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期貨助力農企實現“雙贏”
成都大勢管理顧問
2009年初冬時分,正是甘蔗收成好季節,在2009/2010榨季進入全面開榨之際,本報記者隨同鄭商所走進了甘蔗主產地——廣西和廣東,對兩廣白糖產業鏈上的糖企和蔗農進行了為期數天的走訪調研,了解白糖期貨功能發揮情況。
白糖是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白糖期貨自2006年1月6日在鄭商所上市以來,在市場各方的精心培育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運行穩健有序。期價較好地反映了國內外白糖市場的供求狀況和國際國內白糖價格的總體運行趨勢,成為國家對食糖市場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目前,鄭商所白糖價格已經成為我國食糖市場供求狀況的晴雨表。
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期貨市場在白糖市場的效用非常大。白糖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參與期貨市場的程度很高,多數一定規模以上的白糖生產、流通、消費企業都參與了套期保值交易。最近兩年國內白糖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許多糖企都充分利用了期貨市場,有效規避了價格波動風險,提前鎖定了利潤,部分糖企還增加了相當可觀的效益。
蔗農: 期貨價格
有力保障蔗農穩定增收
白糖價格具有波動大的特點,同時對制糖企業及白糖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白糖期貨上市之前,在缺乏避險工具的情況下,糖價的下跌造成制糖企業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豐產不豐收,嚴重影響廣大蔗農的生產積極性。另外一種極端就是白糖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企業盲目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加之蔗農不加考慮增加種植面積,導致糖料產量剛性增長,企業和蔗農都產生虧損,蔗農紛紛放棄糖料種植,又造成了產量下降,價格繼續大幅波動的惡性循環。
白糖期貨的推出改變了這種局面。隨著參與者增加和交易活躍,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發揮得越來越好,為訂單農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白糖期貨價格信號反映未來的供求關系,可以提前形成下一榨季的預期價格,為地方政府在新榨季前協調、指導蔗農和制糖企業生產提供參考,對蔗農具有預期指導作用。不少企業正是根據期貨市場的價格信號,制定或調整經營策略。不少蔗農也利用期貨市場所提供的市場價格信息,以市場導向調整糖料作物種植結構,,保證收入的實現。
記者抵達廣東湛江時了解到,市物價局在剛剛結束的湛江市09/10榨季糖業工作會議上強調,本榨季繼續實施蔗糖聯動價,甘蔗收購指導價按糖價7%至7.5%比例制定,并要求糖企及時公告蔗價相關信息。
在遂溪縣嶺北鎮,蔗農黃永賢給記者出示了甘蔗種植訂購合同,記者注意到,合同是在四月份簽訂的。“購銷合同的簽訂和價格信息透明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這兩年實施了蔗糖價格聯動以后,保底價穩定增長,而且還能從企業日后售糖的利潤中分得一部分收益。”黃永賢笑呵呵地說,“跟以前相比,平均增加收入在5%以上。”
據廣東金嶺糖業集團董事長林水棲介紹,集團公司大力發展“公司+農戶、期貨+訂單”模式的訂單農業,實行蔗、糖聯動價,參考期貨價格,根據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制定生產計劃,在甘蔗種植環節通過“訂單+期貨”的模式鎖定糖料收購價格;在銷售環節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市場風險,實現預定利潤。從而形成了一個增加農民收入、穩定企業經營利潤的長效機制。
糖企:提前鎖定效益
實實在在嘗到白糖“甜頭”
現貨市場上糖價波動比較大,制糖企業由于甘蔗集中收榨和食糖全年銷售,在榨季內,需要集中籌集大量資金用于收購糖料,同時生產出來的食糖相當一部分存放在倉庫里形成庫存,占用大量資金,其經營活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白糖期貨的推出為制糖和經營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通過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事先鎖定生產成本和利潤,回避糖價波動風險。
“我們是廣西第一個參與期貨市場的企業,當時還被作為反面的典型”,廣西豐浩糧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云龍接受采訪時說,白糖期貨上市初期,由于對陌生的期貨市場了解程度不夠,有不少企業在疑問中觀望。“而現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全都參與了期貨市場。”
2008年下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白糖價格一路下跌,白糖期貨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凸顯出來。利用期貨市場未來價格的發現功能,白糖生產經營企業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能夠相對準確地把握商品價格的動向,合理安排生產經營,從容應對金融危機,分散和規避了白糖現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周云龍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生產的20萬噸白糖全部做了套保,在4200元時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操作,后來現貨市場價格跌到每噸2600元,現貨雖然虧損不少,但期貨平倉上的盈利彌補了現貨的虧損。“如果當時沒有及時套保,公司可能會損失3億多元。
實際上,廣西的糖企大都逐漸熟悉并利用期貨市場獲得了穩定的收益。有的企業在套期保值操作的過程中,還成功利用期貨、現貨基差的變化,進行期現套利操作。
廣西永凱糖業有限公司經營部總經理藍慶元認為,白糖期貨的推出,突破了傳統銷售模式,對于糖企又多了一個盈利的機會。“以前現貨市場賣一噸賺一噸的錢,而現在有了期貨市場,一噸可以多賣幾次,而貨還在我的倉庫里,糖在手里心不慌。”
“鄭商所白糖期貨為我們企業提供了一個資本運作的平臺,提供了一個讓企業加速騰飛的發動機。由于積極參與了白糖期貨交易,通過期貨現貨交叉做,公司不但成功規避了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白糖價格一路下跌的風險,而且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資金,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增添了大動力。”藍慶元說。
通過走訪蔗農及白糖產業鏈上的部分企業,我們深刻體會到,白糖期貨的推出,參與期貨帶來的是糖企和蔗農的雙贏局面,除了有力促進了農民的穩定增收,企業也實實在在品嘗到了白糖期貨的“甜頭”。
白糖是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白糖期貨自2006年1月6日在鄭商所上市以來,在市場各方的精心培育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運行穩健有序。期價較好地反映了國內外白糖市場的供求狀況和國際國內白糖價格的總體運行趨勢,成為國家對食糖市場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目前,鄭商所白糖價格已經成為我國食糖市場供求狀況的晴雨表。
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期貨市場在白糖市場的效用非常大。白糖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參與期貨市場的程度很高,多數一定規模以上的白糖生產、流通、消費企業都參與了套期保值交易。最近兩年國內白糖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許多糖企都充分利用了期貨市場,有效規避了價格波動風險,提前鎖定了利潤,部分糖企還增加了相當可觀的效益。
蔗農: 期貨價格
有力保障蔗農穩定增收
白糖價格具有波動大的特點,同時對制糖企業及白糖經營者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白糖期貨上市之前,在缺乏避險工具的情況下,糖價的下跌造成制糖企業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豐產不豐收,嚴重影響廣大蔗農的生產積極性。另外一種極端就是白糖價格在上漲的過程中企業盲目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加之蔗農不加考慮增加種植面積,導致糖料產量剛性增長,企業和蔗農都產生虧損,蔗農紛紛放棄糖料種植,又造成了產量下降,價格繼續大幅波動的惡性循環。
白糖期貨的推出改變了這種局面。隨著參與者增加和交易活躍,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發揮得越來越好,為訂單農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白糖期貨價格信號反映未來的供求關系,可以提前形成下一榨季的預期價格,為地方政府在新榨季前協調、指導蔗農和制糖企業生產提供參考,對蔗農具有預期指導作用。不少企業正是根據期貨市場的價格信號,制定或調整經營策略。不少蔗農也利用期貨市場所提供的市場價格信息,以市場導向調整糖料作物種植結構,,保證收入的實現。
記者抵達廣東湛江時了解到,市物價局在剛剛結束的湛江市09/10榨季糖業工作會議上強調,本榨季繼續實施蔗糖聯動價,甘蔗收購指導價按糖價7%至7.5%比例制定,并要求糖企及時公告蔗價相關信息。
在遂溪縣嶺北鎮,蔗農黃永賢給記者出示了甘蔗種植訂購合同,記者注意到,合同是在四月份簽訂的。“購銷合同的簽訂和價格信息透明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這兩年實施了蔗糖價格聯動以后,保底價穩定增長,而且還能從企業日后售糖的利潤中分得一部分收益。”黃永賢笑呵呵地說,“跟以前相比,平均增加收入在5%以上。”
據廣東金嶺糖業集團董事長林水棲介紹,集團公司大力發展“公司+農戶、期貨+訂單”模式的訂單農業,實行蔗、糖聯動價,參考期貨價格,根據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制定生產計劃,在甘蔗種植環節通過“訂單+期貨”的模式鎖定糖料收購價格;在銷售環節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規避市場風險,實現預定利潤。從而形成了一個增加農民收入、穩定企業經營利潤的長效機制。
糖企:提前鎖定效益
實實在在嘗到白糖“甜頭”
現貨市場上糖價波動比較大,制糖企業由于甘蔗集中收榨和食糖全年銷售,在榨季內,需要集中籌集大量資金用于收購糖料,同時生產出來的食糖相當一部分存放在倉庫里形成庫存,占用大量資金,其經營活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白糖期貨的推出為制糖和經營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通過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事先鎖定生產成本和利潤,回避糖價波動風險。
“我們是廣西第一個參與期貨市場的企業,當時還被作為反面的典型”,廣西豐浩糧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云龍接受采訪時說,白糖期貨上市初期,由于對陌生的期貨市場了解程度不夠,有不少企業在疑問中觀望。“而現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全都參與了期貨市場。”
2008年下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白糖價格一路下跌,白糖期貨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凸顯出來。利用期貨市場未來價格的發現功能,白糖生產經營企業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能夠相對準確地把握商品價格的動向,合理安排生產經營,從容應對金融危機,分散和規避了白糖現貨價格劇烈波動的風險。
周云龍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生產的20萬噸白糖全部做了套保,在4200元時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操作,后來現貨市場價格跌到每噸2600元,現貨雖然虧損不少,但期貨平倉上的盈利彌補了現貨的虧損。“如果當時沒有及時套保,公司可能會損失3億多元。
實際上,廣西的糖企大都逐漸熟悉并利用期貨市場獲得了穩定的收益。有的企業在套期保值操作的過程中,還成功利用期貨、現貨基差的變化,進行期現套利操作。
廣西永凱糖業有限公司經營部總經理藍慶元認為,白糖期貨的推出,突破了傳統銷售模式,對于糖企又多了一個盈利的機會。“以前現貨市場賣一噸賺一噸的錢,而現在有了期貨市場,一噸可以多賣幾次,而貨還在我的倉庫里,糖在手里心不慌。”
“鄭商所白糖期貨為我們企業提供了一個資本運作的平臺,提供了一個讓企業加速騰飛的發動機。由于積極參與了白糖期貨交易,通過期貨現貨交叉做,公司不但成功規避了去年國際金融危機中白糖價格一路下跌的風險,而且積累了相當可觀的資金,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增添了大動力。”藍慶元說。
通過走訪蔗農及白糖產業鏈上的部分企業,我們深刻體會到,白糖期貨的推出,參與期貨帶來的是糖企和蔗農的雙贏局面,除了有力促進了農民的穩定增收,企業也實實在在品嘗到了白糖期貨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