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業中的精益生產研究
一、引言
精益生產方式以日本豐田生產方式為原型,綜合了大量生產與單件生產方式的優點,力求在大量生產中實現多品種和高質量產品的低成本生產; 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之一, 被譽為“改變世界的機器”。因此各行各業都在把精益生產的理念引入到自己的管理與生產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
中國的企業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各個行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本文通過研究精益生產的實質,論述其在食品行業中的啤酒企業如何利用精益生產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精益生產概述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 ,簡稱LP) ,又稱精良生產。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確、精美, 不投入多余的生產要素, 只是在適當的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或下道工序) 急需的產品;“益”表示利益、效益,具有經濟性。精益生產就是及時制造, 消滅故障, 消除一切浪費,向零缺陷、零庫存進軍。
精益生產方式的最終目標與企業的經營目標一致:利潤最大化。實現這個最終目標的方式:一是不斷取消那些不增加產品價值的工作, 即“降低成本”;二是快速應對市場需求。這也是精益生產方式的兩個基本目標。精益生產方式的具體方法是生產同步化、生產均衡化和生產柔性化。
為了達到降低成本、快速應對市場需求這兩個基本目標,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手段可以概括為適時適量生產、建立柔性生產機制和保證品質三個方面。
在實現精益生產中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管理工具是看板。采用看板進行管理(簡稱看板管理) 可以說是精益生產方式中最獨特的部分。
三、精益生產與啤酒企業
1、中國啤酒工業的生產現狀
啤酒行業是中國釀酒工業中最年輕,也是發展最快、目前最大的行業。近二十年來, 中國啤酒工業從高速發展逐步走向穩定增長, 企業規模從小到大; 產量從40 萬噸增長到2001 年的2273. 8 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 上交稅金從幾千萬元增長到2001 年的87. 8 億元; 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迅速提高,生產規模化、集團化不斷形成,啤酒品種不斷增多,質量不斷提高, 滿足了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需要。前,雖然啤酒產量增長速度減緩, 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應該看到中國在啤酒產量上雖成為世界啤酒大國,卻并未達到啤酒強國的水平。這個情況表現在過剩的低水平的生產能力, 使產能得不到發揮, 造成資金沉淀。同時,產品同質、同味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且產品檔次不高,單位產量效益低下。產量—效益比與世界啤酒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精益生產方式是以精益思想為指導思想,其精髓體現在徹底消除浪費,下面主要從浪費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啤酒行業存在的問題:
(1)生產能力過剩,造成社會的浪費
從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對2001 年中國啤酒行業生產統計看,中國啤酒生產能力已達3000 多萬噸,產量為2273. 8 萬噸,閑置能力700 多萬噸,占25 %以上,其生產能力過剩,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2)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費
從行業統計的企業經濟效益看,2001 年中國啤酒行業的稅金、利潤及噸酒效益水平依舊出現滑坡。稅金總額87. 8 億萬,比上年提高2. 8 億元, 但噸酒稅金仍下降0. 78 %; 啤酒工業利潤17. 3 億萬,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 4 億萬, 噸酒利潤下降了15. 73 %。約40 %的企業有利潤, 而虧損面達60 %。分析2001 年中國啤酒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原因,有啤酒主要原材料上升、少數地區稅負增加等客觀原因外, 啤酒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管理水平低下是主要原因, 具體表現在技術經濟指標方面。綜合比較中國啤酒工業技術經濟指標與國外先進水平,目前仍存在較大差距。同世界啤酒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的啤酒行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啤酒企業各種浪費嚴重,如跑、冒、滴、漏現象隨處可見,廢水再循環利用、煮沸二次蒸汽回收、熱能回收等技術未得到有效應用。因此,改革管理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員工素質,采取措施,不斷消除浪費,才能提高技術經濟指標水平。
(3)新產品開發不力造成的浪費
新產品開發是中國啤酒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也是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數啤酒企業新產品開發的最終效果并不盡如入意。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啤酒行業每年開發的新產品約有50 多種, 卻僅有20 %左右的新品成功地開拓了市場, 獲得了成功,主要表現在:
1) 新產品開發沒有以市場有效需求為出發點。
2) 技術含量低,質量不過關。
3) 缺乏創新,新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
4) 新產品開發過多、過濫,缺乏有效管理。
(4)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浪費
2002 年第2 季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啤酒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分別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西等5 個省市的經銷領域抽取了41家生產企業生產的42 種產品,合格35 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3. 3 %。抽查結果反映出,我國啤酒產品的總體質量基本穩定。本次抽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是雙乙酰項目不合格和濁度項目不合格。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裝備差、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低, 其產品質量控制不嚴。針對上述問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要求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加強對啤酒產品質量的監督,督促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意識。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加強產品質量的檢驗等措施, 提高啤酒質量水平, 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3、精益生產與啤酒企業
啤酒生產的專業化程度, 決定了其生產的特點。在啤酒生產過程中, 物料是均衡、連續地按一定工藝執行順序運動、變化的, 即原料→糖化→發酵→過濾→包裝,其工藝過程有著控制的連續性。啤酒生產的各個工序地理位置相對集中, 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工藝技術較為成熟穩定; 產品多為標準的系列產品。在一定時期內對產品的需求可以預測; 為保證產品能隨時供貨,通常有一定數量的產品庫存。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較高,生產的重復程度高。這些特點使整個啤酒生產過程歸屬于流程性生產,而傳統生產方式是具體生產車間的生產呈現為備貨型生產的特點,也就是為了補充預定的在制品儲備和成品庫存而組織標準產品和系列產品的生產。
啤酒制造業是食品工業的一部分,從食品衛生等要求來分析, 其生產技術要求更高, 控制更為嚴格。因此,在啤酒制造業實施精益生產, 解決當前啤酒企業普遍面臨的生產管理等問題,制定企業生產經營戰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和參考價值。
4、啤酒企業精益生產方式設計
啤酒企業精益生產方式設計體系主要體現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思想,運用其基本手段和方法以及管理工具,并結合啤酒行業的實際, 提出啤酒企業實施精益生產方式的原則,對啤酒企業精益生產方式之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新產品開發、庫存管理、設備管理等進行再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