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億元打造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8月7日,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東成立,標志著我國國家級的數字電視產業支撐平臺正式投入運作。此前一日,國家發改委根據《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批準20余家企業的31項關于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正在推進從模擬向數字電視的切換,但是國內企業在核心部件上的競爭力仍然薄弱。這兩項工作是為了強化國內核心部件的競爭力,鼓勵產業鏈企業抱團前進。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表示,研究中心一項工作是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國內彩電企業建專利池已有前例,但是無奈涉及利益分配,進展一波三折。
產業鏈集體投資超億元
8月7日,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東成立,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為中心的法人實體,于同日揭牌。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堯昨日告訴記者,該工程中心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立,主要業務包括數字電視的共性技術及新一代電視核心技術研發,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數字電視發展研究及規劃研究,數字電視國家標準推廣及新業務試驗示范。
“公司是由上海高清牽頭,十余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王堯透露,總出資額將超過一億元,但是不能透露具體出資比例。“這個研究中心涉及到眾多產業鏈企業,數字電視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獨的一臺電視,靠一個環節來推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中心,將眾多企業,包括廣播運營企業聯合在一起,通過資本的紐帶抱團推進。”
據介紹,該公司出資方涉及到產學研諸多機構,包括上海交大、清華大學、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數字電視相關制造商長虹、海爾、海信、TCL、康佳、創維、北廣科技、深圳國微,節目內容提供方上海東方傳媒、上海文廣科技等。
幾乎同時,發改委網站公示了一攬子列入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記者看到,四川長虹、海爾集團、上海文廣科技發展、東軟集團、上海高清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規劃院在內的20余家企業的31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研發項目在列,具體包括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研發和產業化、芯片研發和產業化、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配套標準研究制定項目等等,涉及到整個產業鏈條各個環節。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發改委一直推進做數字電視的發展專項,被批準企業可以享受到資金支持,“數字電視產業接下來會迎來大發展,但是國內企業核心器件競爭力不強,發改委希望通過專項項目推動核心器件的發展和產業布局”。
建數字電視專利池
據了解,相比發達國家,中國在數字化滲透率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仍差距明顯。去年6月,美國已正式關閉模擬電視信 號 ,全 部轉為數字信號,日本和歐洲各國計劃在今明兩年內關閉。據規劃,中國將在2015年實現信號轉換。據奧維咨詢(A V C)測算的數據,到2009年年底,中國家庭的彩電保有量達到5 .1億臺。以5000元一臺為例,涉及金額就超過千億元,這還不包括發射、廣播內容、網絡更新、新媒體等等環節,產業規模巨大。
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企業性質,突破了以往的形式,這就意味著它要承擔更多的市場任務,是靠市場吃飯,不再是國家供養。
而據王堯介紹,研究中心的一項工作是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研究中心會成立專利池,成員單位將數字電視相關專利技術投放到專利池,由公司統一管理和授權。王堯表示,數字電視產業龐大復雜,涉及環節眾多,有不同的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也有不同的知識產權,結合一起來處理會更好。不過王堯并未透露將有多少專利投入其中,并表示由于中心剛剛組建,相關的專利管理中心小組還沒有建立,具體情況尚不能評論。
聲音
合作成功比技術突破更難
有業內人士表示,專利池建設涉及到利益分配,此前,為了抱團應對國外高昂的專利費,彩電企業曾經組建專利池,但是進展并非一帆風順,且一度遭受質疑。
家電行業專家羅清啟表示,國外如日本家電企業之間就有置換專利的做法。國內企業本身專利技術就不多,也有遇到專利封殺的教訓。不合作起來的話,很難面對國外的競爭。“一群企業抱在一起,肯定需要探索實踐,中國企業缺少聯合的經驗,應該積極探索未來的合作模式,比數字電視技術突破更重要的是組織形態、合作形態的開發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正在推進從模擬向數字電視的切換,但是國內企業在核心部件上的競爭力仍然薄弱。這兩項工作是為了強化國內核心部件的競爭力,鼓勵產業鏈企業抱團前進。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表示,研究中心一項工作是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國內彩電企業建專利池已有前例,但是無奈涉及利益分配,進展一波三折。
產業鏈集體投資超億元
8月7日,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東成立,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為中心的法人實體,于同日揭牌。上海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堯昨日告訴記者,該工程中心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立,主要業務包括數字電視的共性技術及新一代電視核心技術研發,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數字電視發展研究及規劃研究,數字電視國家標準推廣及新業務試驗示范。
“公司是由上海高清牽頭,十余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王堯透露,總出資額將超過一億元,但是不能透露具體出資比例。“這個研究中心涉及到眾多產業鏈企業,數字電視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單獨的一臺電視,靠一個環節來推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中心,將眾多企業,包括廣播運營企業聯合在一起,通過資本的紐帶抱團推進。”
據介紹,該公司出資方涉及到產學研諸多機構,包括上海交大、清華大學、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數字電視相關制造商長虹、海爾、海信、TCL、康佳、創維、北廣科技、深圳國微,節目內容提供方上海東方傳媒、上海文廣科技等。
幾乎同時,發改委網站公示了一攬子列入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記者看到,四川長虹、海爾集團、上海文廣科技發展、東軟集團、上海高清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視規劃院在內的20余家企業的31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研發項目在列,具體包括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研發和產業化、芯片研發和產業化、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配套標準研究制定項目等等,涉及到整個產業鏈條各個環節。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發改委一直推進做數字電視的發展專項,被批準企業可以享受到資金支持,“數字電視產業接下來會迎來大發展,但是國內企業核心器件競爭力不強,發改委希望通過專項項目推動核心器件的發展和產業布局”。
建數字電視專利池
據了解,相比發達國家,中國在數字化滲透率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仍差距明顯。去年6月,美國已正式關閉模擬電視信 號 ,全 部轉為數字信號,日本和歐洲各國計劃在今明兩年內關閉。據規劃,中國將在2015年實現信號轉換。據奧維咨詢(A V C)測算的數據,到2009年年底,中國家庭的彩電保有量達到5 .1億臺。以5000元一臺為例,涉及金額就超過千億元,這還不包括發射、廣播內容、網絡更新、新媒體等等環節,產業規模巨大。
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企業性質,突破了以往的形式,這就意味著它要承擔更多的市場任務,是靠市場吃飯,不再是國家供養。
而據王堯介紹,研究中心的一項工作是數字電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及許可,研究中心會成立專利池,成員單位將數字電視相關專利技術投放到專利池,由公司統一管理和授權。王堯表示,數字電視產業龐大復雜,涉及環節眾多,有不同的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也有不同的知識產權,結合一起來處理會更好。不過王堯并未透露將有多少專利投入其中,并表示由于中心剛剛組建,相關的專利管理中心小組還沒有建立,具體情況尚不能評論。
聲音
合作成功比技術突破更難
有業內人士表示,專利池建設涉及到利益分配,此前,為了抱團應對國外高昂的專利費,彩電企業曾經組建專利池,但是進展并非一帆風順,且一度遭受質疑。
家電行業專家羅清啟表示,國外如日本家電企業之間就有置換專利的做法。國內企業本身專利技術就不多,也有遇到專利封殺的教訓。不合作起來的話,很難面對國外的競爭。“一群企業抱在一起,肯定需要探索實踐,中國企業缺少聯合的經驗,應該積極探索未來的合作模式,比數字電視技術突破更重要的是組織形態、合作形態的開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