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價低 家電汽車以舊換新不能只盯著“扶持”
回收價低于消費者心理價位
聽聞以舊換新政策將電腦也包括在內,揚州市民許繼煉決定換掉自用的臺式電腦。9月1日,他專程到揚州的指定換購網點打探行情,卻讓他大跌眼鏡,配件齊全的臺式機回收價最多只有100元,加上換購時補貼的400元,總共只能抵消500元。“電腦雖是4年前買的,但整體配置還不錯,單拆顯示器、內存、硬盤也能賣幾百塊錢,原以為至少能換1000元,沒想到這么少。”據悉,根據我省制定的回收指導價,目前家電類回收價格通常在160元以下,加上國家補貼上限,換購抵價不超過600元。
和家電一樣,早些時候開展的汽車以舊換新業務,也已出現了20多天的“清淡行情”。據揚州市汽車“以舊換新”聯合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介紹,8月10日啟動“汽車以舊換新”,連日來,每天電話咨詢的人很多,但至目前僅只接到3筆業務,其中只有1筆是私家車。這位工作人員分析,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政策還沒宣傳到位,另外根據“以舊換新標準”,不論車況和車型,換購補貼最高只有6000元,這也影響了車主的換購熱情。
江都農民張來的想法,印證了工作人員的分析:“我的江淮農用車用了6年多,離報廢還有六年,一年跑運輸能賺三四萬,但換購新車的話最多只能拿5000塊錢,太不劃算了。”
二手市場顯現比價優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人已經把二手市場的同類商品標價作為“以舊換新”的心理價位。
許繼煉說,比如筆記本電腦,以舊換新最高抵價約430元,而二手市場的成交價則根據成色、配置可達500元至數千元不等。另外,二手市場交易不受“必須購買新品才能獲得補貼”的約束,因此,很多有換購意愿的人都把目光轉向了二手市場,打算自售后再購買。
在揚州最大的汽車二手市場華東機動車交易市場,這兩天前來詢問二手車價格的市民絡繹不絕,多數人不是為了買車,而是為了賣車。這里的工作人員介紹,市場上出售的二手車使用年限基本都在10年以內,而“以舊換新”的汽車使用年限要求是在12年以下,兩者市場“條件”基本重合,而二手車售價比以舊換新的最高標準6000元“也要高出很多”。
看到家電、汽車有大量進入二手市場的這種趨勢,部分二手商開始利用“以舊換新”政策進行造勢宣傳,宣稱二手市場價格會因此出現飆升,近日來各類民間的家電、汽車回收廣告也明顯增多。這與“以舊換新”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反差。
政策有待市場驗證完善
此次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被政府賦予了拉動內需、刺激產業復蘇、推動循環經濟等多重使命,而目前行情“溫吞”——到底在哪里還欠“一把火”?
主管“以舊換新”事務的揚州市商貿局相關處室表示,“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時間還不長,落實到每家每戶還有個延遲效應。“這是我國首次推出類似政策,所以政府主管部門也需要在實踐中對政策進行試錯。就目前的情況看,家電換購的瓶頸主要在消費者覺得回收價格過低。而這,涉及到回收成本,企業也有許多難處。有一種觀點,是建議通過財政扶持回收。有關方面還在考慮中。”
而汽車“以舊換新”中除了補貼數額少之外,社會還普遍反映政策限定的8-12年的使用年限太短,這就使得符合政策的汽車不愿報廢,需要報廢的汽車又不符合政策領不到補貼。“在考慮財政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們也會建議是否可以根據地方實際情況,適當放寬使用年限的限制,而非一刀切。”
有資料顯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許多國家都出臺了消費品的“以舊換新”政策,而且效果顯著,比如德國,首期用于汽車以舊換新刺激計劃的資金已幾乎耗盡。而在全世界推出汽車以舊換新計劃的國家中,從補貼力度來看,意大利最高,各類補貼合計可達5000歐元;美國每輛車補貼4000美元,占中低檔新車價格近30%;而我國的補貼平均為5000元,占中低檔轎車車價6%左右,世界最低。這就使消費者接受度出現巨大差異。
“我們的國情是,地區財政力量差異較大,而家電、汽車市場擁有量龐大,要達到國外的補貼標準,肯定有難度。”揚州大學管理學院崔金云教授認為,“以舊換新”是一種政府推動下的市場行為,所以不能光想從政府身上“撈扶持”。相關銷售、回收企業應從刺激消費角度出發,通過創新營銷方式,適當放低利潤率,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從而有效地擴大交易量,在合理利潤空間內實現薄利多銷,這樣,才能將政府政策的效用發揮到市場最高水平。 (張 晨)