇短評,題目是《與其高位跟風“心驚驚”不如捂緊錢包靜觀其變》,我覺得寫得很好,現將這篇“玨姐評彈”推薦如下:
“近幾個月,想買房而沒買到房的人而言,肯定會覺得郁悶,因為,廣州的房價幾乎是每個月都有一成以上的漲幅。但記者以為,在目前這種高位上,以自住型為需求的大眾買家必須考慮到的一點是,就像股市里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一樣,樓市也不可能像眼前這樣永遠漲下去。因此,一旦市場風云有變,前期高房價所積累的各種風險勢必給市場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屆時買家該如何面對,確實需要在入市前能有清醒的認識。
在目前樓市一片看漲的氣氛下說房價有可能下跌,會讓人覺得是不合時宜之言。但是,我們不妨看看近期的市場變化,也許能有所提示:10月以來,除了廣州的住宅成交量開始下滑以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住宅成交量也在同時下降;在上海,建行上海市部分支行的首付比例已經調整至最低四成左右;前些天出現購房優惠政策明年將到期退出的傳聞,各地市場上二手房出售數量立馬大幅增加……
基于這些變化,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是高位運行的房價、加上按揭門檻的提高,已經讓越來越少的消費者可以入市了,另一方面則是政策的變化會迅速影響到整個樓市的走向。近日,有發改委官員就表示,經濟刺激政策或明年中退出,也有經濟學家預測,明年年中利率將會上調。
因此,個人認為,與其在這種高位上‘膽戰心驚’地買入,那還不如就干脆先捂緊了錢包,等到市場進一步‘冷’的時候再做決定,那時說不定價格會變得實惠些、而選擇也許也更多點呢。”
我的話大家可以不聽不信,玨姐的話還是要聽要信的。因為玨姐每天都與樓市、樓盤、開發商打交道,她的經驗和直覺是毋庸置疑的。
但近期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中介機構和開發商都認為房價還要上漲,或者認為房價即使不升也將會趨穩,即不升不降。
而我覺得這就象股市6000點時有人會說會到1萬點一樣,主要是因為房價居高不下、成交萎縮,所以必須要大造輿論,才能引導人們在樓市的高位入市。目前樓市已經出現明顯上漲乏力、成交萎縮的現象,樓價回落和下跌其實是遲早的事情。
盡管玨姐表示現在說房價有可能下跌有些不合時宜,但我還是認為樓市是存在“物極必反”和“大漲之后必有大跌”的定律的。所以,還是不要抱持過度僥幸的心態為好,應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而不應臨危不懼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