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總裁楊文俊:乳業正在綠色復興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2009年是蒙牛乳業極不平靜的一年,劫后重生,并入中糧,并在2009年的最后一個月,入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上榜品牌,蒙牛集團如何浴火重生?歸入中糧系后有什么新變化?2010年有什么新的發展計劃?時代周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乳品少壯派領袖人物、蒙牛乳業集團總裁楊文俊。
每頭奶牛年發電1000千瓦時
時代周報:2009年對中國乳業而言是極不平靜的一年,您怎么評價蒙牛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
楊文俊:我有三個數據:第一個是95.5。在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編制的“2009年三季度中經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中,乳業的景氣指數為95.5點,與標準的100點僅差4.5個點,顯示中國乳業的興旺景象。
第二個數字是50%。2009年12月3日,連續發布15個年度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再次公布,乳品領域共有4個品牌入榜,蒙牛的品牌價值為95.4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超過50%,這一速度在入榜的其他行業非常少見。
第三個數字是19。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最新全球乳業排名,蒙牛排名第19位,這也是中國乳品企業首次進入全球乳業20強。可以說,2009年不僅是中國乳業困難的一年,更是行業同仁共同致力于乳業“綠色復興”的一年。
時代周報:蒙牛是怎么實現“綠色復興”這個概念的?
楊文俊:綠色復興就是構建綠色和諧的產業鏈。我們將“生態草原建設”作為關鍵一環,著力推進生態循環經濟牧場建設。蒙牛現在已經合作、參股建設的11座萬頭規模超大型牧場中,僅澳亞國際牧場,每年可以減少2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日生產沼氣12000立方米,每年向國家電網提供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平均下來,每頭奶牛每年能夠發電1000千瓦時,滿足4-5臺冰箱的用電量。
我們未來還將陸續投資建成20-30座這樣的超大型牧場。
時代周報:中糧入主蒙牛后,為蒙牛帶來了什么新的變化?
楊文俊:中糧的進入對蒙牛有深刻的意義。在中國,“得奶源者得天下”, 而掌握上游資源是中糧強項。目前,蒙牛的全部奶源中,散戶提供的奶源比例已降至30%,蒙牛2萬頭以上超大型牧場有11個。
我們將依托中糧集團“全產業鏈”的理念,從生態奶源這一產業最前端入手,一直到“綠色減法生活”這一消費終端,不斷豐富和更新著國際乳業的標準。對于中國最大的糧倉中糧而言,他們在“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高歌猛進,而我們則向中下游產業滲透,打造乳業的全產業鏈結構。
2010年投5億建設奶源基地
時代周報:2010年蒙牛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哪里?
楊文俊:簡而言之,2010年我們重點有三項工作,一是以生態草原為基礎繼續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草原現代牧場,僅2010年一年,蒙牛就將投入5億元用于奶源基地建設。我們將進一步開發建設全產業鏈上游基地,在各地再合作、參股興建20多家萬頭現代牧場。而且這些牧場都將實現“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比如我們在澳亞國際牧場新建的有機肥車間,利用奶牛的糞便,計劃2010年實現年產普通有機肥4萬噸,抗病毒有機肥1萬噸。
二是積極創新推進IMILK計劃。著名未來學家沃特森在其《未來50年大趨勢》一書中,認為改變食品的五大趨勢之一就是食品行業將與健康產業融合,蒙牛也對旗下產品進行了重新定位,將乳飲“酸酸乳”重新定位為“時尚飲料”,將真實果粒加入牛奶變成“美麗飲品”,這樣,牛奶的外延范圍將不斷擴大,蒙牛以功能細分和卓越品質為基礎,搭建一個適應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牛奶矩陣。
未來十年還會出現另一個趨勢—個性化食品,如針對個人身體實際狀況智能調整成分的食品,每天根據測試調整鈣、維生素C等營養的智能補充;有助于增強老年人記憶的食品;叫醒人的早餐奶;能改善并調節睡眠的晚間奶;能放松身心的安神奶等。蒙牛推出的“IMILK”計劃,原意是“我的牛奶我做主”,未來或許能通過一個龐大的“云計算”平臺,自動分析和處理信息,從而為單個消費者特別定制所需得牛奶產品。
三是讓乳制品更加普及。目前我們還在嘗試推出高端低溫奶產品,更加豐富蒙牛的產品線。
時代周報:您怎么看中國乳業未來的發展?
楊文俊:乳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一環。在人均GDP進入3000美元的歷史關口,中國人飲奶需求出現的爆炸性增長勢頭依然在持續,目前仍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表明中國乳業在過去十年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沒有轉變。在一路高歌的同時,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和我的同事們,要謹記2008年的那場行業浩劫,警醒自己永懷敬畏、責任與良知。
每頭奶牛年發電1000千瓦時
時代周報:2009年對中國乳業而言是極不平靜的一年,您怎么評價蒙牛在過去一年中的表現?
楊文俊:我有三個數據:第一個是95.5。在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編制的“2009年三季度中經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中,乳業的景氣指數為95.5點,與標準的100點僅差4.5個點,顯示中國乳業的興旺景象。
第二個數字是50%。2009年12月3日,連續發布15個年度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在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再次公布,乳品領域共有4個品牌入榜,蒙牛的品牌價值為95.4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超過50%,這一速度在入榜的其他行業非常少見。
第三個數字是19。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最新全球乳業排名,蒙牛排名第19位,這也是中國乳品企業首次進入全球乳業20強。可以說,2009年不僅是中國乳業困難的一年,更是行業同仁共同致力于乳業“綠色復興”的一年。
時代周報:蒙牛是怎么實現“綠色復興”這個概念的?
楊文俊:綠色復興就是構建綠色和諧的產業鏈。我們將“生態草原建設”作為關鍵一環,著力推進生態循環經濟牧場建設。蒙牛現在已經合作、參股建設的11座萬頭規模超大型牧場中,僅澳亞國際牧場,每年可以減少2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日生產沼氣12000立方米,每年向國家電網提供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平均下來,每頭奶牛每年能夠發電1000千瓦時,滿足4-5臺冰箱的用電量。
我們未來還將陸續投資建成20-30座這樣的超大型牧場。
時代周報:中糧入主蒙牛后,為蒙牛帶來了什么新的變化?
楊文俊:中糧的進入對蒙牛有深刻的意義。在中國,“得奶源者得天下”, 而掌握上游資源是中糧強項。目前,蒙牛的全部奶源中,散戶提供的奶源比例已降至30%,蒙牛2萬頭以上超大型牧場有11個。
我們將依托中糧集團“全產業鏈”的理念,從生態奶源這一產業最前端入手,一直到“綠色減法生活”這一消費終端,不斷豐富和更新著國際乳業的標準。對于中國最大的糧倉中糧而言,他們在“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高歌猛進,而我們則向中下游產業滲透,打造乳業的全產業鏈結構。
2010年投5億建設奶源基地
時代周報:2010年蒙牛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哪里?
楊文俊:簡而言之,2010年我們重點有三項工作,一是以生態草原為基礎繼續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草原現代牧場,僅2010年一年,蒙牛就將投入5億元用于奶源基地建設。我們將進一步開發建設全產業鏈上游基地,在各地再合作、參股興建20多家萬頭現代牧場。而且這些牧場都將實現“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比如我們在澳亞國際牧場新建的有機肥車間,利用奶牛的糞便,計劃2010年實現年產普通有機肥4萬噸,抗病毒有機肥1萬噸。
二是積極創新推進IMILK計劃。著名未來學家沃特森在其《未來50年大趨勢》一書中,認為改變食品的五大趨勢之一就是食品行業將與健康產業融合,蒙牛也對旗下產品進行了重新定位,將乳飲“酸酸乳”重新定位為“時尚飲料”,將真實果粒加入牛奶變成“美麗飲品”,這樣,牛奶的外延范圍將不斷擴大,蒙牛以功能細分和卓越品質為基礎,搭建一個適應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牛奶矩陣。
未來十年還會出現另一個趨勢—個性化食品,如針對個人身體實際狀況智能調整成分的食品,每天根據測試調整鈣、維生素C等營養的智能補充;有助于增強老年人記憶的食品;叫醒人的早餐奶;能改善并調節睡眠的晚間奶;能放松身心的安神奶等。蒙牛推出的“IMILK”計劃,原意是“我的牛奶我做主”,未來或許能通過一個龐大的“云計算”平臺,自動分析和處理信息,從而為單個消費者特別定制所需得牛奶產品。
三是讓乳制品更加普及。目前我們還在嘗試推出高端低溫奶產品,更加豐富蒙牛的產品線。
時代周報:您怎么看中國乳業未來的發展?
楊文俊:乳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一環。在人均GDP進入3000美元的歷史關口,中國人飲奶需求出現的爆炸性增長勢頭依然在持續,目前仍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表明中國乳業在過去十年持續高速增長的趨勢沒有轉變。在一路高歌的同時,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和我的同事們,要謹記2008年的那場行業浩劫,警醒自己永懷敬畏、責任與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