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豪賭:價值觀為商業而戰
2010年1月13日,清華大學東門西側,谷歌中國總部大樓外氣氛異常。該樓從3層到10層所有的辦公區域,全部被拉下的窗簾緊緊包裹起來。作為一家以創新和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價值觀的互聯網巨頭,此時的谷歌,顯然沒有了“開放”的心情。
而導致這一切的主因在于大衛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作為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1月13日凌晨在谷歌官方博客中撰文《A New Approach to China》(《重估中國》)表示:“谷歌正在評估公司在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十多年來,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風生水起,很多互聯網公司從無到有成長為年營業額數十億元的巨頭。這期間,雖然也有eBay、Yahoo等國外互聯網巨頭“水土不服”,但谷歌之前,還沒有哪家公司會主動宣布撤離這個不斷發展的市場。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發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至28.9%.而手機網民也在2009年一年間增加了1.2億人,規模至2.33億人,占整體網民的60.8%.
谷歌除了眾所周知的搜索引擎服務外,瀏覽器、操作系統、辦公軟件、GMAIL、手機操作系統等等,每個業務單元都迫切渴望著中國網民的青睞。谷歌怎么舍得扔下這么大的“蛋糕”轉身離去?
“積重”不堪
“谷歌撤出中國的想法已經不止一天。我們單純通過一個事件來看,肯定看不完整。”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說,“谷歌中國最近遇到的事確實太多。”
2009年5月,谷歌旗下的視頻網站Youtube.com在國內無法登錄。2009年6月18日,谷歌被指責在互聯網上傳播淫穢內容;此前一天,Google.com、Gmail和其他谷歌在線服務一度無法使用。
2009年9月,李開復從谷歌中國辭職;2009年10月,中國作家與行業組織開始指責谷歌數字圖書館收錄其作品為侵權行為,并不斷要求谷歌談判、賠償。
而在此前,牌照門、偷稅門、搜狗抄襲門等一系列“風波”,谷歌中國應接不暇。
作為資深網絡專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呂本富對此的分析是:Google已經不堪忍受持續不斷的被“污名化”。
“這背后是價值觀的沖突。谷歌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又有極強的技術、極大的商業成功,三者合一,它在全球都超級成功。中國特色他難以忍受,但中國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陣地。”某互聯網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事實上,谷歌中國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互相妥協的結果。
2006年之前,國內用戶使用Google,上的都是Google.com,其服務器設在美國。即使在Google注冊Google.cn以后,剛開始一段時間Google.cn的服務器也是放在美國的加利弗尼亞州。Google一直擔心如果服務器放到中國,會影響到自己在全球其他市場的規則,以及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黑客的入侵破壞,一個是其核心架構被復制。
但是2006年,Google推出中國搜索引擎Google.cn后,其服務器放到了北京,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服務器在中國,就必須和政府充分合作,并接受官方的審核。
相比之下,Google.co.jp(日本)、Google.ru(俄羅斯)、Google.fr(法國)的IP地址位置顯示,它們的網頁索引和快照數據地址均位于美國加州。這點上,谷歌和微軟做法不一致,長期以來MSN服務器都不愿搬入中國,一旦海底地震導致光纜斷開,MSN就無法登錄。
但谷歌確實無法忽視中國這個全球互聯網網民最多的市場。
以退為進?
盡管一直被競爭對手認為不如他們更懂中文,但數年來,谷歌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第三方互聯網數據調查機構——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谷歌中國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已從2006年的13.2%增至2009年四季度的35.6%.
不過,胡延平及其DCCI的統計數據則與此不符。他透露,2009年中國互聯網搜索排位及份額為:百度81.9%,高踞第一;谷歌(。cn)僅6.7%,居次席。
據世華財訊的報道,華爾街分析師們還關注到谷歌高層對撤出中國市場的看法。谷歌最近宣稱Gmail郵件系統受到了大量的針對性攻擊,同時谷歌也不再愿意對其中國網站的搜索結果進行審查,因此他們考慮退出中國市場。雖然中國市場預計在未來數年將獲得巨大發展,但谷歌在中國的收入目前所占份額不大。
一份投行研究報告稱,谷歌中國業務對Google全球利潤的貢獻率僅為1%.Google在2008年的凈利潤大概為96億美元,按照上述報告,中國的利潤不足1億美元。正如谷歌內部人所說,無論如何谷歌在中國的收入目前微不足道。但是谷歌中國的投入和成本卻蔚為可觀,谷歌中國雇傭了大約700名員工,占據了清華東門外整整一棟10層高的大廈,而且這數百名員工的待遇令業界驚羨。
這一說法與胡延平的預估差距不大。胡延平認為,谷歌中國2009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總額約20億元~30億元。
為了如此小規模的利益,冒著被美國政府和媒體的不斷“責問”,谷歌似乎覺得“不值”。此前,因為Google.cn表態接受審查,谷歌在美國經常遭遇競爭對手們的“攻擊”。
此外,谷歌雖然倡導“不作惡”,但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中似乎也不能獨善其身。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場總監認為,盡管Google聲稱“不作惡”,但起碼在中國卻存在著諸多問題。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我們公司原先與谷歌、百度有競價排名關鍵詞的合作,后來因為搜索公司的代理商瘋狂點擊關鍵詞,而我們要為每一次點擊付費25元。”他表示,現在公司已經不和谷歌中國、百度合作了。
確實,如果只看搜索收入,中國市場對于谷歌意義似乎甚微。但事實上,谷歌的戰略和布局絕非提供搜索服務那么簡單:Google不僅是信息的檢索和整合者,更是一個對整個信息產業的整合者。
拿一些IT“潮”人的日常辦公和生活舉例,可以窺見Google的野心:使用Google搜索,用Gmail收發郵件,用Google Reader閱讀,用Google Docs處理所有辦公文檔,用Picasa處理照片并進行地理標注……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一切,都能在Google上找到,甚至你可以在Google Map上尋找自己的地理坐標。
搜索只是谷歌“云計算”的起點,在即將到來的“云”時代,谷歌翻譯、地圖、整合搜索、Igoogle個性主頁、瀏覽器、操作系統、辦公軟件、Gmail、手機操作系統等各種免費軟件可以使用戶對谷歌產生極大的依賴,并方便地把他們從各種終端便利地接入“谷歌云”。
而只要進入了谷歌云,谷歌將來可以衍生的商業模式無究無盡,因為只要你在使用這個“云”,谷歌就可以了解你的需求,掌握你的使用習慣,發現新的變化趨勢,自然也就可以找出更多的商業機會……
而隨著谷歌欲退出中國的消息傳出,谷歌在國內“受喜愛”的程度一下凸顯。
1月15日,國內知名第三方數據分析服務商CNZZ發現,直接訪問谷歌的網民數量有細微上升,谷歌及相關關鍵詞在國內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從1月13日起開始有100%的增長速度。
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谷歌的搜索業務退出中國,其他業務也將繼續開展,且可能因Google的離去而搏得一些消費者的關注。
搜索“真空”
如果谷歌真的撤退,最直接受影響的將是中國的搜索市場的巨變。
一項來自網上的調查數據說明,Google退出中國,搜索引擎企業客戶最擔心的是百度會一家獨大,將壟斷未來的搜索市場,收費標準沒有制約。此外,做互聯網營銷的企業之前針對谷歌中國搜索引擎所做的各種優化(能夠使企業更容易被搜索到,排名更靠前)將前功盡棄。其中,可能受影響最大的是數萬家從事谷歌中國廣告代理業務的公司。
“如果谷歌中國退出,將是一個雙輸的結果。Google失去中國市場,而政府形象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界人士分析,谷歌中國退出,甚至對百度也不是好事情,沒有技術創新的競爭壓力,百度的發展步伐將會慢下來。
當然,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谷歌撤出留下的市場份額不一定被百度“吃下”,騰訊、搜狗、網易等企業都可能趁虛而入。此外,更大的變局還在于“潛伏”著的微軟“必應”(BING)。多年來,微軟搜索一直跟在谷歌后面,而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的搜索市場份額中,“必應”所占的份額略有提升,老牌搜索巨頭Yahoo則繼續下滑。
從網民的角度看,大家也更希望谷歌留下,多一個選擇。
精于搜索算法的Google,其文化中有一條準則是“以數字說話”,這在Google為中國公司起中文名時得到了充分體現。
當時與英文Google音似的漢字聲母是G和K,于是Google將所有以這兩個聲母開頭的漢字進行排列組合,結果有1800多個;而在窮盡這1800多個漢字組合后,再在這些組合中一個個過濾,直到找到最滿意的“谷歌”。
可以推論的是,如此精于計算的企業,應該不會為了一時之氣而消極地退出中國,放棄將來在各方面都堪稱最大的一個市場。似乎更可信的“陰謀論”是,Google謀劃了一套進可攻、退可守的攻略,早已計算好各種可能路徑的概率和結果,這個結果的預期值一定為正,因此Google才下了一個大注。
1月14日,即谷歌發布撤退官方聲明的第二天,谷歌中國(Google.cn)頁面的圖標換成了中國古老的四大發明——造紙、司南、火藥和活字印刷——的圖案。
谷歌當然是一家商業公司,是資本Google,其財報顯示,機構投資者持股占到其全部股份的80.3%,前五名大股東包括FMR、巴克萊全球資本、資本世界、先鋒集團以及Capital Research,因此Google的任何決定都不可能不考慮商業利益。
但Google也一直抗著“理想主義”大旗。同樣是在中國做生意,雅虎董事長楊致遠總是往中國跑,并且能夠接受在中國的業務失敗,繼續與中國的企業廣泛合作,從不與政府過招。“數字英雄”比爾蓋茨更是一個“太極”高手,用十幾次的訪華和每一次嬰兒般的笑容來修復與中國政府的關系。
2006年,谷歌推出Google.cn時,其一名高管曾表示,“雖然移除搜索結果不符合谷歌的宗旨,但不提供信息(或等同于無信息的、嚴重退化的用戶體驗)更不符合我們的宗旨。”
現在,谷歌的宗旨難道發生了改變?如果沒有,谷歌的這次賭注會贏嗎?
谷歌進軍中國大事記
2000年
9月12日
Google開發主站中文界面,開始為全球中文用戶提供搜索服務;
2005年
7月
Google在中國建立工程研究院,微軟前總裁李開復主管谷歌中國業務;
2006年
1月
Google推出中國搜索引擎Google.cn;
2月
Google由于無ICP牌照涉嫌非法經營;
4月12日
Google設置中文名“谷歌”從而正式進入中國;
2007年
3月
谷歌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共同啟動“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
2008年
3月
谷歌在中國大陸啟動“云計算”學術合作計劃;
9月
谷歌正式發布開源瀏覽器Google Chrome測試版。
2009年
5月
谷歌旗下視頻網站Youtube.com在中國無法登陸;
6月
谷歌被指傳播淫穢內容,各種服務一度無法使用;
9月
李開復從谷歌中國辭職,劉允接管;
10月
中國作家組織就侵權行為擬起訴谷歌;
2010年
1月13日
谷歌官方博客稱,谷歌集團考慮關閉中國網站以及中國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